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9篇
  31篇
综合类   29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促进菠萝皮中果胶的提取,对采用酸解法处理后的菠萝皮酸解液作进一步的纤维素酶酶解处理,且初步确定此工艺的最佳酶解条件:酶解温度为55℃,菠萝皮酸解液pH值为4.2,单位菠萝皮酸解液中纤维素酶用量为15.5 U·mL-1,酶解时间为1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酶解液中果胶含量可达7.4 g·L-1,比菠萝皮酸解液中...  相似文献   
52.
梨果心与果皮中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理功能。为充分开发利用梨加工产品的副产物——梨果心与果皮中富含的多酚,本试验以鸭梨果心、果皮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和浸提时间对果心和果皮多酚的提取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果皮多酚的提取效果受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溶剂三个因素的影响较大;果心多酚的提取效果仅受料液比的影响较大。梨果心和果皮多酚的适宜提取工艺条件为: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5(m∶V),提取二次,其提取液中的多酚含量可分别达到530μg·g-1和488μg·g-1。  相似文献   
53.
蔡莉 《保鲜与加工》2018,18(5):72-78
以雪莲果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辅助酶法提取雪莲果菊糖工艺。结果表明,酶-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提取雪莲果菊糖最佳工艺为:雪莲果粉碎度80目,木瓜蛋白酶用量10 mg/g,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52 ℃,CO2流量30 L/h,此时雪莲果菊糖得率可达84.37%。酶-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提取法较传统提取法(酶法、微波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相比,无论提取时间还是菊糖得率都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54.
以柚子白皮为原料制得果胶,在模拟人体胃环境下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柚皮果胶对NO_2~-的吸附效果,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同时以市售果胶为对照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柚子白皮果胶对NO_2~-的吸附效果与胃环境的pH值、NO_2~-质量浓度、模拟胃蠕动的时间和果胶添加量有关,果胶添加量为0.8g/L,pH值为1.5,NO_2~-质量浓度为30 mg/L,420 min可达吸附平衡,此时柚子白皮果胶对NO_2~-的吸附量为17.65 mg/g,去除率为56.21%.动力学研究表明,颗粒内扩散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柚子白皮果胶对NO_2~-的吸附过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O—H以及C=O(羧酸和/或酯)等基团参与了果胶吸附NO_2~-的反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陈皮类茶饮料的酶解效果。[方法]全波长扫描,确定陈皮类茶饮料样品的吸收峰,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样品OD值并换算出T值,研究酶解效果。[结果]方法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86%,方法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0%,灵敏度比感官评价至少高125倍。[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酶解效果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
苎麻茎秆机械分离过程力学建模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苎麻茎秆机械分离技术主要核心工作部件是剥麻辊结构,试验以该核心工作部件为基础,构建了新型茎秆分离台架。苎麻茎秆分离过程是由折断和麻皮麻骨分离瞬时完成的,以此推导了辊齿对麻秆作用的折断能和分离能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茎秆分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部件剥麻辊以辊转速、辊半径、辊齿数、啮合深度为试验因素,设置了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剥净率影响的高低排序为剥麻辊转速、啮合深度、剥麻辊齿数、剥麻辊半径,较优组合为剥麻辊转速900 r/min、啮合深度5 mm、剥麻辊齿数20个、剥麻辊半径120 mm,此时剥净率为98.42%。试验揭示了苎麻茎秆机械分离的机理,优化了剥麻技术的工艺参数,为剥麻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7.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棠种质果实色彩参数a*、h°、b*值的变异程度均高于其C*和L*参数值。(2)基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赏海棠种质群体果色a*、h°、b*等参数值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棠种质群体果实生长初期其果色为红绿色,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其果色呈现出黄色、橙色及红橙色等种色彩。(3)从基于观赏海棠种质群体在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L*、C*、h°等参数值而构建的CIELCH色空间动态分布格局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种质在其L*维度方向呈整体上移趋势;在C*维度方向呈整体右移趋势;在h°维度方向上,红色果皮(h°值为0~3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橙色果皮(h°值为35~5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黄色果皮(h°值为55~9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绿色果皮(h°值为90~11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对其果色稳定性(色差值△E)的分析结果表明,‘火鸟’‘金丰收’‘冬金’‘冬红’全年果皮颜色的变化均明显,且其果期均长,而‘完美紫色’和‘紫王子’海棠果皮的颜色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呈紫色。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以提高黑豆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及其胆酸结合能力为目的,利用碱性过氧化氢对黑豆皮进行改性,分别研究了H_2O_2浓度、pH、料液比和反应时间对黑豆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设计L_9(3~4),确定碱性过氧化氢最佳改性条件为H_2O_2浓度15%(V/V),pH 11,料液比1∶18(m/V)及反应时间0.5h。最佳改性条件处理后的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可由原始样品的7.75%提高至16.85%。胆酸结合实验证明改性后的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有着较强的胆酸结合能力,且在低浓度下结合能力更强,说明改性后的黑豆皮膳食纤维具有潜在的降血脂功能,有望被开发成一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59.
以菠萝皮为原料,经烘干粉碎后添加一定辅料,采用10株不同的霉菌和酵母菌株进行单一菌种发酵试验,预筛选出产蛋白含量较高的3株霉菌和1株酵母菌;再将预筛选出的霉菌和酵母菌经过不同组合按一定的比例和接种量对菠萝皮渣进行混和菌种发酵。结果表明:采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产朊假丝酵母(Candicau-tilis)按3:2的接种比例、5%的总接种量进行发酵,可使菠萝皮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和水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且发酵产物气味芳香,适口性好,可做动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60.
正交法优化提取橘皮粗果胶试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酸水解沉淀法提取橘皮粗果胶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浸提液固液比为1∶8、pH值为2.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 min的条件下,粗果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