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8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林业   1444篇
农学   1829篇
基础科学   531篇
  924篇
综合类   4247篇
农作物   1046篇
水产渔业   154篇
畜牧兽医   927篇
园艺   407篇
植物保护   76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781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要从取样方法、取样时间和种类鉴定等方面对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种子萌发法,并且提出了要采取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对土壤种子库的长期完整动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而且最好在种子库长期的定位研究中搞清楚研究区内植物种的物种特性并且建立一个幼苗标本库,以增加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2.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地处高黎贡山南段,是滇西地区中缅边界上的一条生物保护绿色环带。调查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种子植物210科1 251属3 942种,在狭域范围内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非常高,具有不可替代的的保护地位和研究价值。相关主管部门应联合科研院所加大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力度,开展长期定点的监测研究,加强对边境贸易物种资源的监管,加强科研支撑和管理力度,以维持其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3.
建立红松种子园,培育遗传品质优良的繁殖材料,对于发展扩大红松阔叶林资源,加快培育红松优质材后备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为红松食用种子林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根据红松实生种子园系列研究结果和生产经验,总结提出了包括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播种苗培育和定植方法在内的红松第一代实生种子园营建技术及包括土壤管理、树体管理、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档案管理等内容的红松第一代实生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4.
二氯吡啶酸在油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除草剂二氯吡啶酸在油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油菜和土壤上喷施质量分数75%的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有效成分338 g/hm2),测出油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5.63~6.75 mg/kg和0.47~0.48 mg/kg,半衰期为8.49~10.11 d和3.76~4.74 d。对油菜施药1次,施药后45 d测得油菜上残留量为0.15~0.17 mg/kg。  相似文献   
175.
影响抗药性杂草发生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讨论了影响杂草抗药性快速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影响杂草抗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一类或一种除草剂以及使用作用靶标相同的不同类型的除草剂的大面积和长期连续使用。另外除草剂和杂草的一些特性也影响杂草的抗药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6.
刺嫩芽是近几年来市场上倍受人们青睐的1种森林蔬菜。在刺嫩芽野转家栽培过程中,由于种子自然萌发能力较弱,苗木供应不足,阻碍了其野转家栽培的进程。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鹤峰森林药材研究所经过2 a时间的研究,其结果表明:经过用醋处理了的刺嫩芽种子出苗量最多,为35株/m2,而未处理的仅为5株/m2。这一研究成果保证了刺嫩芽野转家栽培的苗木来源。  相似文献   
177.
Hormesis is a dose response phenomenon in which low, non-damaging doses of a stressor bring about a positive response in the organism undergoing treatment. Evidence is provided here that hormetic UV-C treatments of tomato seed can control disease caused by Botrytis cinerea,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 (FOL) and f. sp. radicis-lycopersici (FORL) on tomato (Solanum lycopersicum). Treating seeds with a 4 kJ m−2 dose of UV-C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th the disease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B. cinerea, with approximately 10% reductions in both on cv. Shirley. Disease severity assays for FOL and FORL on cv. Moneymaker showed dose-dependent responses: UV-C treatments of 4 and 6 kJ m−2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isease severity scores of FOL, whilst only the 6 kJ m−2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for FOR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UV-C doses of 4, 8 and 12 kJ m−2 were performed on cv. Shirley. No negative impacts on germination or seedling growth were observed for any of the treatments. However, the 8 kJ m−2 treatment showed significant biostimulation, with increases in seedling, root and hypocotyl dry weight of 11.4%, 23.1% and 12.0%,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Furthermo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root-mass fraction (10.6%) and root:shoot ratio (13.1%) along with a decrease in shoot-mass fraction (2.0%) indicates that the 8 kJ m−2 treatment stimulated root growth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ere was no effect on hypocotyl and primary root length or the number of lateral roots, indicating no adverse effects to basic root architecture or seedling growth.  相似文献   
178.
为明确不同药剂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率、病虫害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本文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 针对春油菜白粉病、油菜茎象甲, 选择25 g/L咯菌腈FSC、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进行了拌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各拌种处理对春油菜的出苗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 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的影响大于25 g/L咯菌腈FSC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均高于单剂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 对春油菜白粉病的最高防效可达59.3%, 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油菜茎象甲最高防效可达69.2%。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春油菜种植密度呈正相关, 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综合产量分析, 最佳种植密度为28.5万~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9.
以杂交稻组合隆两优华占及其2个亲本隆科638S和华占为试验材料,萌发期设置6个NaCl质量分数梯度(0.2%、0.4%、0.6%、0.8%、1.0%和1.2%)和苗期设置3个NaCl质量分数梯度(0.4%、0.8%和1.2%)来模拟盐胁迫试验,以清水为对照,分析盐胁迫对杂交稻及其亲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0.
为探讨花叶滇苦菜与常见草本花卉协同生长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花叶滇苦菜地上部(DS)和地下部(DX)不同浓度浸提液对二月兰、石竹、观赏油菜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指标及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花卉植物大规模应用及杂草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浸提液对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在5 g·L-1时2种浸提液中促进效应最大的是二月兰,其次是石竹,均在100 g·L-1浓度下抑制效应达最大。2种浸提液提高了3种花卉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月兰、观赏油菜在50 g·L-1时达到峰值,石竹在25 g·L-1时达到峰值,100 g·L-1时均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石竹种子POD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观赏油菜POD活性与茎长和根长呈显著正相关;二月兰根长与POD、C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