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9篇
  43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4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育肥猪舍氨气浓度测定与排放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育肥舍的氨气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2004—2005年试验期间每2个月测定1次,每次测定3~4d,每2h采样一次,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育肥猪氨气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1月舍内氨气的平均浓度为(10.09±4.60)mg·m-3。2004年7月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3.44±2.34)mg·m-3,5月舍内氨气浓度为(6.29±4.07)mg·m-3,11月舍内氨气浓度为(6.98±2.63)mg·m-3,夏季舍内氨气浓度日夜变化不显著,冬季每日最低氨气浓度出现在9:00—17:00时段;育肥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07.18~424.42mg·h-1。  相似文献   
52.
林静 《吉林农业》2005,(1):16-17
1、有害气体的种类及产生原因(1)氨气和亚硝酸气体。温室大棚内氨气大量发生并迅速积累,通常是因施肥不当直接造成的,特别是氮肥用量较大或干施肥最易产生气体危害。有些肥料可以直接产生氨气,如碳酸氢氨、氨水和新鲜鸡粪等,如果直接把它们撒施在地表,则立即有氨气散出。有些肥  相似文献   
53.
通过瘤胃瘘管采样测定了高寒草原放牧条件下绵羊瘤胃液pH、温度、游离氨浓度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绵羊瘤胃液pH值、温度和游离氨浓度平均值在8:00时分别为6.74、39.0℃、13.58mg/100mL,变化范围分别为5.40~7.27、36.7~39.7℃、4.63~41.06mg/100mL;在20:00时分别为5.57、39.5℃、10.91mg/100mL,变化范围分别为5.23~7.77、38.0~40.3℃、5.66~19.64mg/100mL。游离氨浓度日内变幅(4.62~10.81)低于日间(8:00时5.66~19.64,20:00时11.32~41.06),波动较为强烈。温度和游离氨浓度的高峰值与pH值的低峰值对应出现。  相似文献   
54.
《现代农业》2005,(10):18-18
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较常用,主要特性水能溶:铵根离子带阳电,阴电土粒相互拥。硝化作用变硝氮,提高氮肥有效性:与碱混合铵变氨,氨气挥发不肥田。  相似文献   
55.
冬季猪舍通风管理方式影响猪舍内的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为确定改造后猪舍侧窗负压通风系统6阶段管理对冬季舍内环境质量以及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等环境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水分平衡方程确定了不同通风阶段猪舍的通风率,利用INNOVA 1412多气体分析仪-连续采样测试技术,对冬季猪舍NH_3、N_2O、CH_4和CO_2的排放进行了测定,确定了不同通风量条件下氨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率。结果表明,冬季侧窗通风密闭式育肥猪舍平均温度为13.7℃,湿度为69.7%,舍内最大温度与湿度差值分别为3.2℃和39.6%,平均通风率为6 207 m~3·h~(-1)(单头生猪通风量:24.9 m~3·h~(-1)),舍内平均空气流速为0.28 m·s~(-1),满足了育肥猪生长的要求;冬季试验猪舍中NH_3平均浓度范围在8.42~15.63 mg·m~(-3),CO_2平均浓度范围保持在2 509~5 303 mg·m~(-3)之间,CH_4浓度变化在1.11~5.90 mg·m~(-3),可满足冬季育肥猪生长的需求;单头生猪NH_3、CO_2和CH_4的平均排放率分别为250.0 mg·h~(-1)、79.9 g·h~(-1)、57.7 mg·h~(-1),单头生猪累积日排放量分别为6.0 g·d~(-1)、1.92 kg·d~(-1)和1.39 g·d~(-1),试验期间没有监测到N_2O的排放;采用的6级通风管理模式显著影响NH_3、CO_2的平均排放率,对CH_4的排放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6.
首先介绍了Urea-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然后在发动机台架上对装有SCR后处理系统的国Ⅳ柴油机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稳态循环ESC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开环控制策略下的SCR技术能使NOx排放降低率达到65%以上。同时对尿素与燃油的消耗量以及氨气的泄露情况分别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表明,本套SCR系统消耗的尿素水溶液仅占燃油的5.8%,即柴油车运行100 km大约消耗2.5 L尿素溶液,且系统氨的排放小于10×10-6。  相似文献   
57.
妊娠猪舍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测定与排放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妊娠舍的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妊娠猪含氮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冬季2004年11月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4±4.36,(1.17±0.2)mg/m3,夏季7月舍内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2.67,(0.6±0.02)mg/m3;妊娠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85.2~500.8)mg/h,氧化亚氮为(3.85~35.93)mg/h。  相似文献   
58.
丹麦舍饲散养自然通风奶牛舍的空气环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奶牛全舍饲散养工艺技术被欧美等国家越来越普遍地使用。全舍饲工艺中的舍内空气质量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很大,为较深入了解该工艺中热环境与其它有害气体的相应关系,通过对丹麦7个有代表性奶牛场进行温度、含湿量及几种主要有害气体的现场测试,对该工艺下舍内空气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丹麦气候条件下全舍饲的自然通风牛舍,其舍内热湿状况受舍外温湿度及牛体本身的影响,在0~25℃范围内,舍温一般比舍外高1~3℃,舍外温度每升高1℃,舍内温度上升0.8℃,含湿量约增加1000 mg/m3;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温度、含湿量的高低对NH3、CO2、CH4浓度均有影响;白天,由于自然通风量较大,这3种气体的平均浓度比夜间低20%左右。而N2O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并未发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了用氨气敏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的新方法。该法使样品液和标准溶液均处于同一条件下测定,消除了土壤中基体对测定的影响,提高了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应用于不同土壤样品中脲酶活性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78%-3.94%,回收率在98.3%-101.8%之间。  相似文献   
60.
魏文康 《畜禽业》2003,(2):44-45
氨气中毒是由一定浓度氨气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其症状表现为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根据鸡舍内氨气的累积浓度增大而表现不同的缺氧性中毒症状与呼吸道病变的过程,包括氨气重度、中度与轻度中度。一般地,在25mg/L以下或长期处于低浓度氨气的环境中可导致慢性中毒。在25~50mg/L导致中度中毒,可诱发难于根除的其它呼吸道疾病;当鸡舍内氨气浓度达50mg/L时或以上时,发病率为100%,导致鸡重度中毒,死亡率为28.1%以上。一般在冬季及早春季多发,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的鸡场多发,现代密闭式鸡舍、集约化鸡场较开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