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8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林业   1890篇
农学   279篇
基础科学   2008篇
  384篇
综合类   2830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556篇
园艺   463篇
植物保护   26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599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套种造林、封山育林、抚育改造等措施,将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以改变树种结构单一、地力日益衰退、病虫害逐年严重、林地灌木杂草丛生、火灾频繁发生、林分产量低下等状况。结果表明:在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可不同程度增加单位面积阔叶树数量,形成明显的层次结构,能充分利用林地中的营养空间,马尾松和阀叶树在各自不同层次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992.
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间喷施不同浓度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进行了松褐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杀效果,且持效期可达35d以上。2%、1%、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喷施35d后天牛校正死亡率依次为82%、75%和47%。林间喷施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30d内可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而1%和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有效期可持续70d。喷施0.5%、1%和2%噻虫啉粉剂的林区松树死亡率分别为0.15%、0.16%和0.08%,相对防效分别为75%、73.3%和86.7%。因此,建议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林间喷粉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993.
在苍梧县马尾松林进行“森得保”喷粉防治松尺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尺蛾的平均虫口死亡率达76.03%,对虫害的蔓延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对1块6.5年生的湿加松无性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试验表明,开展湿加松无性系选育是可行的、有效的.具体结果如下:(1)控制湿加松生长变异的因素中,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大约各占50%;而对遗传因素的影响强度,主要为家系效应,其次为无性系效应.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0.967,0.88...  相似文献   
995.
大机械作业对黑土区耕地土壤三相比与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收获和深松整地机械作业前后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的三相比、速效N、P、K含量的测定和分析,揭示了机械作业对三相比与速效养分的影响,对科学指导机械作业、解决黑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将土壤三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置于二维三系图中分析土壤结构性状是探讨土壤三相比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手段,可以直观看出机械作业下土壤三相比的变化情况以及向理想结构逼近的趋势特征.(2)大机械作业后上层耕作区土壤三相比大幅逼近理想状态,对耕作区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明显优于中机械作业,但大、中机械作业后下层非耕作区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累压实作用.(3)大机械作业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幅度范围为20.07%~380.91%,并以深松作业对表层耕作区的影响最大.大、中机械作业均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0.04%~20.61%和17.05%~27.52%.与速效磷和速效钾相比,土壤速效氮对机械作业的反应不敏感,除中机械作业对下层非耕作区的影响外,其余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6.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响应耕作方式变化及有机物输入。为对比长期旋耕农田进行深松后土壤有机碳各活性组分及比例变化,该研究基于连续7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moval,RT)、旋耕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turn,RTS)、旋耕转变为深松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moval,RT-DT)、旋耕转变为深松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turn,RTS-DTS)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在土壤有机碳中比例的变化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从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对SOC及其各活性组分均产生显著影响,耕作方式转变、秸秆还田及两者的交互效应是影响SOC及其活性组分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RTS处理和RTS-DTS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比RT和RT-DT处理高6.1%~15.6%和19.1%~32.3%。并且转变耕作方式后RTS-DTS处理比于RTS处理SOC含量提高16.9%~20.0%。同时,RTS-DTS处理的POC含量比RTS处理高13.6%~53.8%;但RT-DT和RTS-DTS处理的土壤ROC含量较RT和RTS处理都呈下降趋势,RTS-DTS处理的ROC含量比RTS处理下降4.6%~10%;MBC含量降低23.8%~30.6%。虽然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各处理的DOC含量,但RTS转变为RTS-DTS处理后,其3个土层的DOC含量下降了8%~41%。相比于RT和RTS处理,RT-DT和RTS-DTS处理0~30 cm各土层中LOC在SOC中的比例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POC与ROC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外,SOC及各组分间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耕作方式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提高了SOC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SOC中的活性有机碳组分,这更有利于SOC的有效积累,促进土壤碳库的稳定固存。  相似文献   
997.
人工老化过程中柔枝松种子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柔枝松(Pinus flexilis James.)种子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实验,研究种子在老化过程中MDA含量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掌握不同种源种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在发芽过程中,5个柔枝松种源种子丙二醛(MDA)含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常种子胚乳中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胚根中则相反;经过人工老化处理,丙二醛(M DA)含量明显增加,以种源Rs和Rg增加较多.通过实验判断柔枝松种源Rsd和Rsi种子的品质较好,膜脂受损程度较小.同时也为国内林木种子活力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一行日前实地考查了国家林业局九华山松材线虫生物控制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后,对项目实施一年来取得的花绒寄甲高寄生率和松林生长旺盛的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九华山松材线虫生物控制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是2009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技  相似文献   
999.
防治松突圆蚧农药复配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突圆蚧为试虫,采用浸液法测定了蚧螨灵、安民乐及木虱净对松突圆蚧1龄若虫的毒力.根据共毒因子法确定蚧螨灵与安民乐混配为最佳配伍;根据共毒系数法确定蚧螨灵与安民乐以浓度比13/10为最佳配比,其增效作用明显,其增效倍数为3.05.  相似文献   
1000.
华北平原曲周地区曾经是典型的盐碱地区,在对该地区的农用机井情况进行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目前的地下水埋深状况,并根据研究统计资料与30 a前的地下水埋深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曲周地区的潜水层埋深以0.7 m·a-1的速度直线下降,进一步分析了当地地下水埋深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当地加快节水农业,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