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28篇
  56篇
综合类   27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深松旋耕组合作业机的研制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国内中等功率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的研究现状,以机组匹配理论为依据,研制了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深松旋耕组合作业机,并进行了单独深松、单独旋耕和组合工况的试验。试验表明所研制的机具在作业时能充分发挥拖拉机的动力性,减少拖拉机的功率消耗。机具配置的深松铲和旋耕刀片排列合理,深松扰动影响宽度和旋耕宽度相匹配,作业时波动范围较小,偏牵矩对拖拉机方向的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机具的研制也为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新型农机具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2.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响应耕作方式变化及有机物输入。为对比长期旋耕农田进行深松后土壤有机碳各活性组分及比例变化,该研究基于连续7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moval,RT)、旋耕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turn,RTS)、旋耕转变为深松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moval,RT-DT)、旋耕转变为深松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turn,RTS-DTS)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在土壤有机碳中比例的变化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从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对SOC及其各活性组分均产生显著影响,耕作方式转变、秸秆还田及两者的交互效应是影响SOC及其活性组分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RTS处理和RTS-DTS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比RT和RT-DT处理高6.1%~15.6%和19.1%~32.3%。并且转变耕作方式后RTS-DTS处理比于RTS处理SOC含量提高16.9%~20.0%。同时,RTS-DTS处理的POC含量比RTS处理高13.6%~53.8%;但RT-DT和RTS-DTS处理的土壤ROC含量较RT和RTS处理都呈下降趋势,RTS-DTS处理的ROC含量比RTS处理下降4.6%~10%;MBC含量降低23.8%~30.6%。虽然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各处理的DOC含量,但RTS转变为RTS-DTS处理后,其3个土层的DOC含量下降了8%~41%。相比于RT和RTS处理,RT-DT和RTS-DTS处理0~30 cm各土层中LOC在SOC中的比例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POC与ROC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外,SOC及各组分间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耕作方式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提高了SOC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SOC中的活性有机碳组分,这更有利于SOC的有效积累,促进土壤碳库的稳定固存。  相似文献   
73.
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显著,增幅在38%以上,投入产出比1:2.03。但是,它需要经过起垄、覆膜、压土、点种等多道工序,工作量大,仅仅依靠人工畜力劳作方式难以达到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的农艺要求,因此实现作业机械化是该技术大面积推广的难题。  相似文献   
74.
旋耕开沟机横向抛土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旋耕开沟机开沟作业的横向抛土性能是衡量开沟机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以湖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BF-6型稻茬田油菜免耕联合播种机配套旋耕开沟机为试验样机,分别对其横向抛土性能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并对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找出了影响横向抛土性能的主要因素与工作参数的最优组合,为优化开沟机的结构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农田翻耕与旋耕对比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耕与翻耕对农业生产要素有不同影响。通过连续三年的试验,主要调查分析旋耕机耕作对农田的影响,并提出在冀南地区不能以连续多年旋耕作替翻耕,但可用旋耕机与铧式犁交替耕作。  相似文献   
76.
介绍一种既可以进行玉米秸秆及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又可以进行单独旋耕作业的新型机具,该机为牵引式液压起落,配套动力为东方红-75等,生产率为0.53-0.87hm^2/h,作业速度4-6km/h,工作幅宽150cm。  相似文献   
77.
新品农机     
王素梅 《农家致富》2005,(22):30-30
船式旋耕埋草机通过鉴定,4MC-4型拔棉柴机研制成功,小型链刀式开淘机研制成功,1ST-4(3):垄间深松机问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现有开沟机的比较研究,确定了1KS-22型双轴开沟机的总体结构,并对该机的主要参数、工作原理、工作部件做了分析。实践证明,该机结构紧凑,整体布局合理,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9.
1GQL-80型多功能旋耕起垄机是青海省乐都县光明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起垄新机具。1GQL-80型多功能旋耕起垄机有单垄机和双垄机两种机型,与8.8~11.0kW(12~15hp)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80.
2FGN-220型旋耕施肥机与48~55kW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其挂接形式为后3点悬挂,适用于水田旋耕施肥作业和旱田整地作业。该机可一次完成整地施肥作业,具有工作效率高、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