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87篇
基础科学   37篇
  64篇
综合类   793篇
农作物   32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甘蔗是世界最主要的糖料作物.甘蔗栽培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制糖原料.以增加蔗农收入和提高糖厂的经济效益。产量高、蔗糖分高是甘蔗良种必须具备的条件。但还应该具备宿根性好、抗逆性强以及其他优良的工农艺性状。甘蔗良种是指在某一区域、某一时期、某一栽培制度下获得单位面积最高的产蔗量和产糖量,而且产量稳定,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栽培制度和制糖工艺的要求.经济效益显著.能为蔗糖业工农双方所接受的品种。  相似文献   
52.
风信子花粉活力与育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蓝巨人等7个风信子品种进行了花粉活力的研究及子房、胚珠的发育观察。结果表明不同风信子品种的花粉,在4℃条件下,蓝巨人的花粉活力最高,保持时间最长,达45d,其他品种能保持10~25d。蔗糖对花粉管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适的培养基蔗糖浓度为15%。在7个风信子品种中,蓝巨人的花粉管萌发情况最好。4个风信子品种获得了种子。  相似文献   
53.
选用正常掌状叶和鸡脚叶2种叶型的棉花近等基因系作为材料,分别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及2种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并对各项测定指标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选育棉花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正常叶棉花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鸡脚叶;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时期正常叶总叶绿素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均高于鸡脚叶;蕾期和花铃期,正常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鸡脚叶;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与单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鸡脚叶相比,正常掌状叶棉花叶片光合色素含量、2种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等较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转运与积累,是其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按CTAB法提取大肠杆菌K-12的DNA,应用PCR技术获得目的基因片段(PPase基因),低熔点胶回收后,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UCm-T载体上,并转化JM109感受态菌中。转化获得的克隆提取质粒DNA,0.8%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并进行PCR扩增鉴定、序列分析证明插入片段确为PPase基因。本文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大肠杆菌焦磷酸酶基因,为导入甜菜选育高含糖量品种奠定基  相似文献   
55.
本文研究了蔗糖溶液处理对唐菖蒲切花的影响。在22℃下,浸泡24小时,蔗糖溶液浓度达到10%就能显著提高唐菖蒲切花的观赏品质。切花的小花开放率及观赏值与吸糖量成正比。蔗糖处理的切花,贮藏后水养,常出现花茎弯折现象。切花花茎弯折率与处理时的糖浓度成正比。切花经糖溶液处理后,不经贮藏而直接水养,则不出现花茎弯折现象。蔗糖处理能减小贮藏期间的切花失重率,促进花蕾的生长发育,提高切花水养时的增重率。  相似文献   
56.
土壤食细菌线虫的分离和富集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取食B1和B2两种细菌的土壤食细菌线虫,并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富化培养成功。经鉴定该线虫为原小杆线虫属(Protorhabditis sp.),B1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2为醋杆菌属(Acetobacter sp.)。用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细菌无多糖发生,线虫不能取食细菌而生长繁殖;当用马铃薯蔗糖真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细菌分泌丰富的多糖,线虫生长繁殖较好。多糖是线虫生长繁殖的重要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7.
【目的】旨在阐明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抗旱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抗旱性差异显著的4个水稻品种(籼稻扬稻6号和两优培九,粳稻旱优8号和镇稻88)为材料,以常规水层灌溉(CI)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轻干湿交替灌溉(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SD)对水稻产量、根系、叶片及籽粒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I相比,WMD处理下抗旱性较强品种扬稻6号和旱优8号产量分别提高6.90%和7.45%,抗旱性较弱品种两优培九和镇稻88产量分别降低7.28%和8.10%。WSD处理下,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显著下降,抗旱性较弱的品种产量降幅远高于抗旱性较强的水稻品种。WMD处理下,扬稻6号和旱优8号复水后根系氧化力、根系与叶片细胞分裂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均较CI有不同程度提高,而两优培九和镇稻88上述指标则与CI持平或有不同程度降低。WSD处理下,4个品种上述指标均较CI不同程度降低。【结论】轻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根系活性强、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高、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强是抗旱性较强水稻品种的基本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58.
张玲  王延秀  高清华  段可 《园艺学报》2017,44(6):1049-1060
在草莓蔗糖碱性/中性转化酶家族基因(Fa.A/N-Inv)成员序列分析的基础上,以‘申阳’和‘红颜’草莓为材料,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Fa.A/N-Inv家族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A/N-Inv酶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果实发育阶段糖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Fa.A/N-Inv是由8个成员组成的多基因家族;(2)4个Fa.A/N-Invs不仅具有组织特异性,还具有果实发育阶段特异性和品种特异性表达特点;(3)4个Fa.A/N-Invs的表达受细胞分裂素(BA)、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诱导;(4)蔗糖和葡萄糖作为A/N-Inv酶促反应的底物和产物,分别对4个Fa.A/N-Invs转录表达起正、负反馈调节作用,此外蔗糖还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诱导Fa.A/N-Invs表达;(5)‘申阳’草莓A/N-Inv酶活性在绿果阶段低于‘红颜’,其余阶段均高于‘红颜’;(6)成熟果实中蔗糖含量‘红颜’(50.7 mg·g~(-1) FW)约为‘申阳’(23.2 mg·g~(-1) FW)的2倍。  相似文献   
59.
喷施沼液对苹果产量品质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短枝"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体积分数的沼液对苹果产量品质及成熟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体积分数为75%的沼液,增加了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实的果形指数,改善了苹果果实品质,提高了苹果的产量,与对照不喷清水不喷肥相比增产率最高,为13.7%,即667m~2可增产44.5kg。果实成熟后期,各喷肥处理下的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高于对照CK,随着沼液喷施体积分数的增加,蔗糖含量逐渐增多;蔗糖含量与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8、0.530(P0.01)。因此,可以在苹果成熟后期叶面喷施沼液增加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进而提高果实内蔗糖含量,改善苹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60.
在无溶剂条件下,以丙烯海松酸和蔗糖为原料,在高温熔融状态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丙烯海松酸蔗糖酯,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再定向理论分析了丙烯海松酸蔗糖酯表面活性剂在空气-水界面的形态转变和吸附量等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丙烯海松酸蔗糖酯,其CMC值为2.2 g/L。丙烯海松酸蔗糖酯在空气-水界面的吸附状态分为状态1和状态2,随着表面压的增加,溶剂摩尔分数逐渐降低,2种状态丙烯海松酸蔗糖酯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摩尔分数之和逐渐增加。计算了吸附在界面上的状态1和状态2丙烯海松酸蔗糖酯的吸附量,随着表面压增大,状态1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状态2吸附量占主导且持续增多,吸附量最高可达1.9 mmol/m2。丙烯海松酸蔗糖酯的吸附和胶束化摩尔自由能(ΔG)分别为-20.67和-15.16 kJ/mol,表明丙烯海松酸蔗糖酯优先吸附在界面上,达到饱和后就形成胶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