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3篇
  37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哈密地区葡萄大枣滴灌工程作一简单介绍,在此条件下分别铺设滴灌毛管:一行一管,一行两管,一行三管,一行四管等4种方案[1,2].通过计算各种方案单位面积的投入费用和对各种处理下葡萄、大枣生长量和产量效益分析,最终得出葡萄园4种毛管铺设方式下滴灌系统管带及水电的单位面积投入分别为:1 245、2 400、3 480、4 545元/hm2,与传统的沟灌4 950元/hm2的投入而产量为32.25 t/hm2相比,其产量分别为27.9、34.95、36.3、37.8 t/hm2,选定一行三管的毛管铺设方式最为经济合理.大枣园4种毛管铺设方式下滴灌系统管带及水电的单位面积投入分别为:1 080、1 860、2 565、3 375元/hm2,与传统的沟灌3 225元/hm2的投入而产量为12 t/hm2相比,其产量分别为10.35、13.95、14.4、20.55 t/hm2,选定一行四管的毛管铺设方式最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圆柱式滴头镶嵌方式对滴灌毛管水力特性的影响。方法 对2种内镶式滴灌毛管和1种外包式滴灌毛管进行灌水试验,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对3种滴灌毛管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滴头流量下内镶式及外包式滴灌毛管水头损失及铺设长度进行模拟计算。结果 滴头内镶式及外包式滴灌毛管总水头损失模拟值略低于实测值,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较小;滴头镶嵌方式对滴灌毛管水力特性影响显著,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相较滴头内镶式滴灌毛管总水头损失较小,总水头损失减小比例超过49.2%,且随滴头流量增加总水头损失减小比例逐渐增大;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最大铺设长度较滴头内镶式滴灌毛管更长,长度增加了21.6%~56.9%;滴头内镶式滴灌毛管总水头损失相对更大的主要原因是断面流速再分布引起压力梯度急变消耗了大量水流能量。结论 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水力性能优于滴头内镶式滴灌毛管,对于长距离经济作物滴灌系统设计,可优先考虑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  相似文献   
73.
极端干旱区成龄葡萄滴灌田间毛管布置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Hydrus-2D软件模拟双管不对称布置和三管布置下的水分入渗特征,分析与葡萄根系分布的耦合程度。采用大田试验进行了验证,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双管不对称和三管布置条件下湿润剖面比较接近,双管不对称布置模式水分分布比较均匀,垂直湿润深度在60 cm左右,水平湿润宽度约100 cm;三管布置模式的垂直湿润深度为60 cm,水平湿润宽度约120 cm。双管流量不对称布置在产量及葡萄生长等方面均能达到三管布置方式的效果。确定采用双管流量不对称布置方式可以替代三管布置方式,同时,也说明在田间毛管布置方式筛选及优化分析时,采用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可大大减少进行野外试验的工作量,在简化研究过程的同时能够得到科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4.
为了了解滴灌技术对葡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吐哈盆地大田条件下以无核白葡萄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沟灌(CK)为对照,分别采用地表3管(T1)、地下3管(T2)、地表2管对称滴头流量(T3)和地表2管不对称滴头流量(T4)4种不同的滴灌毛管布置方式进行滴灌,对灌后土壤含水量分布、葡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干物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1、T2和T4处理的湿润体在葡萄根系主要分布区域均能产生交汇,其中,T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布均匀,在根系主要分布区域均达到田间持水量,湿润范围覆盖了整个根区,且地表含水率较低,能够降低土壤蒸发,最适用于极端干旱区葡萄灌溉;T3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布不均匀,在根系主要分布区域不能产生交汇,导致该区域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并且湿润范围很难覆盖整个根区。由于滴灌毛管布置方式对根区水分分布的影响,对于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T2最高,T1其次,T3最低。并用Logistic修正模型对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量和有效积温的关系进行模拟,理论值和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且滴灌毛管布置方式对生物量增长趋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不同滴灌毛管布置的葡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干物质量增长模型,有助于通过气象资料来直接推测地上干物质量并及时掌握干物质量的累积情况,为田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均匀坡微灌毛管适宜布置形式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灌毛管水力解析模型,通过分析微灌双向布置和单向顺坡布置形式对流量偏差率及毛管进口工作水头的影响,得出均匀坡微灌毛管双向布置的适用条件为最佳支管位置参数大于0.13,当最佳支管位置参数不大于0.13时,微灌毛管宜单向顺坡布置。给出了考虑适宜布置形式的均匀坡微灌毛管设计步骤。通过2个设计实例表明:利用最佳支管位置参数标准可有效选取适宜的毛管布置形式,设计步骤简便可行,可直接应用于微灌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SAP)对矿区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毛管水运移规律和保水性等方面的改善状况,阐明SAP最佳使用量下煤矸石基质的水分运移规律,为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改善提供依据,实现矿区煤矸石固废资源化利用,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条件。【方法】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质量分数0%、0.1%、0.2%、0.3%和0.4%的SAP对煤矸石基质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1)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物理性质,随SAP使用量的增加,煤矸石基质容重呈下降趋势,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呈上升趋势;(2)SAP会极显著抑制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且质量分数在0%~0.4%范围内,随SAP使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但当SAP质量分数为0.4%时,对煤矸石毛管水抑制程度较0.3%差异不显著;(3)最小显著差异法拟合分析得到: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呈幂函数增加趋势(P <0.01),上升速率与时间变化呈对数函数下降趋势;(4)在室内通风条件下,72 h内不同SAP质量分数的煤矸石基质含水率持续降低,纯煤矸石(SAP质量分数0%)基质含水率下降趋势最大,水分损失率为15.9...  相似文献   
77.
