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103篇
基础科学   481篇
  125篇
综合类   998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768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根据FZD-9010B制动试验台检测的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种速度、制动力信号的实时采集系统,它主要以LabVIEW应用程序开发平台的采集程序和信号调理电路组成。该系统可以实时、动态采集数据并与计算机兼容实现存储显示。试验表明,其具有测试方便快捷、灵敏度和精度高、能够实时准确地分析数据相关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10kV电力线路由于线路长、走向复杂,加上设计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运行中发生接地故障的概率很高.特别是在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接地故障更是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83.
中华鳖脾脏雄激素受体mRNA 的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mRNA在中华鳖(Pelodiseus Sinensis)脾脏的存在及细胞定位。取5只健康成年中华鳖的脾脏,进行石蜡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雄激素受体mRNA在脾脏免疫细胞内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大部分雄激素受体mRNA阳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胞体大且呈不规则形。阳性细胞在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Pefiatefial lymphatic sheath,PALS)和红髓(Red pulp,RP)内分布密集。椭球周围淋巴鞘(Periellipsoidal lymphatic sheath,PELS)内AR mRNA阳性细胞分布极少。杂交阳性信号物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分布。在标记为阳性的中华鳖脾脏中,推测圆形的阳性细胞可能为B淋巴细胞,而另一部分胞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阳性细胞则可能为巨噬细胞。脾脏内AR mRNA的存在进一步证实雄激素可能是调节脾脏等免疫器官功能的因素之一。[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37—341]  相似文献   
84.
张玲  王延秀  高清华  段可 《园艺学报》2017,44(6):1049-1060
在草莓蔗糖碱性/中性转化酶家族基因(Fa.A/N-Inv)成员序列分析的基础上,以‘申阳’和‘红颜’草莓为材料,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Fa.A/N-Inv家族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A/N-Inv酶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果实发育阶段糖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Fa.A/N-Inv是由8个成员组成的多基因家族;(2)4个Fa.A/N-Invs不仅具有组织特异性,还具有果实发育阶段特异性和品种特异性表达特点;(3)4个Fa.A/N-Invs的表达受细胞分裂素(BA)、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诱导;(4)蔗糖和葡萄糖作为A/N-Inv酶促反应的底物和产物,分别对4个Fa.A/N-Invs转录表达起正、负反馈调节作用,此外蔗糖还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诱导Fa.A/N-Invs表达;(5)‘申阳’草莓A/N-Inv酶活性在绿果阶段低于‘红颜’,其余阶段均高于‘红颜’;(6)成熟果实中蔗糖含量‘红颜’(50.7 mg·g~(-1) FW)约为‘申阳’(23.2 mg·g~(-1) FW)的2倍。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试验选取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LPS组)、CGA干预组(CGA+LPS组)和CGA组。LPS组大鼠按体重腹腔注射10 mg/kg LPS,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CGA+LPS组大鼠按体重腹腔注射20 mg/kg CGA,1 h后腹腔注射LPS;CGA组按体重腹腔注射20 mg/kg CGA。4 h后大鼠用异氟醚麻醉,打开腹腔,分别通过膀胱采集尿液、心脏采集血液用于肾脏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检测;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胞核(N)-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总(T)-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及NOD样受体家族pyrin域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 p20、IL-1β和IL-18)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PS组血清尿素氮(BUN)和肌...  相似文献   
86.
设施栽培冬春生产中的低温逆境严重影响番茄等喜温作物的光合作用,而不适宜的光强、光周期、光质等光环境加剧了作物的低温光抑制,导致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因此,解析植物响应光温逆境的生理分子机制对冬春季节生产中作物抗逆性调控不可或缺。近年来,植物响应光温逆境的分子机制逐渐清晰,然而光温信号整合因子及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基于此,对番茄响应光温逆境的生理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光及其信号对植物低温抗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此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减轻番茄的逆境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提供参考,也为深入探索新的光温互作因子及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抵抗素是一种与肥胖以及肥胖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该因子参与炎症的发生过程.文章从抵抗素与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炎症相关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几个方面阐述了抵抗素与炎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活性氮物质(reactive nitrogen substance, RNS),参与多种雄性生殖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NO在精子发生、功能改善、获能、凋亡和受精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O具有双重性,既是细胞毒性分子,也是维持精子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分子。过量的NO对精子是有害的。NO通过多种通路调节精子的功能,对维持精子各种生理过程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现总结近年来关于NO对精子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精子功能,提高受精率等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雌二醇(17β-E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LPS刺激Raw264.7诱导细胞炎症为模型,试验分为Mock、LPS、E2和E2+LPS组,分别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TLR4、IL-1β、IL-18和NLRP3 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IL-1β分泌量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NF-κB p65、p-IκBα和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 p65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17β-E2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IL-1β、IL-18和NLRP3 mRNA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抑制细胞内IL-1β的蛋白表达量和细胞上清中IL-1β的分泌量,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7β-E2可以降低LPS诱导的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抑制NF-κB p65进入细胞核;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7β-E2主要通过ERβ抑制p65入核。综上所...  相似文献   
90.

利用外源信号物质氟草敏(norflurazon)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MBQ)分别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研究它们在此过程中对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时,经norflurazon处理0~168 h后,种子中POD和CAT活性呈现显著升高的变化趋势,种子中ROS含量显著升高。在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体吸器形成时,经2,6-DMBQ处理0~72 h后,肉苁蓉种子萌发体中POD和CAT活性呈现显著升高的变化趋势,萌发体中ROS含量显著升高。表明在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过程中,外源信号物质norflurazon和2,6-DMBQ能影响POD、CAT活性及ROS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