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797篇
  87篇
综合类   814篇
农作物   19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28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棉花采摘机器人红外测距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位棉株上的棉花,用红外测距实验装置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棉花的农学生长特性测量单朵棉花的距离。在0.7~1.6 m的距离区间内建立红外测距模型,获取了棉株表面点云的距离图像,测量精度达0.0085 m。以0.65为标准差设计高斯滤波器的尺寸,用1-D高斯滤波器平滑棉株图像,用2-D高斯滤波器求取其梯度图像,以0.2 m、0.08 m为强、弱阈值,基于Canny边缘检测算子构建闭环边缘,结合形态学运算提取棉花区域,去除棉枝。用峰点滤波器削弱棉花图像中的粘连重叠现象,基于分水岭算法提取单朵棉花并求取其距离。结果表明,单朵棉花的图像识别率达91.3%,红外与人工测距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2 2,为采摘机器人运动轨迹的规划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102.
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了棚架式栽培模式自然生长条件下簇生猕猴桃无损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研究。基于果实与果柄的分离特性,提出面向机器人的果实采摘方法和简化几何模型,进行了果实与果柄分离试验的可行性验证;基于果实采摘方法设计了从底部接近、旋转包络分离毗邻果实并抓取、向上运动分离果实的末端执行器,并试制样机,进行了现场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摘模型能够实现果实与果柄的分离,末端执行器解决了毗邻果实分离问题,能够实现单个果实稳定抓取、无损采摘和采后抓持,成功率达到96.0%,平均单果耗时22 s。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构型演变,设计一种五自由度采摘机器人承载平台机构,去掉Stewart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一条驱动支链,得到五驱动支链并联机构。机构采用SPS支链为驱动支链,驱动支链对运动平台无约束。由于仅有5条驱动支链,需增加1条约束从动支链限制运动平台1个空间自由度。为此,采用螺旋理论分析约束从动支链,得到满足不同自由度的从动支链约束螺旋和对应结构,综合出具有不同运动特征的五自由度并联机构。针对此类五自由度并联机构构型,提出了机构构型的符号表示方法,建立了机构的输入与输出关系方程,利用速度Jacobian矩阵研究机构的奇异性,选取无奇异的机构构型为承载平台,并计算了承载平台的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4.
针对传统的采摘机器人运动反解求法的求解过程过于繁琐及自适应性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进化的采摘机器人运动反解求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采摘机器人运动正解方程构造出求解采摘机器人运动反解的目标函数,然后运用微分进化算法的泛化性和自适应性对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求解出采摘机器人运动反解。同时,为了分析该方法的性能,还分别对传统的采摘机器人运动反解和基于微分进化的采摘机器人运动反解进行了对比试验,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5.
番茄采摘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鲜食番茄采收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人工采摘劳动强度,设计了一种番茄智能采摘机器人。该采摘机器人包括视觉定位单元、采摘手爪、控制系统及承载平台,并基于各部件工作原理制定了采摘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基于HIS色彩模型进行图像分割,提高了果实识别的准确度;通过气囊夹持方式确保果实采摘过程中对果实的柔性夹持。试验结果表明:视觉定位、采摘手爪等模块运转良好,采摘单果番茄耗时约24s,成功率可达8 3.9%以上。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提高果蔬采摘机器人机械手运动的精确性,提高机器人移动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RBF网络的机器人运动轨迹控制方法,并对果蔬机器人机械手的活动和整体的移动轨迹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果蔬采摘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和作业效率。为了验证设计的采摘机器人的可靠性,在大棚内对机器人的采摘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机器人移动路径规划和机械手路径规划。通过测试发现:使用RBF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械手在三维空间内的运动;在遗传算法控制下,机器人可以通过较少的计算次数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搜索得到最优路径,计算精度达到了99%以上。其计算精度及效率高,为高效果蔬采摘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2007年夏季,在一般大田常规栽培条件下,通过分期采摘茎尖的方法,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薯块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随着采摘茎尖次数的增加,薯块产量呈直线函数降低,其曲线方程为Y=-2009.6X+35776(R2=0.9417﹡﹡)。⑵不同品质性状受采摘茎尖次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糖变异最大,淀粉、蛋白质和烘干率变异较大,脂肪、纤维和维生素C变异较小,灰分变异最小。⑶采摘茎尖3次时,烘干率、灰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纤维含量均居首位,可溶性糖含量居第二位,维生素C含量居第四位,薯块的综合品质达到最优,这时薯块实际产量为29527.5kg/hm^2,占对照薯块实际产量的84.6%,可以作为最佳采摘次数。  相似文献   
108.
针对苹果采摘机器人中果实姿态信息缺失造成果实损伤及采摘失败等问题,根据苹果尾部花萼遗迹区域是否可见分析了果实姿态信息机器视觉测量方法,研究了果实姿态信息的粒子滤波估计。将单目摄像机固定在机器人末端手爪上,在手爪趋近果实的采摘过程中,随机采集多帧果实图像。对每帧图像运用惯性主轴或重心点偏移两种方法计算果实在机器人坐标系下的姿态向量值,并通过粒子滤波融合来得到果实姿态信息的最优估计。实验结果表明,粒子滤波方法可以有效地融合多帧图像的苹果姿态信息,能够减小因依靠单帧图像直接测量而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了对菠萝实现自动采摘的总体结构方案,主要由机架部分、采摘部分、刀具升降部分、动力传动部分和果实输送部分组成,并进一步阐述了传动方案。为便于经行机构上的干涉检查以及动力学特性研究,建立了基于SolidWorks的菠萝采摘机主体结构三维模型,优化了菠萝在导果槽中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的苹果采摘机器人机械手避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非结构化环境下的采摘机器人机械手实时避障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人工势场法的避障路径规划方法。根据自行研制的5自由度苹果采摘机器人机械手具体结构和障碍物特征,进行机械手运动学分析和障碍物建模;在保留传统人工势场法易于实现、结构简单等优点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局部极小点、陷进区等问题,结合果树生长环境中障碍物的特点,通过引入虚拟目标点使搜索过程跳出局部最优的极小点,从而实现机械手避开障碍物到达目标的灵活避障;将该方法应用于机械手末端位置、障碍物位置和目标位置已知条件下的采摘机器人机械手实时避障任务中,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实时性好,能够有效地避开障碍物,成功到达目标位置,适合自然生长状态下苹果的自动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