为探明营养液浓度对设施栽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红颜”草莓为试材,利用毛细管带供给水分,探讨了浇灌含氮30、60和90 mg/L的霍格兰德营养液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升高,草莓的叶柄长、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吸水量逐渐增大。当营养液含氮浓度为60 mg/L时,草莓的根长、根重、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均较高。本试验结果表明,当营养液含氮浓度为60 mg/L时草莓植株生长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78.
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了一管多行的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机理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1方案(灌水定额为20、15 m~3·667m~(-2)和10 m~3·667m~(-2))和G2方案(灌水定额为20 m~3·667m~(-2))的耗水量变化范围基本一致,变化于247~276 m~3·667m~(-2)。膜下滴灌棉花产量随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加,G2方案(灌水定额等于20 m~3·667m~(-2))是膜下滴灌棉花的高产灌水定额。灌溉定额在80~90 m~3·667m~(-2)以下时,产量随灌溉定额呈直线增长,灌水对棉花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在90~115 m~3·667m~(-2)时,产量随灌溉定额呈曲线增长,水的增产作用逐渐减缓;大于115~120 m~3·667m~(-2)时产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减少。灌溉定额一定时毛管配置方式对棉花耗水量影响差异不大。一管三行略高于一管四行,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耗水模数与灌溉定额呈逆向关系。不同灌溉定额下,日蒸腾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即中期大前后期小。一管三行、一管四行两种灌溉方式均能达到高产水平,毛管间距可扩大到80~100 cm,毛管投入量比现状减少33%~50%,是干旱缺水区膜下滴灌棉花节水高效的田间灌溉方式。现蕾期第一次灌水,吐絮初期最后一次灌水,棉铃期灌水2~4次,全生育期灌水4~6次,灌水定额20 m~3·667m~(-2),灌溉定额80~120 m~3·667m~(-2)的灌溉制度,是一管多行的高产灌溉模式。土壤水分下限值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开花期之前60%以上,棉铃期45%~60%,吐絮期至收获期50%以下),可满足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土壤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79.
低压地下与地表滴灌滴灌带水力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压条件下地下毛管的水力性能与灌水均匀度的变化规律,以新疆大田地下滴灌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支管入口压力在1.4~6.55 m之间,在支管的首部、中部和尾部分别对地下和地表毛管进行测试,比较流量、工作压力和总水头损失等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可以通过压力与流量判断毛管工作是否正常。2)地下毛管在土壤基质势驱动滴头出流时,大于地表毛管流量,相对地表毛管流量增加0.12~0.9,并且增加比例随压力降低而增大。3)90%的正常地下毛管的工作压力要小于地表毛管,压力折减系数在(-10%,0)的概率是70%。4)用总水头损失、勃拉休斯公式及多口系数推求毛管考虑局部水头损失的加大系数,地表毛管平均值在1.32~5.94之间,地下毛管平均值在1.37~2.18之间,二者均随压力降低而增大;土壤基质势作用使地下毛管流量增大,导致地下毛管的加大系数比地表毛管小。5)地表管网的灌水均匀度随压力降低而降低;土壤基质势的作用提高了地下管网的均匀度,压力偏差率比地表管网低0.62%~3.44%,流量偏差率比地表管网低8.15%~22.4%。该研究可为低压地下滴灌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低压条件下滴灌毛管水头损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孔径0.9、1.2 mm,孔间距33 cm,管径为φ12、φ16PE滴灌毛管进行了0.25~2.4 m入口工作水头条件下的水力性能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工作水头下,使用达西-韦斯巴赫公式、经验公式计算出管道总水头损失值与实测值比较都有很大的偏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对常用的水头损失计算经验公式用以入口工作水头为变量的参数进行了修正,取得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