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44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223篇
  75篇
综合类   829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289篇
畜牧兽医   638篇
园艺   16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禽肺病毒又称火鸡鼻气管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对鸡的感染主要伴发细菌性的感染,多会引起病鸡面部,头部肿胀因此称为肿头综合症。2023年4月9日河北某鸡场230日龄的高峰产蛋肉种鸡65724只,由于气温变化剧烈,鸡群遭遇冷应激,造成严重的死亡,降蛋损失,全群死亡鸡只5933只,全场平均降蛋幅度11.8%。大群主要表现呼吸道急剧加重,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产蛋率下降,肿头,流泪,病鸡出现神经症状。经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确诊为肿头综合症和H9亚型禽流感混感。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极端干旱区葡萄在不同微喷弥雾调控方式(WP1,架上喷水1 h;WP2,架下喷水1 h;WP3,地上喷水1 h)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及糖度的监测,分析葡萄园微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和糖度的关系。结果显示:采用微喷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常规滴灌,不喷水)相比,白天平均温度低2.9℃~3.3℃,平均温度低2.5℃~2.9℃,夜晚平均湿度高4.7%~5.5%,同时可促进葡萄果实生长和糖度累积,WP1、WP2和WP3与CK处理相比,果粒纵茎高出2.88、1.76、0.9 mm,果粒横茎高出1.33、1.80、1.76 mm,果粒均重高出0.22、0.26、0.25 g,糖度分别高出7.75%、3.96%和5.53%。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天平均温度和平均温度是影响葡萄纵径和横径的关键微气候因子,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葡萄果实重量和糖度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在白天平均温度为30.4℃~33.8℃、晚上平均湿度为49.5%~50.5%时接近葡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粒均重拟合值最大值。根据其相互关系和建立的回归模型,得出可以用白天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和晚上平均湿度对该地区葡萄生长和糖度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63.
【实验目的和要求】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20 mm×200 mm)2支,试管架,胶头滴管2支(分别贴有盐酸、氢氧化钠标签),酚酞试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装于烧杯中,洗涤仪器用),放滴管用的烧杯(200 m 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试管刷1个,抹布。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究微喷带管径、喷孔结构、工作压力以及喷射角度对单孔水量分布影响,以常用的机械打孔的Ф28,Ф32,Ф40和Ф50这4种微喷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微喷带的喷射角度和工作压力,研究微喷带正常运行时单孔喷水(其他孔进行遮挡,不混入测试单孔的水流中)特性,测定了不同工作压力条件下射程、湿润面积、干燥区宽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喷水射程随喷射角度先增大再减小,射程最大值为30°~ 40°,随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湿润区宽度与喷射角度、工作压力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射程与干燥区宽度随喷射角度的变化规律相同;湿润区面积的最大值出现在喷射角度为50°时.在实际运行中,建议微喷带喷射角度为30°~50°,并应根据干燥区与射程合理布置相邻微喷带的铺设间距.  相似文献   
65.
一、耕地作业时防止拖拉机翘头 1.机组过田埂时在丘陵和山区,田块狭小而且高差大,许多农田的田埂高度达20~40cm,拖拉机机组跨田埂时,前轮一般能顺利通过,而后轮则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而难以翻越.如果此时加大油门硬冲,往往后轮越滑越深,前轮易出现翘头现象,甚至发生翻车事故.为此,应先降下悬挂农具,再挂挡缓慢前进,待后轮的中线达到田埂的最高点,再提升犁.万一出现翘头现象,不可匆忙踩离合器踏板,否则车头急剧坠落,容易摔坏机件和发生危险.此时应慢踩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板,让车头缓慢落地.  相似文献   
66.
镉对鲫脏器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鲫胸腔注射与口服感染镉后脏器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仅有30d高剂量口染组的脾系数才有显著增加,而胸腔注射组和15d、30d口染组的头肾系数和肾系数均显著增加,但头肾系数增加不如肾系数增加明显。增生性病变表明,镉对脾、头肾尤其是肾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7.
糖萜素对鲤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约10.5 g的健康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设空白对照组(基础饵料,不加添加剂)、正对照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10%黄霉素40 mg/kg)、试验组(分别添加糖萜素150、300、450 mg/kg),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150、300、450 mg/kg的糖萜素组,增重分别提高13.42%(P<0.05)、18.66%(P<0.01)、19.06%(P<0.01),均降低了饵料系数(P<0.05);头肾体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提高攻毒后的成活率(P<0.05),极显著提高攻毒15 d后血清溶菌酶活力(P<0.01).与正对照组相比,添加300、450 mg/kg的糖萜素组,各指标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糖萜素可促进鲤鱼生长和提高免疫功能,在鲤鱼饵料中添加300 mg/kg糖萜素可达到添加黄霉素40mg/kg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种群遗传结构,运用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比较分析了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7个群体共208个样本的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83种单倍型,66个变异位点,碱基组成符合AT碱基偏好性特点。7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5400±0.00998)~(0.95400±0.0006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83~0.00708,说明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遗传多样性较高;根据海洋鱼类遗传多样性划分的分布模式,符合高h低π特点,说明其经历了快速扩张期。群体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86647 (P=0),两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0.039范围内,且明显的分为北方群体(LYG、DF、CM和ZS)和南方群体(WZ、ND和XM),DF和LYG、WZ和ND两两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组间变异百分比为85.97%,符合南北分化特点。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简约网络图等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以舟山为界,具有明显的南北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Fu’s Fs)和错配分析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在3.87~12.9万年前(更新世冰期)经历了种群的规模性扩张或定向选择。本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9.
鲤鱼棘头虫病的病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病鱼的组织(肠、肝、胰、肾)病理变化,及血液(血清的钠、钾、氯化物、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总活力及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白细胞血式)病理变化,从而阐明了引起病鱼慢性死亡,而累计死亡率又高达60%的机理。查明了病原(崇明长棘吻虫)的中间寄主是模糊裸腹溞,找到了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在发病地区用鱼种池培育的鲤鱼鱼种的有效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70.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的食物种类夏季出现较多,春季出现较少;91~110 mm体长组出现较多,≤50 mm体长组和>130 mm体长组出现较少。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50 mm体长组较低,>130 mm体长组较高,食物多样性指数随体长的增加而升高。卡方检验显示,棘头梅童鱼主要食物种类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七星底灯鱼(Myctophum pterotum)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出现频率有极显著的季节变化,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的出现频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宽尾刺糠虾和七星底灯鱼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极显著,而中国毛虾、中华假磷虾和中华哲水蚤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春冬季、夏季和秋季三个时期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体长聚类分两组,即体长>70 mm和≤70mm之间食物组成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物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食物组成随发育的变化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其饵料生物种类和大小随棘头梅童鱼体长的增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