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00篇
  25篇
综合类   370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5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沈瑞 《果农之友》2007,(5):47-48
1 土壤管理 秋季葡萄落叶后及时进行深耕,行间可耕深0.3~0.35米,靠近树干处耕深约为0.1米左右,结合深耕可以进行施肥.生长季节内可结合除草进行松土.  相似文献   
32.
33.
杜仲栽培     
钱月华 《湖南林业》2004,(10):18-18
1 育苗地选择。 选向阳、土质疏松肥沃而又排农方便的土地做苗圃。深耕耙细,整平作畦,一般畦高13-20厘米,宽1-1.3米.长短视地形而定。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宿州市埇桥区秋季玉米成熟收获后小麦的种植方法,阐述玉米收获最佳时间、土地耕作及小麦的半精量播种,以促进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5.
<正>一、整地、施肥1.合理深耕深耕应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深耕,争取在封,冻前耕翻完毕。深耕应保证耕翻深度,并且深浅一致,耕层度可增到20厘米翻后地表平整,扣垡均匀严实,不漏耕、不重耕,不留地头和荒格,尽量减少开闭垄,严防起大垡条。及时镇压。2.起垄一般选择在播种前一周左右起垄,垄距60~70厘米,可三犁川起垄,也可在原垄上直接起垄。在松原地区平地播种较少。3.合理轮作  相似文献   
36.
<正>一、整地。玉米具有庞大的根系,要求深耕整地,疏通空气,结合增施有机肥,减轻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渗透量,加强土壤保水性,有利于玉米生长,提高抗旱能力,防止倒伏。从大面积生产看,耕层由19—21厘米逐渐加深到23—24厘米,可以显著增产。整地要精细,最好要秋翻秋整地,秋耕后立即耙压,达到播种状态。秋翻春整地的在早春化冻5-7厘米时及时起垄,顶浆起垄。一般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没有大土块架空现象,上松下实。  相似文献   
37.
农业发展到今天机械化已是不可缺的动力,只有使用机械化才能达到深耕深松的整地目的。所以对旱田来讲为改善土壤结构每隔几年深耕深松一次是必要的,这对作物的生长是极其有利的。现在无论是人力耕作或是机械翻地,都存在耕地浅的问题,有的深度只有14~16厘米。长此下去,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土壤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本文对深耕深松的重要意义与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38.
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耕作方式都是犁耕和旋耕组合方式。连年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15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耕作阻力不断增大,并且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它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贮存,破坏了土壤养分的输送能力,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的要求,同时由于犁底层的存在,使降雨径流现象十分突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在目前现有综合技术条件下,大力推广以机械化深耕深松为主导的种植模式,是使作物增产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9.
土壤消毒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温和药剂处理马铃薯连作土壤后种植薯块,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消毒对马铃薯生育期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根际真菌数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温处理和正茬处理的细菌数量相对重茬对照变化显著,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显著;药剂处理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变化幅度平缓;高温处理、正茬土壤、药剂处理土壤真菌数量低于重茬对照。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宿州市埇桥区秋季玉米成熟收获后小麦的种植方法,阐述玉米收获最佳时间、土地耕作及小麦的半精量播种,以促进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