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20篇
  32篇
综合类   622篇
农作物   7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以椰糠、砖红壤、有机肥和河沙作为基质材料,用正交法设定出16种配方,对巴西香蕉组培苗进行营养杯栽培试验,通过测试分析基质理化性状、幼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生长指标,确定出最佳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椰糠与砖红壤是影响基质理化性状、植株生长与大中量养分积累的主要因素,砖红壤是影响微量元素锰、锌、镍、镉积累的主要因素,有机质是影响铜素积累的主要因素。椰糠混配处理显著改善了基质的pH值、容重等理化性状,促进了植株生长,增加了叶片养分积累。其中椰糠 ∶ 泥土 ∶ 有机肥 ∶ 河沙=4 ∶ 0 ∶ 0.05 ∶ 0.1  相似文献   
162.
为了探明麻栎组培苗早期生长性状与实生苗的差异,为麻栎组培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麻栎组培苗和实生苗为材料,比较二者移栽成活率、生长性状、苗高、地径、根长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麻栎组培苗和实生苗的移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组培苗比实生苗侧枝数量多,枝干开张角度大,根系粗壮,根的数量多,侧根发达。组培苗早期生长缓慢,苗龄5个月时苗高、地径、根长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实生苗,其中苗高比实生苗低33.40%,地径比实生苗低11.54%,地上部分干重比实生苗低37.26%,地下部分干重比实生苗低51.75%;苗龄11个月后,组培苗生长势优势明显;苗龄34个月时,组培苗的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都显著高于实生苗,其中地径比实生苗粗6.92%,地上部分干重比实生苗高15.57%,地下部分干重比实生苗高11.04%。虽然苗龄5~22月时苗高与实生苗无显著差异,但22个月后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实生苗。苗龄5~34个月期间,组培苗的根长始终低于实生苗。  相似文献   
163.
为改善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状态,本试验以Favorita组培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pH值、凝固剂和灭菌条件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灭菌20 min的培养基上,植株生长较好。培养基pH值为5.5时,植株最高,叶片数最多。植株在5.0 g/L车前子胶的培养基上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量最多。车前子胶培养基的渗透压最高,其凝胶强度仅为琼脂培养基的36.14%。  相似文献   
164.
对2014年春营建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无性系(梅州)区域试验测定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普通香樟实生苗作为参照,对其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材用香樟优良无性系的选育工作,结果表明:香樟测定林各无性系间的生长差异极为显著。无性系“1311”“1218”“1217”的树高生长最佳;无性系“1310”“1217”“1311”“1218”的胸径生长最好;无性系“1217”“1311”“1310”“1218”的单株材积均值最大。通过聚类分析表明:无性系“1217”“1311”“1218”“1310”为此次筛选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5.
利用隶属函数法评价马铃薯组培苗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马铃薯组培苗抗旱性评价体系,以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了在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对照处理下(不含PEG-8000)培养50 d后组培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PEG浓度,随着胁迫处理PEG浓度的增加,所有材料的组培苗表现出受干旱胁迫越严重的现象,生长指标下降,干物质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升高。不同品种(系)对干旱的反应不同,当固体培养基中PEG浓度为5%时,供试品种(系)间的差异最大。单采用某一胁迫强度下的生理指标数据不能准确评价植物的抗旱性。以生长指标和丙二醛含量在不同浓度PEG下的变异系数为抗旱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6个品种(系)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为:‘渭薯1号’>‘青薯9号’>‘春薯2号’>‘东农303’>‘200902’>‘D613’。  相似文献   
166.
本文从炼苗、基质和育苗容器选择、栽植、饲喂昆虫、开花管理等方面对锦地罗组培苗移栽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锦地罗工厂化育苗及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7.
以三年生对开蕨组培苗为试材,设置不同空气湿度(RH)(65±2)%、(75±2)%、(85±2)%处理,研究了不同空气湿度对对开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湿度越大,植株生长越快,叶面积越大,新萌发叶数越多,叶片越平展光亮,但叶色浅淡;低空气湿度下叶面积较小,叶片褶皱,叶色深浓。综合得出在RH(75±2)%条件下对开蕨组培苗生长状况最佳,观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8.
吴显芝  杨顺刚 《种子》2020,(4):146-149
以金线莲(福建尖叶)3月龄组培瓶苗为试验材料,比较3个种植模式、3种不同配比的混合基质对金线莲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育苗盆种植金线莲组培苗生长最好,其次是林下小盆种植,林下仿野生种植最差;混合基质处理T 3长势最好,其次是T2,T1最差。用V营养土∶V黄壤土=3∶1基质于林下育苗盆种植,为金线莲最佳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169.
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夏堇离体快速扩繁体系,以夏堇盆栽苗叶片为外植体,比较了几种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诱导、不定芽增殖、幼苗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NAA 0.1mg/L+BA 1.0mg/L、1/2MS+IBA 0.2mg/L、1/2MS+IBA 0.5mg/L分别为诱芽、增殖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