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实验证明,用大剂量羊痘弱毒冻干疫苗可治羊痘。福鼎市桐城玉塘乡2个羊场156头羊30%发病对病羊用10—15头份羊痘疫苗在病羊股内侧皮内注射防治,治疗期间每天检查观察1次,治疗后3—4天  相似文献   
92.
具体操作方法是对没进行检疫的牛群和结核阳性反应检出率在3%以上的牛群,每年应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结合点眼进行4次以上检疫;定期检疫判定感染率在3%以下的假健康牛群,也要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的方法每年进行4次检疫;对于犊牛群,应分别在出生后20-30天、100-120天、6月龄时进行3次皮内注射法检疫。牛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的方式为:①3月龄以内的犊牛在肩胛处注射,其他牛在颈上、中1/3交界处注射;  相似文献   
93.
1桐枯病危容症状 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发病初期枝千退绿,并逐渐变为黄褐色圆形斑点,而后发展成较大的不规则的赤褐色斑块,最后围抱整个树干,并上下扩展。病部略微凹陷,病斑呈水肿状隆起,有橙黄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抱子器,内部湿腐,有酒味,干燥后树皮开裂,皮内可见枯黄色病部组织。2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子囊菌,由子囊抱子和分生抱子侵染为害。在迁安地区,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6月初产生橙黄至橙红色无性子实体—抱盘,并从体内溢出大量分生抱子。由昆虫、鸟类及雨水等传播。n月产生有性世代子囊抱子,翌年春季由风、雨水、昆虫等传播…  相似文献   
94.
奶牛结核病的检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学生奶”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受大流通、大市场的影响,各地盲目大量引进奶牛,致使奶牛结核病严重反弹,直接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2006年7~10月份,我们分别对临沂和莱西两市56个私营  相似文献   
95.
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人与动物关系密切,人的结核有10%是由牛结核传染而来的,此外该病目前仍然是危害养牛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消灭和预防该病的惟一办法是对牛群实施检疫净化,  相似文献   
96.
《中国奶牛》2010,(6):26-26
<正>Renato Varges和Carla Dray Marassi等用皮内注射法对来自副结核和结核病清洁牛群的63头试验牛接种结核菌素,在注射纯化结核菌素前和注射后的3d、15d、30d、60d和90d分别采集血样。血清储存后用PPA-ELISA检测血清中的特异牛副结核病(PTB)抗体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皮内缝合技术在犬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自2008年3月-2009年5月,在成都市谐和动物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76例病犬,使用可吸收外科线进行了皮内缝合。结果使用该法缝合的伤口愈合良好,该法与传统的结节缝合相比,切口愈合更快,伤口美观,术后不用拆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
将PPD皮内变态反应法和抗γ-干扰素ELISA法相结合,对云南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测304头奶水牛,检出32头阳性、25头疑似反应牛,检出阳性和可疑比例高达18.75%,阳性和可疑牛只的分布并无地域和场的趋向性。对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的阳性和疑似反应牛经采集抗凝全血样品54份,应用抗γ-干扰素ELISA法复检,未检检出阳性牛只。结合对受抗γ-干扰素ELISA法检测牛的临床观察,初步认为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阳性和可疑牛系非特异性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99.
文章旨在通过介绍一起奶牛养殖场在结核病检疫中,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261头奶牛进行检测,检测出3头阳性牛,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净化奶牛场结核病,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0.
本研究首先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对102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然后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96头、可疑牛4头;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呈阳性的96头奶牛,结果为阳性牛94头、阴性牛2头,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为可疑的4头奶牛,结果全为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92%(94/96),虽然皮内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费时、费力,但考虑到γ-干扰素试剂盒比较昂贵,建议用皮内变态反应作为初筛试验,γ-干扰素试验用于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