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72篇
  79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Watercore is an internal disorder that appears as water-soaked, glassy regions near the core in apples. Fast and non-destructive solutions for sensing watercore would be readily accepted in the postharvest industry. X-ray CT and MRI were compared as potential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detecting this particular disorder. After matching the 3D datasets of X-ray CT and MRI, the images that were obtained on identical fruit were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Both MRI and CT were able to detect watercore, however the contrast in MRI images was superior. High-resolution micro-CT images showed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in watercore fruit: the intercellular spaces of the affected apple tissue are filled with water. This explained the higher density that is detected here by the X-rays and the higher water content in the MRI. Mean and variance of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MRI and X-ray CT intensity appeared to be a parameter that 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althy apples from affected fruit. Automatic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thresholding the images resulted in comparable watercor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up to 89% for X-ray CT and 79% for MRI data, despite the better contrast in the MRI images.  相似文献   
762.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工程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农业电气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教学环节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本文在智慧教育时代下,结合教育“十四五”规划和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借助新工科和“MOOC”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出适合农业电气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实践证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提高农业电气化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3.
针对传统喷杆喷雾机在转弯、换行过程中调头空间有限、转向半径大、易碾压作物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利用车辆平行移动来实现换行作业的控制方法。基于平移换行方式设计了四轮转向喷杆喷雾机的导航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RTK(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模块和姿态传感器进行组合导航,以喷雾机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作为输入,在四轮转向运动学模型基础上,结合运动学解算实现了喷杆喷雾机非转弯调头换行的自动导航跟踪控制,根据喷雾作业要求设计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自动作业策略。开展了传统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器与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的实地对比测试。在常规方形硬质平整地块试验时,搭载常规PID控制器的喷雾机在平移换行过程中的最大跟踪偏差、平均绝对偏差为7.63、4.27 cm,而搭载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的喷雾机在平移换行过程中的的最大跟踪偏差、平均绝对偏差为6.48、3.24 cm。在常规方形田间地块试验时,搭载常规PID控制器的喷雾机在平移换行过程中的最大跟踪偏差、平均绝对偏差为11.01、6.66 cm,而搭载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的...  相似文献   
764.
丘陵山区特殊的作业环境影响履带车辆的机动性能,建立履带车辆软坡路面稳态转向理论模型,探讨坡角、转向半径、转向角度和土壤环境等因素对山地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数值分析与基于RecurDyn模型的仿真分析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转向特性,这说明所建立的履带车辆软坡路面转向模型准确度较高;偏移量和滑移率随坡角及转向半径的变化趋势相反;牵引力、制动力、转向驱动力矩和阻力矩随坡角及转向半径的变化趋势一致,随转向角度在[0,360°)内呈现周期性变化;履带车辆在转向半径越大、坡角越平缓的情况下越易于实现转向运动,土壤环境是影响履带车辆转向特性的显著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履带车辆转向系统设计及其软坡路面转向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5.
为了解决重型多轴转向车辆转向杆系损坏的问题,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进行试验研究。通过采用整车道路实测的试验方法,分析了车轮转角、轮胎垂直载荷、摩擦系数和轮胎气压等因素对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数据拟合分析,给出了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经验公式,通过对同型号轮胎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该公式的预测误差小于10%。为提高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匹配性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766.
重点介绍了液压转向系统产生噪声的分类及其产生机理。应用频谱分析法及大量试验数据,对国内某皮卡车型转向系统转向泵啸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锁定,并且提出了优化方案。经过批量样车验证,设计方案优化效果明显,后续同平台开发车型可以借鉴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67.
为探究拖拉机方向盘手传振动传递规律,减少拖拉机驾驶员手传振动暴露量,预防手臂振动病发生,本研究以某拖拉机方向盘与驾驶员手臂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ISO 5349评价体系对拖拉机在2种不同路况下的手传振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百分位驾驶员手臂系统进行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拖拉机的日振动暴露量为4.257 m/s2,超过国标GB Z 2.2—2007《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日振动暴露量限值(3.5 m/s2),具有引发手臂振动病的较高风险;方向盘轴向振动远大于切向和径向振动,是引发手传振动的主要因素;径向的振动从手背经过手腕传递到小臂时被大量吸收,切向的振动从小臂经过肘关节传递到大臂时被大量吸收;驾驶员体型越小,各轴向手背测点的振动传递率越大,随着体型的增大,低频范围(20 Hz以下)的振动从手背传递到小臂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实际中小体型驾驶员要注意手掌的振动防护,而大体型驾驶员更应注重手腕部分的振动防护;对驾驶员手腕应主要加强径向的防护,对肘关节主要加强切向的防护。  相似文献   
768.
针对翻转犁能耗高、易粘附、易遭冲击破坏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高速智能液压翻转犁,优化了整机结构与配置参数。以穿山甲体表的鳞片三角圆弧状结构和蜣螂体表的凸包结构相结合作为仿生原型设计了一种仿生犁体,并设计了一种双向犁耕装备的过载保护自动避障机构,得到平衡状态下对应所需的弹簧预紧力为9.75KN,取安全系数为1.3,设置初始状态预紧力为12.67KN。建立了犁体耕作过程离散元仿真模型。仿生减粘犁体相对传统犁体土壤减粘性能提升44.15%,减阻7.8%。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2.86%,土垡破碎率97.1%。研究结果可为高速智能液压翻转犁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9.
石峰 《农业工程》2022,12(6):104-108
柴油机缸体是柴油机中精度要求高、加工工序多的关键部件之一,常规加工中关键工序采用加工中心等高精设备加工,精度要求一般、数量众多、非常规角度等影响加工中心节拍的工序,大多采用专用组合机床加工的形式加工。针对柴油机缸体常规加工工序中遗留部位的集成加工问题,设计了一套异型结构共线复合加工形式,实现4、6缸柴油机7种型号缸体的钻孔、攻丝、镗车端面等加工,并配有4、6缸缸体共线加工专用的自动夹具和自动移位输送机构。生产实践证明,该加工形式精简了工艺流程,减少自动加工线的设备数量,刀辅具设计经济合理,自动化夹具操作便捷,加工精度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770.
分别建立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模型与主动悬架系统(ASS)模型,提出了EPS与ASS的集成模型。综合考虑EPS与ASS的相互影响,设计出H∞/PID集成控制系统。从提高汽车转向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角度出发,根据人体对振动的敏感频率范围引入了适当的频域加权函数,设计出ASS系统的H∞最优控制器,使水平和垂直方向敏感频率范围内的振动都得到明显降低;从改善驾驶员转向轻便性角度出发,设计出EPS系统的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集成控制方法能够使汽车转向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