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6篇
  13篇
综合类   312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80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乳品和开食料,断奶后为开食料;C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CT;MLF组添加MLF;CM组添加CT和MLF。犊牛于56日龄断奶(代乳品),试验期60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0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CM组犊牛断奶前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较CON组,断奶后CM组氮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MLF组较CON和CT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T组显著提高了28~80日龄瘤胃液p H和56、80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CT、MLF和CM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56日龄M L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乙酸/丙酸CT和MLF组较CON组有提高的趋势(P=0.090),各组间乙酸和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T有助于改善断奶前犊牛瘤胃液p H和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添加CT和MLF有助于提高断奶前犊牛饲粮代谢能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提高断奶后犊牛总能代谢率和氮的利用率,降低粪能和总排出氮量,同时具有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且CT与MLF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添加。  相似文献   
8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067-2073
为了探索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gene binding,NF-k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通路是否介导益生性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首先建立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将传代细胞分为4个试验组(SC+PDTC、SC+PD98059、SC+SB202190、SC+SP600125)、4个阴性对照组(PDTC、PD98059、SB202190、SP600125)、1个阳性对照组(SC)和1个空白对照组。向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内分别加入NFkB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TC(50μmol/L)、MAPKs通路ERK 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20μmol/L)、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20μmol/L)和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20μmol/L)4种抑制剂,作用1h后,用PBS将各组细胞清洗3次,然后向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浓度为5.2×107 CFU/mL的酿酒酵母菌液100μL,并向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MEM/F12培养液。将以上10组细胞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h后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SBD-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4种抑制剂对酿酒酵母菌促进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诱导表达都具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4种抑制剂的抑制效果依次表现为SB202190PDTCSP600125PD98059,且SB202190抑制效果极显著高于PDTC(P0.01),而PDTC抑制效果与SP600125、PD98059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NF-kB和MAPKs通路可能均介导酿酒酵母菌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但可能以MAPKs途径为主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3.
益生素及其在仔猪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工业中,人们将益生素作为抗生素最有效的替代产品之一,寄希望于通过益生素来生产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强化对环境的保护。笔者从益生素的分类及在防治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生产性能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益生素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益生素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4.
经对遗传性、抗杂菌性、繁殖性、营养物质含量及菌种互补性的研究,我们筛选出从美国W公司获得的酵母特异株P菌(经测试该菌株繁殖能力优于普通酵母)以及日本有益微生物菌群EM,生产出PEM生物活性饲料,经对产蛋鸡、仔猪、肉鸡、产奶期奶牛的试验表明,PEM生物活性饲料能有效的补充和维持畜禽消化道中的菌群平衡,提高动物免疫力、抗病力,促进动物生长,增加畜禽生产性能,提高饲料报酬5% ̄8%,并有效消除粪便臭味,改善畜禽生长环境;替代等量优质豆粕,取得超过豆粕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究碳点(CDs)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以季也蒙毕赤酵母菌(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PG-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良好、光学性质稳定的蓝色荧光碳点,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CDs进行表征。获得的CDs近似圆形,尺寸在11 nm左右,表面含有大量亲水性官能团,432 nm处有最强的发射光谱。进一步将CDs用于水中微量盐酸四环素(TC)的检测。结果显示,基于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TC能够快速猝灭碳点荧光,荧光猝灭效率在0.02~0.18 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碳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TC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梭子蟹假丝酵母菌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文军 《水产学报》2005,29(6):831-836
2002-2003年,舟山市暂养梭子蟹连续发生被称为“乳化病”的暴发性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低水温期的海捕暂养梭子蟹,病蟹蟹体消瘦,肌肉萎缩,横切步足,在断口处有乳白色的液体流出,打开蟹盖,盖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从乳白色液体内能镜检出大量酵母菌样微生物,菌体大小为(2.3~7.8)μm×(1.3~6.5)μm,多数呈卵圆形,细胞大多单个或成对排列,多边芽殖。同时,显微组织病理观察可见病蟹肌肉、心脏、肝胰脏以及鳃等部位也可发现相同菌体。该菌可生长在TCBS上形成白色菌落,在孟加拉红上形成红色菌落,经菌体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假丝酵母菌酵母菌(Candidaoleophila)。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其对健康梭子蟹具有致病性,出现与自然病蟹相同的症状,并在人工感染病蟹中分离出相同菌株,表明假丝酵母菌酵母菌是该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张裕摩塞尔15世酒庄酿酒葡萄酵母菌的多样性,更好开发利用酒庄酵母菌资源。[方法]从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的葡萄园土壤、葡萄浆果表皮以及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进行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对得到的32株酵母菌株运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初步分类,同时结合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共鉴定出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kluyveri)、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共4种酵母菌。[结论]初步确定张裕摩塞尔15世酒庄酿酒葡萄酵母菌的主要种类,为酿造具有酒庄特色葡萄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为了探讨乳酸菌与酵母菌在麦芽汁发酵饮料中的应用条件,试验比较了乳酸菌在乳酸细菌培养基和麦芽汁中的生长情况,探讨乳酸菌在麦芽汁中的产酸情况以及与酵母菌混合发酵的情况。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发酵麦芽汁工艺最佳条件为:12%麦芽汁中接种4%(V/V)酵母菌,28℃恒温发酵8 h后经64℃恒温水浴30 min灭活,再按2%(V/V)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组合(1∶1,体积比)菌种,37℃恒温发酵12 h,按此工艺方案所得发酵液经杀菌后离心澄清,色泽橙黄透亮,组织均匀,具有适宜的香味且酸味醇厚。  相似文献   
89.
浙西南竹笋主产县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浙西南山区主产县(区、市)竹笋基地土壤重金属的状况,保障竹笋质量安全,选择安吉、临安、余杭等8 个县44 个竹笋基地,采集132 份土壤样品进行As、Hg、Pb、Cd、Cr、Cu和Zn 7 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以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LY/T 1678—2014)为依据,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7 种重金属含量范围分别为0.79~24.80、0.03~1.05、7.64~316.69、0.00~4.50、2.47~232.21、5.33~542.20、38.63~436.84 mg/kg;变异系数在64.5%~268.5%之间;综合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富阳>安吉>德清>余杭>临安>龙游>莲都>遂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d、Zn和As 可能具有同源性或是伴生关系;As、Hg、Cr、Cu和Pb 呈现相互伴随的复合污染现象;而Cd表现其独特的污染来源。8 个县竹笋生产基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部分地区Pb、Hg和Cd处于轻度及以上污染水平,栽培和生产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控Pb、Hg和Cd污染。  相似文献   
90.
为了获得1株高效转化木糖为木糖醇的酵母菌株,利用从土壤中筛选的酵母菌株转化玉米芯水解液生产木糖醇,经HPLC测得木糖醇产量,对筛选的具有产木糖醇能力的酵母菌株DQ11进行形态学的初步鉴定及26S rDNA序列分析,并以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构建相关属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48 h后木糖醇产量为3.34 g/L。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DQ11与季也蒙毕赤酵母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中,相似性达99%以上,因此将筛选的高产木糖醇分离株DQ11鉴定为季也蒙毕赤酵母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