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9篇
  86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城市绿化的环境与生态效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化是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包括改善小气候、净化大气、降低噪声、净化污水和土壤等研究颇多,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近些年也得到了极大重视.笔者从这2个方面综述了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研究进展情况,为城市绿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
赵捷  韩秀凤  田海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02-2405,2408
利用1996-2006年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包头市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包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43.
不同覆盖度水葫芦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覆盖度放养水葫芦的处理试验,分析其综合的环境效应,结果显示:在水面固定的情况下,水葫芦生物净产量和水体水分蒸腾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单位生物净产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显著减少;水体沉积物、pH值、溶解氧及叶绿素含量均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各因素水葫芦放养以水面的1/3覆盖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4.
梨树大棚栽培棚内外温湿度环境变化规律和物候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梨大棚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梨树大棚栽培棚内外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梨树物候期的变化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随季节的变化,气温和地温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6月之前棚内气温、相对湿度和地温均高于露地,且昼夜温差大于露地,6月起棚内外温度差异不显著。(2)棚内栽培‘翠冠’和‘黄冠’梨萌芽早,但落叶晚,整个营养生长期分别为242天和231天,分别比露地长27天和37天。(3)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开花期比露地皆提早18天,且花期比露地长2天。(4)棚内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梨采收期分别提早13天和14天,而果实发育期比露地分别长5天和4天。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条件下温湿度高,开花期提早,果实成熟期提前,南京地区可进行梨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投入水平范围在6.7-253 kg·hm-2,极值间相差38倍;各县区农田氮素的投入结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跟当地化学氮肥施用习惯及农业种植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单位农田面积农作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9.11-96.75 kg·hm-2,空间上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县区农田氮素盈余量在-16-202 kg·hm-2,氮素亏缺与盈余情况并存;区内畜牧生产系统中外源饲料氮素投入差异较大,朔州市的山阴县外源饲料氮素投入高达0.94×104 t,而忻州的五寨、临汾的隰县、大宁和蒲县,则可以通过作物生产系统来满足畜牧生产系统的饲料需求,也充分反映了各县区畜牧业养殖规模和农牧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区内单位面积农田动物主产品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51-27.50 kg·hm-2,极差25.99 kg·hm-2,说明各县区畜牧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单位农田面积动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13 kg·hm-2的分布在区域北部朔州市的山阴、怀仁、大同等县区,表明这些县区畜牧生产系统中的氮素利用率较高;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尿氮素负荷较高(>50 kg·hm-2)的县区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显:一级区(>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北部,二级区(120-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南部和北部,三级区(<120 kg·hm-2)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今后应重点关注区域北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环境问题。【结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牧分离”是造成农牧生产系统氮素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今后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要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氮素资源,在养分投入上既要考虑化学氮肥和粪尿氮素的投入,还要兼顾来源于环境投入部分的氮素,更要注重和畜牧生产系统的耦合,以最小的环境代价生产更多的农牧产品。  相似文献   
46.
脱硫石膏改良重度苏打盐化土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连续施用脱硫石膏改良苏打盐化土的持续效应及环境效应,以经过3a大田连续施用不同量脱硫石膏(0,15,22.5,30t/hm~2)改良的重度苏打盐化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2a盆栽试验后,脱硫石膏的持续效应对饲草玉米生长、土壤环境以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5t/hm~2用量的脱硫石膏可以显著提高饲草玉米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和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0.6%,16.8%,8.1%和10.1%,试验范围内改良效果最佳。脱硫石膏使土壤的pH、EC降低,Na~+减少,Ca~(2+)和SO_4~(2-)增加,且脱硫石膏用量越大,影响越大。土壤和饲草玉米地下部中的As、Hg、Ni含量随脱硫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范围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二级国家土壤环境安全标准(GB 15618—1995)。饲草玉米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脱硫石膏添加量无显著相关关系,根据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各处理玉米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饲草玉米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地下部大于地上部,且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CdHgAsNi。利用适量的脱硫石膏量改良苏打盐化土的持续效应良好,且对环境未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7.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定量研究了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区域经济的环境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每万元GDP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从2000年的2.63hm^2下降到2005年的2.15hm^2;整个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友好程度得到了提升,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从2000年的1.551下降到2005年的1.375;由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明显的重工业化发展趋势,工业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不断下降,云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红利”并未使生态环境压力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8.
我国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世界缓/控释肥的消耗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缓/控释肥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肥料效应、作物效应、环境效应、生物学效应四个方面对缓/控释肥的应用效应作一综述,并提出我国缓/控释肥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选用三种灌溉水质(原污水、滤出水、清水)、二种土壤(砂壤、轻壤)和三种作物(水稻、黄瓜、油菜)进行了为期二年的对比试验,以观察滤出水灌溉对作物、水生生物(鱼)和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滤出水灌溉不会对作物(含蔬菜)、鱼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并且水稻籽粒和鱼体中重金属Hg和Cd的含量均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蔬菜中的硝酸盐不会明显积累,地下水中NO3-N也不超过地下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0.
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以温度、光照、水分、湿度为代表的气象因子和氮肥运筹方式作主导的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对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蛋白质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生产中降低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