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10篇
  27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7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北美红栎的播种育苗技术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红栎Quercus rubra,属壳斗科,栎属。原产于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现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是很有价值的快速生长园林树种,非常美观的行道树。树型高大,树干笔直,树冠圆形到圆锥形,叶形波状,叶片7~11裂,长11.5~21.3cm,叶宽10~15cm,叶暗绿色,有光泽,互生。新叶栗红色,夏季叶片绿色有光泽,秋季叶红色,叶柄长2.5~5.0cm,秋季叶色逐渐变为粉红色、亮红色或红褐色。不耐盐碱,喜欢沙壤土或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抗寒,不抗风。近几年我国开始引种,现将其播种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采种北美红栎的蒴果在10~11月份成熟,可于10月上旬采收。北美红…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从叶片衰老角度研究檫木叶片叶色、色素和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为秋色叶观赏树种檫木的选育以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栽植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3年生檫木为试验材料,从檫木叶片停止生长到脱落,分5个时期对叶片的叶色值、色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观测前期与观测后期,檫木叶片叶色值、色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进入衰老阶段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色素苷含量逐渐上升;N、P、K含量在叶片衰老阶段逐渐下降。由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叶色a*值与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含量与N含量成反比,类胡萝卜素含量与P含量成正比;N元素再利用效率的载荷值符号与N含量载荷值的符号相反,而P元素再利用效率的载荷值符号与P含量载荷值的符号相同;檫木叶片衰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为叶片衰老准备期;第2阶段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为叶片缓慢衰老期;第3阶段从11月中下旬到叶片脱落,为叶片衰老末期。【结论】檫木叶色最佳观赏期是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的叶片缓慢衰老期;从叶片衰老准备期到叶片衰老末期,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被分解,花色素苷合成;N、P、K 3种营养元素逐渐被转移,其中N含量越高,N元素再利用效率就越低;与之相反,P含量越高,P元素再利用效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33.
不同土壤酸碱度对紫花槭秋季叶色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酸化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酸碱度对紫花槭秋季叶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酸性土壤(S1、S2、S3)色调参数H发生突变的起始时间较对照(CK)有提前趋势,并且持续时间有所延长,其中以S3最为明显。S1、S2、S3的叶色H、S、B参数与土壤酸碱度存在显著相关性。酸性土壤(S1、S2、S3)紫花槭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细胞液pH值比对照(CK)具有显著的整体提前趋势,这与叶色变化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4.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5.
试验以圆叶双面红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处理(全光照和半光照)下红花檵木叶色及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月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红花檵木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值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而花色素苷的含量明显上升;而11月温度、湿度均较低时,遮光处理的红花檵木叶片中色素比例的变化与8月截然相反。在广西温度较高的季节通过荫网遮挡和适当喷水等措施,能有效延缓植物叶片中花色素苷的降解。  相似文献   
36.
不同栽培基质对红掌组培苗移栽成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栽培基质移栽红掌组培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红掌品种组培苗在不同基质中的移栽成活率不同,其中亚利桑那的根系对环境适应性相对较强、粉冠军次之、华伦天奴较差;不同基质对红掌组培苗的移栽效果不同,其中泥炭mix6 珍珠岩处理较适于红掌组培苗生长,组培苗的株高、叶片数、叶宽、根数、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重叶色等指标均优于或与其他处理相当.  相似文献   
37.
美洲黑杨新品种全红杨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全红杨叶片内在色素与外在色相的特性及其关系,探讨全红杨的呈色机制,比较分析了生长季不同时期全红杨、中红杨和2025叶片中色素含量和叶色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红杨叶片含有较多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和非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尤其是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中红杨和2025,三者叶色差异明显。全红杨色相a*值和色光值始终为正值,色相b*值为较小的正值,叶色始终以红色为主;中红杨色相a*值和色光值由正值变为负值,色相b*值为正值并逐渐变大,叶片红色转淡,出现返绿现象;2025杨色相a*和色光值为较低的负值,色相b*为较高的正值,叶片始终呈现黄绿色或绿色。此结果与叶片色素比例的变化对叶色的影响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8.
兑宝峰 《花卉》2019,(3):44-45
竹柏,叶色浓绿,形态潇洒,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竹子,却有着竹的韵味。其习性强健,具有很好的耐荫性,能长期在室内的条件下生长。用其幼株制作小品,布置客厅、书房、办公室、窗台等处,清秀飘逸,充满生机。竹柏(Nageia nagi)因叶形似竹,树干似柏而得名,此外还有糖鸡子、罗汉柴、山杉、铁甲树的别名。  相似文献   
39.
乌龙茶鲜叶原料成熟度的生物生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龙茶由于其品质特点和制茶工艺的特殊性,要求采摘比较成熟的新梢,即形成驻芽状态的新梢。在生产中判别这类新梢成熟的程度,即对夹叶开展的程度,俗称“开面”。新梢对夹叶处于初展、开展和完全展开的状态,分别称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在生产中准确地掌握好“开面”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新梢的生长发育存在着不一致性。因而,在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其定量指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