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18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1282篇
林业   2512篇
农学   1176篇
基础科学   4583篇
  1628篇
综合类   10937篇
农作物   549篇
水产渔业   969篇
畜牧兽医   9967篇
园艺   1852篇
植物保护   639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804篇
  2019年   971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961篇
  2016年   1073篇
  2015年   1126篇
  2014年   2089篇
  2013年   2126篇
  2012年   1846篇
  2011年   2096篇
  2010年   2042篇
  2009年   2019篇
  2008年   2312篇
  2007年   1837篇
  2006年   1725篇
  2005年   1816篇
  2004年   1373篇
  2003年   1342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794篇
  2000年   637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多点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不同施肥方式对南方地区单季水稻需水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区域不同灌溉模式单季水稻需水量变化基本一致;不同区域受外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其需水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施肥方式对单季水稻需水量的影响小于灌溉模式,在合理施肥条件下、增加施肥次数会略增加水稻需水量。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采用葡萄酒多酚系列指标,构建味感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干红葡萄酒涩感和余味的客观量化。试验以宁夏和新疆的50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利用常规方法检测样品总酸、挥发酸和pH值,采用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酒石酸酯含量,并以感官品评法量化干红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等对涩感和余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酒石酸酯对余味的影响较小,而总酸和pH值对供试干红葡萄酒的涩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感官品评量化结果显示,宁夏和新疆产区酒样的涩感得分为6.18和5.70,余味得分为5.37和4.85,供试酒样的涩感与余味质量良好,且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以多酚系列指标表征的涩感质量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的决定系数(r-square,R2)为0.83,余味模型的R2为0.78,结果表明,总酚、黄烷醇、挥发酸、DPPH等指标对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贡献较大,黄酮醇和酒石酸酯主要影响葡萄酒的涩感,而花色苷、总酸和pH值则主要影响葡萄酒余味。研究得出,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设计的多酚系列指标可以较好地解析干红葡萄酒的味感质量,降低检测成本,具备表征和预测干红葡萄酒味感质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5.
水肥耦合对番茄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二因素(水、肥二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水肥耦合技术对番茄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回>F0.01(5,7),说明灌水定额、施肥定额二因素与分析项目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2个因素重要性顺序为施肥量>灌水量。根据边际效益分析可知,边际产量随水肥的增加而增加,边际硝酸盐含量随水分增大呈减少趋势,而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了高产、低硝酸盐含量的最优水肥组合方案:灌水指标为2710.95~2735.25m3/hm2,施肥指标:尿素或磷酸一铵的用量为264.6~280.5 kg/hm2。  相似文献   
996.
水肥一体化已广泛应用于师宗县的果树、蔬菜、烤烟、中药材生产,技术的综合效益得到认可。为确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棚彩椒滴灌施肥方式,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推广,对大棚彩椒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彩椒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三省两增一提高,即省水34.8%、省肥25.6%、省工40%;增产21.5%、增效30%;提高肥料利用率27.5%。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文章阐述了玉米种植背景和经济优势,结合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选地、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使用科学种植技术的必要性,以期最大化提升玉米产值和产量,发挥其经济效益,为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可借鉴性经验。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防治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引起的柑橘青霉病,该研究分析了碳酸铵作为通常认为安全的药剂抑制意大利青霉生长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对脐橙、皇帝柑、沃柑3种不同类型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铵能抑制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质量浓度分别为 0.4 g/L和0.8 g/L时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结构观察表明,碳酸铵引起菌丝生长节点稀疏和分支减少;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菌丝严重皱缩,菌丝线粒体结构异常。生理生化分析表明,碳酸铵处理,引起线粒体的钠/钾离子ATP酶(Na+/ K+-ATPase)、钙离子ATP酶(Ca2+-ATPase)和镁离子ATP酶(Mg2+-ATPase)活性下降,导致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降低,活性氧清除体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紊乱,促进H2O2积累。添加活性氧清除剂半胱氨酸(Cysteine,Cys)能部分恢复碳酸铵处理的病菌孢子萌发。活体接种表明,16 g/L碳酸铵处理显著减小了柑橘果实接种意大利青霉的病斑直径(P<0.05),减轻果实发病。碳酸铵处理能降低3种类型柑橘果实自然发病率,且对果实失重率、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还原糖含量无不良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铵通过损伤意大利青霉菌丝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促进活性氧积累来发挥抗真菌活性,碳酸铵可以作为杀菌剂的绿色有效替代方法,研究结果为碳酸铵防治柑橘果实采后腐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设施菜地因大水大肥管理方式导致的氮素淋失已成为当前关注焦点。探寻氮素淋失阻控技术需要首先探明土壤中NO_3~--N的运移和淋失过程,找到淋失阻控的关键点,从而实现蔬菜栽培高产量低环境成本。本研究以京郊设施菜地黄瓜-番茄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获取土壤温度、湿度、NO_3~--N含量等数据,对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进行参数校验,并以农民常规种植模式为基线情景,设置改变土壤基础性质、灌溉量、施氮量等不同情景,运用DNDC模型对设施菜地系统土壤氮素运移及淋溶损失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经验证后的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蔬菜产量、5 cm土壤温度和0~20 cm土壤孔隙含水率变化以及NO_3~--N的迁移过程,是模拟和评价氮素运移和损失的有效工具。模拟不同情景表明,设施菜地0~60 cm土壤NO_3~--N累积主要受灌溉水量和氮肥施入量的影响,此外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也是影响NO_3~--N运移的重要因子。节水节肥是设施菜地氮素淋失减量的最有效方法,相比常规措施,同时减少20%灌溉量和20%施氮量可明显降低59.04%的NO_3~--N淋失量。同时,在节水节肥的基础上改变灌溉方式并提高20%土壤有机碳含量,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降低69.04%的NO_3~--N淋失量。可见, DNDC模型为设施菜地NO_3~--N淋失评价和阻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重点关注减氮节水等管理措施的同时,提高土壤本身的质量,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减少设施菜地氮素淋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滋味物质在不同交联度鱼糜凝胶中的释放规律并揭示其释放机制,该研究以氯化钠、蔗糖和谷氨酸钠分别为鱼糜凝胶咸味、甜味和鲜味的代表滋味物质,通过感官评价、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和模拟咀嚼释放等方法,分析滋味物质在不同交联度鱼糜凝胶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度的增加,人体对咸味的感知逐渐降低而对鲜味的感知逐渐增强,并当交联度大于42.2%时,咀嚼破碎显著提高了鱼糜凝胶咸味和鲜味的感知(P<0.01)。氯化钠和蔗糖的释放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而谷氨酸钠的释放则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交联度的增加,鱼糜凝胶在模拟咀嚼过程中氯化钠和蔗糖的释放量先降后升,分别在交联度为42.2%和51.5%时取得最小值(4.54和3.38 mg/g);而谷氨酸钠的咀嚼释放量则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钠和蔗糖在鱼糜凝胶中的释放主要与网络结构和化学作用力相关,谷氨酸钠的释放主要与凝胶质地、凝胶持水性和化学作用力相关。综上,滋味物质在鱼糜凝胶中的释放行为受滋味物质种类、凝胶质地以及凝胶与滋味物质的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影响,且凝胶在咀嚼过程中较高的破碎程度增强了滋味物质的释放与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