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22篇
  44篇
综合类   1127篇
农作物   128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1021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1995年山东省莱芜农科所在本单位的科技示范园区内建立了6 670m2,株行距为2m×3m的脱毒冬枣密植园,进行了脱毒冬枣矮化密植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6年生脱毒冬枣树高控制在2.5m左右,树体健壮。树冠之间不交接,光照良好,每667m2  相似文献   
32.
马新立 《中国辣椒》2002,2(1):35-36
山西一带.日光温室内栽培的延秋辣椒能在元旦前上市.越冬茬可在春节前后上市,早春茬则可在3月初上市.这样既可调整日光温室内的品种结构和轮作换茬.又可在蔬菜淡季增加市场品种花样.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3.
近两年,苹果价格有所回升,果园综合效益比较稳定,又重新调动了果农种植苹果的积极性。苹果栽培趋向是向矮化、密植、早果的方向发展,是因为它有如下主要优点:1.树体矮小,易于管理,降低生产成本;2.早结果,早丰产,果实品质好,耐贮藏;3.合理密植,单位面积产量高;4.栽培周期短,有利于品种更新换代。在苹果矮化栽培中,有4条矮化途径,即利用营养系矮化和半矮化砧木或中间砧;直接运用短枝型矮化品种;采用强制性人工制矮技术;施用化学药剂控制树体生长。这些技术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它们各有特色。在生产实践中,以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这里…  相似文献   
34.
苹果矮化砧木‘辽砧2号’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  李喜森  伊凯  荣志祥  杨锋  杨巍 《果树学报》2004,21(5):501-503
从1135系的助列涅特与M9杂交实生苗中选出优良苹果矮化砧木—辽砧2号(原代号80-1-6),经过22年田间观查和区试鉴定,其矮化性、早果性、丰产性、生根性与M26相近,适应性强于M26,以其为中间砧的富士树栽后6年进入盛果期,平均株产为23.5kg,同龄M26为17.2kg;8年生树冠积为4.07m3,同龄M26为4.58m3,树体存活率较M26高55%,平均每666.7m2产量1000kg以上;与基砧山定子和生产上主栽的富士系、元帅系、国光系等品种亲和性良好,以自根砧和中间砧方式利用均可。  相似文献   
35.
1 植物学特征 树势中庸 ,树姿开张 ,2年生树树冠1 70cm× 1 70cm ,株高 1 40cm。树干灰褐色 ,1年生枣头枝红褐色 ,其上着 5个以上二次枝 ,枣头平均长度 47cm ,平均粗度 0 .5 5cm ,平均节间长 7.8cm。一次枝上针刺长 0 .3~ 0 .5cm ,二次枝上针刺长 0 .7~ 2 .5cm。 2年生枝灰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全国多地方的走访和调查,对国内种子园建设提出一些意见,认为种子园矮化是未来良种基地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37.
一、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生产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重要病害。该病一旦大面积发生,可造成植株生长严重受阻,产生大量的褐斑及秕粒,甚至不结实,造成严重减产,大豆品质变劣。(一)症状识别大豆花叶病毒病症状差别较大。出现轻花叶型时,叶色有轻微淡黄斑。皱缩花叶型,病株矮化或稍矮化,叶片小,叶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而皱缩,严重时病叶呈狭窄的柳叶状,沿叶脉生泡状突起,叶脉变褐,向下弯曲,后期坏死。顶枯型植株极度矮化僵缩,项部和侧枝新生幼嫩芽变褐枯死。病株豆粒受害,种皮常变为褐色斑驳,从种脐向外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成带状,或蔓延全粒。  相似文献   
38.
39.
矮化密植栽培可以控制树冠大小,减少树体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提早树体结果,是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总趋势。目前岐山县苹果建园大多选用矮化宽行密植栽培,面积占苹果  相似文献   
40.
吴慧娟  刘艳  王锡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337-3343
【目的】由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传播的小麦矮缩病毒病是近年来中国西北部麦区严重发生的小麦病毒病害之一。受侵染的小麦植株严重矮化,有效分蘖减少,产量损失严重。论文旨在明确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侵染小麦植株后矮化症状形成与赤霉素代谢调控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打下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2为试验材料,以异沙叶蝉为传毒介体饲毒后转移到1叶期的健康幼苗(3头/株)上进行传毒,同时以无毒异沙叶蝉取食健康幼苗为对照。根据试验需要,不同时间取样备用。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经PCR检测为阳性的作为处理组试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利用植物赤霉素(GA3)试剂盒测定分析侵染第21天取样的小麦叶片赤霉素含量;将带毒条沙叶蝉接种的小麦苗分为两个平行处理组,接种后第7天分别用GA3(浓度为50 mg·L-1)和H2O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一周处理一次。以无毒叶蝉接种后长势一致的小麦苗作为对照组,根据株高统计结果分析外施赤霉素对受侵染小麦植株的表型变化;以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的内根-贝壳杉烯合成酶(ent-kaurene synthase-like 3,KSL3)的基因编码区序列为参考基因设计引物(KSL3-F:5′-ATGATGGTGAATCCGCCGC-3′;KSL3-R:5′-TTAATGGTTGATCTTTGTTT-3′),对扬麦12的KSL3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分别取接种后7、14和21 d的小麦植株叶片,提取RNA后反转录,以克隆得到的Ta KSL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Ta KSL3-F:5′-GAGACATGTGCCATGGCGTTC-3′;Ta KSL3-R:5′-CGTGTCACTCAGATCGGTGGAG-3′),选择小麦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作为内参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经ELISA检测发现,接种21 d的发病植株赤霉素含量与健康植株相比降低了28.9%;通过施用浓度为50 mg·L-1的赤霉素后,发病植株的平均株高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5.9%;采用同源克隆得到了完整的小麦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KSL3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 827 bp,编码608个氨基酸,BLAST比对分析发现该DNA序列与山羊草KSL3编码区序列相似度为85.2%。经荧光定量检测发现受小麦矮缩病毒侵染后小麦KSL3表达量显著下降,接种14 d降低为对照组的35.7%,21 d降低为对照组的9.6%。【结论】小麦矮缩病毒的侵染导致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表达量降低,可能使赤霉素合成受阻,赤霉素含量降低引发受赤霉素调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异常,从而诱导矮化症状形成。研究结果为揭示小麦矮缩病毒侵染的致病机理和病害防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