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82篇
  4篇
综合类   260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玉米大垄双行高产栽培该栽培模式将原来的两条小垄(垄沟宽为60cm)改为一条畦面宽100~110cm的大垄。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大行距60~70cm,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通道,有效解决了田间郁闭问题,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2.
正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许多农民朋友开始改变过去单一种植玉米的生产习惯,尝试种植马铃薯、甘薯、洋葱、烟叶等易销、价高、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随着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减少用工数量,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农业生产对机械化作业又有了新的需求。目前,适宜农户选用的经济作物机具相对较少。在2015中国青岛  相似文献   
23.
24.
通过对“大垄双行”轮作模式防沙原理和对比试验的分析,阐述了“大垄双行”在沙地保护性耕作中能够起到根茬交叉降低风速的作用和生态防护优势。  相似文献   
25.
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吉林省镇赉县传统常规性种植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近年来,我县旱灾十分严重,一些耐密型,生育期较长的高产品种无法在我县大面积种植,且多数农户都在四月末至五月初等雨播种,播种晚、生长慢,正常年份ha产量在7500~9000kg,遇到干旱严重的情况下,ha产量仅为5000~  相似文献   
26.
27.
1栽培技术模式 该栽培技术是改原来的窄垄(垄距90cm)为宽垄(垄距155cm),改窄垄单行撮苗种植为宽垄双行撮苗种植,形成地膜覆盖宽垄撮苗种植模式。即垄面宽130cm,垄间行道宽25cm,垄上撮苗玉米窝距75cm,行距90cm,每撮留苗4株,亩留苗4590株,比窄垄单行地膜覆盖撮苗玉米亩增590株。这种技术不仅继承了撮苗种植法的优点,又充分利用了耕地资源,省工省时,而且垄间形成通风透光通道,有效改善了窄垄劳动强度大、产量徘徊不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黄国成 《现代农业》2009,(10):30-31
一、花生覆膜技术概要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简称地膜花生)这项新兴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地膜花生增产原因有下面几方面:一是增温保墒;二是保持土壤疏松;三是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四是花生生长快,开花多。结果多。但人工覆膜劳动强度大,是地膜花生徘徊不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正>一、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多以玉米为主要的种植作物,但是在玉米的种植中,因为劳作的繁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逐渐加重,生产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产量逐年下降。如何改良玉米的种植技术,增加玉米产量,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个人多年来的经验,我觉得目前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还是比较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的。二、玉米的种植技术1.精细整地大力推广秋翻整地,要求翻地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结合  相似文献   
30.
<正>五彩紫薹一号(见第24页图1)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极早熟,从播种到始收48天左右,是目前亮紫色类型中最早熟的杂交新品种。菜薹无蜡粉,大小适中,粗约1.8厘米,薹生叶少而小,侧薹发生力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最好,苗龄控制在21天左右。移栽株行距30厘米×45厘米,每667平方米栽4000株。采取深沟窄畦、一畦双行种植,以方便排灌水。由于前期气温较高,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