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84篇
  免费   2873篇
  国内免费   9854篇
林业   3335篇
农学   15773篇
基础科学   16583篇
  7666篇
综合类   80147篇
农作物   11582篇
水产渔业   1935篇
畜牧兽医   11814篇
园艺   5770篇
植物保护   2706篇
  2024年   860篇
  2023年   2934篇
  2022年   3376篇
  2021年   3482篇
  2020年   3343篇
  2019年   3673篇
  2018年   1940篇
  2017年   3534篇
  2016年   4439篇
  2015年   4736篇
  2014年   8347篇
  2013年   8486篇
  2012年   10103篇
  2011年   9917篇
  2010年   9108篇
  2009年   9132篇
  2008年   8574篇
  2007年   7068篇
  2006年   6128篇
  2005年   5712篇
  2004年   5463篇
  2003年   5323篇
  2002年   3991篇
  2001年   4063篇
  2000年   3065篇
  1999年   2532篇
  1998年   2189篇
  1997年   2172篇
  1996年   1824篇
  1995年   1692篇
  1994年   1896篇
  1993年   1660篇
  1992年   1598篇
  1991年   1491篇
  1990年   1176篇
  1989年   1243篇
  1988年   176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2篇
  1975年   19篇
  1965年   38篇
  1957年   105篇
  1953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选择60头13~16月龄、体质量在400 kg左右(±15%)西杂肉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全株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对照),在基础日粮(精料)、饲养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全株玉米青贮及构树青贮饲料对肉牛增质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饲喂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和构树青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增质量分别为1 092.6,992.4 kg,分别比黄干贮组20头肉牛总增质量多249,148.8 kg,差异显著;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构树青贮2组相比,虽然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的增质量优于构树青贮组,但差异不显著。全株玉米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6.48和1∶3.22,构树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7.07和1∶3.54,玉米秸黄干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8.11和1∶4.16。全株玉米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收入分别为24 037.2,21 832.8,18 559.2元,扣除总成本后的纯收入分别为11 495.2,10 179.8,7 085.2元;全株玉米青贮比构树青贮组多增收1 315.4元,比黄干贮组多增收4 410元。综合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及经济效益分析,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优于构树青贮组和黄干贮组,构树青贮组优于黄干贮组。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新年伊始,在湖州市安吉县欣农合作社的有机肥生产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调控一台秸秆处理发酵机,这套设备来自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据介绍,秸秆处理发酵机能处理废弃秸秆、尾菜和禽畜粪污,处理量3吨左右,经过两个小时80摄氏度的高温杀灭有害菌,温度调降为60摄氏度左右,混合物加入发酵菌种降解6个小时,再经过15天的堆放发酵就能成为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3.
14.
48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48h 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48h IVDMD)是衡量青贮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初步探究玉米秸秆消化率的分子遗传机理,以341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于2018年在沈阳和通辽种植,收获后测定秸秆48h IVDMD。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的6 276 612个高质量SNPs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53个与玉米秸秆消化率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P<1.0×10-6),4个SNPs显著水平在P<1.0×10-8以上;共找到38个秸秆消化率的候选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生长发育、防御反应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机水稻的种植可以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大米消费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有机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机插秧面积迅速扩大。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研究和生产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有机水稻机插的技术措施,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榛子作为世界的四大干果之一,产量位于果首位,但农户在栽培过程中,存在错误的栽培技术,对在施肥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多施肥、只施化肥、偏重单一的肥料等等,果农的这些做法,不但影响了榛子的正常生长,还会影响土壤结构,造成肥害等种种恶果。本文就前人对榛子的施肥技术进行讨论,以期对榛子施肥技术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张明会 《种子世界》2021,(12):0072-007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由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期比较短,而玉米的栽培面积又相当大,所以在我国农作物产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农业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玉米出现病虫害的状况比较严重,最终造成玉米减产,并且会为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农民利益,本文从台安县的玉米病虫害防治现状出发,分析了玉米的常见病虫害,对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白秀芳 《种子世界》2021,(7):0081-0083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且实用价值较高,被我国农民广泛种植,为了让收益最大化,如何防止玉米倒伏现象成为了在玉米种植中的关键性问题。但是由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本文将对玉米倒伏种类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玉米倒伏的防治对策以期达到提高玉米生产质量与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杉木种子园为培育高产稳产杉木良种提供重要保障,在林业生产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探究杉木3代种子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养分间的平衡规律,确定杉木种子园最佳肥料配比和施肥量,以期为闽北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杉木种子园提供推荐施肥配方。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方案,对闽北第3代杉木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等元素施肥试验。分别设计大量元素氮、磷、钾三因素施肥水平(并增设施用钼肥处理)、中微量元素钙、镁、硼三因素施肥水平,以球果数量(质量)、出籽率、种子产量、胸径等为评价指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研究各养分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结果表明:种子园土壤N、P、K、Ca、Mg养分含量较低,B含量属于中等水平,而Mo含量较高;N、P、Mg以及N-K、Ca-B肥料联合对种子园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单施某一肥料效应较小,其中单施K、Ca、B几乎没有效果,而肥料联合施用效果较好。综合效应分析结果,得出种子园最大产量施肥量组合为: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897 g+氯化钾150 g+石灰150 g+硫酸镁105 g+硼砂75 g,并配施钼肥。N、P2O5、K2O、CaO、Mg、B、Mo的用量依次为46.0、107.7、90.0、75.0、31.4、2.3、5.0 g,其配比为N:P2O5:K2O:CaO:Mg:B:Mo=1.0:2.3:2.0:1.6:0.7:0.05:0.1。多元素配方施肥能很好地改善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单株球果产量、球果单粒重、出籽率及种子园产量等指标均比不施肥的母树有大幅度提高。本研究施肥方案,理论上种子园产量可达45.99~95.65 g/株,大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达到理论产量的80%~86%,中微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为理论产量的70%左右。现实种子园平均产量大约是预测产量的40%,通过合理配方施肥有望大幅度提高杉木3代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