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36篇
  91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径向间隙对离心泵动静干涉作用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蜗壳基圆直径改变叶轮与隔舌之间的间隙,采用SST模型对3个蜗壳基圆直径的离心泵全流道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3个蜗壳基圆直径分别为184、198和214 mm,其对应的间隙率为5.74%、13.79%和22.99%.通过非定常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基圆直径离心泵的压力脉动特性、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和扭矩特性,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测点的压力脉动、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和扭矩呈周期波动,均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不同基圆直径泵叶轮上的径向力矢量图基本呈圆形分布;随着蜗壳基圆直径的增大,叶轮上的径向力先减小后增大,各测点压力脉动幅值逐渐减小,高频脉动也逐渐减少.同时针对蜗壳基圆直径为184 mm的泵进行数值模拟,并对该泵进行了性能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2.
双蜗壳式双吸泵隔板结构对叶轮径向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单、双蜗壳式双吸泵10个工况点进行全三维流道的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发现由于双蜗壳式泵内部隔板设计不合理,导致双蜗壳泵较单蜗壳泵在原设计工况点的扬程、效率分别相对下降了21.8%和41.3%.依据双蜗壳设计基本原理,对隔板结构提出3种改进方案,利用雷诺时均方法( RANS)和SSTk -ω湍流模型对每一方案进行全三维流道的定常数值模拟.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2号双蜗壳泵既保持了泵原有的水力性能,又能够有效地减小叶轮径向力,因此得到双蜗壳式双吸泵中隔板结构的最优设计模型:起始位置为隔舌绕基圆旋转180°、曲线方程为对数螺旋线、终止位置为隔板起始点旋转180°.  相似文献   
73.
低比转速离心泵由于叶轮直径大,出口宽度小,流道扩散严重等原因,导致其效率偏低且很难改善.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和模型泵性能试验基础上,分析了低比转速离心泵效率与内部流动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泵内流动结构和提高效率提供依据.基于以控制边界层分离为目的的流动控制技术,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离心泵叶片结构,研制了新的叶轮.为便于比较分析,对新叶轮在保证原模型泵叶轮直径、出口宽度和安装尺寸等主要几何参数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加工制造,并分别将常规设计的叶片、分流叶片和两种新型叶片的叶轮在同一泵体内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流叶片提高了泵在大流量区域的效率但不能拓宽流量范围,引流叶片使水泵在更大流量范围内运行,并且在整个流量范围内都显著地提高了泵效率.流动控制技术成功地改善了低比转速离心泵内部流动结构并提高了泵性能.  相似文献   
74.
为改善筒袋泵水动力性能,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立式筒袋泵首级叶轮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时-频域数据处理法,对各个监测点的压力脉动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同一叶轮模型下蜗壳不同截面的压力脉动情况及不同交错角对离心泵内压力脉动和径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隔舌三通道蜗壳内,每隔120°压力脉动情况相似;随着交错角度的增加,距离隔舌较近且顺着叶片旋转方向的监测点压力脉动下降最多,压力脉动标准差下降了85%以上;叶轮所受径向力最多下降了60%;叶片交错后液体在轴向方向上会更容易产生流动,导致流动损失但有助于平稳蜗壳内的压力。综上所述,采用交错叶片有助于提高筒袋泵水动力性能。该研究为交错叶片结构在筒袋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5.
基于响应面法的离心泵作透平水力和声学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综合优化离心泵作透平的水力和声学性能,建立了一种基于响应面的离心泵作透平水力和声学性能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在对比分析叶轮几何参数对透平水力和噪声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敏感度筛选出对噪声影响显著的关键参数;进而应用响应面方法构造显著变量与多目标函数的响应面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水力效率与噪声的参数间交互作用;最终以水力效率不降低和总声压级最小为响应目标,兼顾性能与噪声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即叶片进口安放角为19.5°,叶片出口安放角为20°,叶片出口宽度为16 mm,叶片包角为92°,叶轮进口直径为101 mm,叶片数为12。对某离心泵作透平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叶轮进口直径、叶片出口宽度、叶片数及叶片包角对内场噪声总声压级影响显著;响应面模型能够反映参数与响应值之间的相关性;经试验验证优化后透平水力效率平均提高了1.98个百分点,总声压级降低了4.95 d BA,表明采用的响应面法能够在不影响透平原有水力性能的前提下改善声学性能。  相似文献   
76.
试验研究证明水力效率偏低(比普通泵约低2%~8%)是无过载离心泵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水力性能,对无过载离心叶轮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IKhalil等人的计算方法,在子午面上用势流计算确定流面位置,回转面的计算则采用了完全粘性的湍流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无过载离心叶轮内部流动既没有出现分离,也没有明显的尾迹区存在。因此,水力效率偏低系由叶片包角过大、流道狭长、沿程水力摩擦损失过大所致。  相似文献   
77.
农用无过载低比转速离心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农用泵(运行工况多变且出口无流量调节阀)的特点和低比转速离心泵的轴功率在大流量区运行易过载的特性,提出了无过载离心泵的概念。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无过载离心泵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了有关理论推导和试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其运行特点及水力设计原则;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8.
离心泵叶片参数对磨损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离心泵过流件磨损问题,进行了叶片几何参数对磨损影响的试验研究。并就固-液两相流泵的叶片参数选择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9.
戎志福 《排灌机械》2004,22(1):49-50
总结了江苏宝应县多年来泵站改造的经验,分析了中小型轴流泵站装置效率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轴流泵站的节能措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了泵站技术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庞杰文 《排灌机械》2002,20(4):41-43
通过对离心泵相关公式的推导演变,得出扬程变化系数?H和效率变化系数?n的函数关系式,为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控制轴功率大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