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49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22篇
  43篇
综合类   1125篇
农作物   127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998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1.
吴慧娟  刘艳  王锡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337-3343
【目的】由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传播的小麦矮缩病毒病是近年来中国西北部麦区严重发生的小麦病毒病害之一。受侵染的小麦植株严重矮化,有效分蘖减少,产量损失严重。论文旨在明确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侵染小麦植株后矮化症状形成与赤霉素代谢调控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打下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2为试验材料,以异沙叶蝉为传毒介体饲毒后转移到1叶期的健康幼苗(3头/株)上进行传毒,同时以无毒异沙叶蝉取食健康幼苗为对照。根据试验需要,不同时间取样备用。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经PCR检测为阳性的作为处理组试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利用植物赤霉素(GA3)试剂盒测定分析侵染第21天取样的小麦叶片赤霉素含量;将带毒条沙叶蝉接种的小麦苗分为两个平行处理组,接种后第7天分别用GA3(浓度为50 mg·L-1)和H2O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一周处理一次。以无毒叶蝉接种后长势一致的小麦苗作为对照组,根据株高统计结果分析外施赤霉素对受侵染小麦植株的表型变化;以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的内根-贝壳杉烯合成酶(ent-kaurene synthase-like 3,KSL3)的基因编码区序列为参考基因设计引物(KSL3-F:5′-ATGATGGTGAATCCGCCGC-3′;KSL3-R:5′-TTAATGGTTGATCTTTGTTT-3′),对扬麦12的KSL3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分别取接种后7、14和21 d的小麦植株叶片,提取RNA后反转录,以克隆得到的Ta KSL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Ta KSL3-F:5′-GAGACATGTGCCATGGCGTTC-3′;Ta KSL3-R:5′-CGTGTCACTCAGATCGGTGGAG-3′),选择小麦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作为内参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经ELISA检测发现,接种21 d的发病植株赤霉素含量与健康植株相比降低了28.9%;通过施用浓度为50 mg·L-1的赤霉素后,发病植株的平均株高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5.9%;采用同源克隆得到了完整的小麦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KSL3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 827 bp,编码608个氨基酸,BLAST比对分析发现该DNA序列与山羊草KSL3编码区序列相似度为85.2%。经荧光定量检测发现受小麦矮缩病毒侵染后小麦KSL3表达量显著下降,接种14 d降低为对照组的35.7%,21 d降低为对照组的9.6%。【结论】小麦矮缩病毒的侵染导致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表达量降低,可能使赤霉素合成受阻,赤霉素含量降低引发受赤霉素调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异常,从而诱导矮化症状形成。研究结果为揭示小麦矮缩病毒侵染的致病机理和病害防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果树学报》2011,(4):624-629,I0001;I0002
为了揭示荔枝矮化品种的致矮机制,研究采用徒手切片法、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荔枝2个矮化品种和6个乔化品种的茎、叶解剖结构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愈创木酚比色法,分别测定了8份供试材料的激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的茎、叶解剖结构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POD活性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  相似文献   
43.
香椿露地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香椿优良品种选择、园址的选择和规划、密植园的建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香椿露地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GA20氧化酶基因在苹果矮化砧木中的分子特征和表达特征,利用RT-PCR方法从苹果矮化砧木2号和36号c DNA中克隆了GA20氧化酶基因(GA20ox1),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以及在不同时期砧木及嫁接品种中的表达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A20ox1基因c DNA编码序列长1 179 bp,推导编码393个氨基酸(包括终止密码子),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4.3 k Da,理论等电点5.89,编码的蛋白质包含GA20ox1基因家族所具有的特征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序列与苹果SH40的同源性达到96.9%。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36号砧木在6月份GA20ox1基因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八棱海棠对照,而7-8月份的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上嫁接的品种7月份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在7-8月份2号砧木及嫁接品种GA20ox1基因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在渭北西部一些果区率先引进栽植国外矮化自根砧苹果大苗,在产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现代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6.
阐述了PP_(333)对无土马尼拉草[Zoysia matrella(L.) Merr.]皮矮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PP_(333)开展矮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P_(333)施用浓度的增大,马尼拉草的生长速度变慢,草皮生长盖度减小;使用次数对矮化效果也有影响,喷施2次PP_(333)的草皮高度比1次的矮化效果明显;从综合效果来看,使用0.02%浓度的PP_(333)一次的矮化效果做好。  相似文献   
47.
以梨树矮化品种'中矮3号'和乔化品种'早酥'1年生枝条为试材,研究其幼叶植物激素含量和枝条生长状态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时期内,GA_3含量较高的'中矮3号'枝条生长较'早酥'慢,IAA和BR含量较高的'早酥'枝条生长较'中矮3号'快,说明梨树幼叶内源激素含量对枝条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且表现为相对较高的GA_3抑制枝条生长,相对较高的IAA和BR促进枝条生长。  相似文献   
48.
以8 年生‘东魁’杨梅为材料,研究修剪的矮化提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枝修剪(vertical branch pruning,VP)、精准修剪(precise pruning,PP)、大枝修剪+精准修剪(VP+PP)和“开天窗”常规修剪(pruning of open skylight,PO),并以不修剪为对照(CK)。试验前后调查树体高度和冠幅,并测定株产量、果实品质(总糖、可滴定酸、Vc、总多酚、总黄酮等)和色差(L*、a*、b*、ho、C*)等。结果表明,对树冠控制能力的大小为VP+PP>VP>PP>PO,其平均树高分别降低了63%、57%、55%和25%。平均株产量为VP+PP>VP>PP>PO,产量分别提高了25%、20%、6%和-38%。对果实色泽改善以PP 和VP+PP 的效果最显著。调查L*和始熟期发现,近熟期L*越小成熟度越高。处理第2 年果实品质相比第1 年改善幅度增大,以单果重为例,处理第1 年VP+PP、PP、VP、PO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0%、30.3%、21.1%和8.7%,第2 年单果重分别提高了48.3%、44.9%、43.1%和8.9%;各处理的a*、ho和C*在处理第1 年无显著差异,第2 年出 现差异分离。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杨梅的综合效益为VP+PP>PP>VP>PO>CK。  相似文献   
49.
《果农之友》2015,(4):49
蜘蛛是温室和大棚栽培的重要害虫;通常以成螨、若螨在草莓叶背刺吸汁液、吐丝、结网、产卵和危害;受害叶片先从叶背面叶柄主脉两侧出现黄白色至灰白色小斑点,叶片变成苍灰色,叶面变黄失绿,危害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温室草莓生长中后期易遭受红蜘蛛的暴发危害,被害植株矮化早衰,叶片红褐色干枯,开花期受害,果实缩小硬实,畸形果增多,  相似文献   
50.
旨在为‘SH1’矮砧‘富士’提供幼树树形管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4年生‘SH1’矮砧‘富士’为试材,通过70°、90°、120°3种拉枝角度的处理,探讨不同拉枝角度对苹果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角度120°时叶片光合速率最大,且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厚度、百叶重最大,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P0.05);拉枝角度90°时的冠下光合间接辐射最大,拉枝角度120°时株间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和叶面积指数均最大;拉枝角度90°时长枝的长度、粗度最大,中枝粗度最大,拉枝角度120°时中枝长度最长;拉枝角度90°时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均最大。综合考虑树体生长势和果实品质等因素,90°为‘SH1’矮砧‘富士’枝条适宜的拉枝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