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121篇
  142篇
综合类   1062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3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形态谱和形状特征的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桂荣  饶海涛  钱志良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0):116-119,107
连杆轨迹曲线与连杆机构参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用具有旋转、缩放、平移不变特性的形状谱和几何参数作为联合特征,描述了连杆轨迹曲线的结构形态特征和整体形状特征,并构建曲线形态的识别、比较方法,实现了连杆轨迹曲线描述最小的数据冗余;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拟合了连杆轨迹曲线与连杆机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获取与预期轨迹最为吻合的连杆曲线参数,实现了机构的快速综合设计.以512幅连杆曲线图像为学习库,64幅图像为工程测试样本的实验数据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低速大扭矩Ⅰ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齿轮转子马达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 ,对复合齿轮转子马达进行了分类 ,阐明了 型低速大扭矩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工作原理 ,对该种马达的排量公式及瞬时扭矩公式进行了数学推导 ,分析了该马达的输出扭矩脉动率 ,并对马达的径向力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马达具有输出扭矩大、低速启动性能好、力学性能好、运行平稳、噪声低等特点 ,其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种类的低速大扭矩马达 ,除用于普通液压系统外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用于纯水液压系统 ,本文为 型复合齿轮转子马达的进一步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宁蒙引黄灌区田间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干流宁蒙大型自流引黄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项法以及两种计算顺序对宁蒙引黄灌区田间节水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计算顺序对田间节水潜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采用综合法对分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计算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34.
通过建立活塞式隔膜泵凸轮传动机构和曲柄传动机构的力学模型,研究泵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就两种传动机构对泵振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并且在相同工况下进行了振动数值的测定。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表明:采用新型的曲柄滑块机构可以减小活塞隔膜泵的振动,为解决目前凸轮传动的活塞式隔膜泵的振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5.
合成了5种二氮氧化喹恶啉甲醛的新衍生物并用HNMR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新的化合物对5种常见的植物病菌进行了抑菌活性并进行了抑菌活性和结构关系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6.
稻米食味品质形成及其响应氮素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食味品质是消费者评价稻米优劣的关键品质,决定了大米的档次与市场定位.本文阐述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淀粉晶体结构、淀粉颗粒粒径分布、支链淀粉链长分布、淀粉溶解及膨胀特性、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及回生特性等稻米食味品质评价体系,从稻米淀粉合成相关酶(AG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山羊MC1R基因c.676A>G突变与山羊皮肤色素沉积的关系,及其对黑色素合成和cAMP信号通路下游色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方面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酉州乌羊及其杂交后代群体(120个个体)MC1R基因c.676A>G的突变情况,用色差仪测量不同基因型个体的腹部皮肤色度值,分析c.676A>G突变与皮肤色素沉积的关系;另一方面,构建野生型(MC1R c.676A)和突变型(MC1R c.676G)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到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中进行过表达,利用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黑色素含量的差异,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AMP信号通路下游色素相关基因(MITF、TYR、TYRP1、DCT)的表达差异性。结果显示:酉州乌羊及其杂交后代群体中,c.676A>G位点均以GG基因型占优势,不同基因型群体的皮肤色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MC1R突变组(MC1R c.676G)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极显著(P<0.05)高于MC1R野生组(MC1R c.676A)。MITF、TYRP1和DCT基因在MC1R突...  相似文献   
38.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下垫面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对流域水文过程、水文通量、水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规律,对于阐明流域产汇流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土壤墒情仪对陕北"7·26"特大暴雨事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蓄水过程,利用Horton入渗模型模拟了剖面土壤水分湿润锋的运动过程,揭示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剖面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草地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水分与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具有层次性和明显的滞后效应,其中,0~140 cm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水文过程的关键层次;(2)土壤水分再分配结束时,湿润锋最深深度达140 cm,土壤蓄水量达225.99 mm,较降雨前95.37 mm增加了1.37倍;(3)极端暴雨过程中湿润锋的运动随时间呈对数递减关系,其稳渗速率随容重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函数递减;(4)极端降雨过程中该地区坡面草地的产流机制仍以超渗产流为主,对于揭示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和完善水文预报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9.
甘薯淀粉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加工淀粉和燃料乙醇的重要原料,是目前我国最具开发前景的非粮食类新型能源作物。选育高淀粉产量的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为了获得准确筛选高淀粉产量育种材料的性状指标,提高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利用不同甘薯品种(系)的自然变异,根据淀粉产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和3个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结果,利用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以类平均法对国内48份不同淀粉产量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关联度分析研究了淀粉产量与不同时期农艺性状、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8份甘薯种质资源材料在不同时期农艺特征差异较大;不同时期农艺性状的聚类结果中,栽后100 d的农艺性状与淀粉产量关联度最大,淀粉产量与该时期的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8),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3),而与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鲜薯重相关性不显著。48份甘薯种质材料在不同时期的酶活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不同时期的甘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聚类结果中,栽后50 d酶活聚类与淀粉产量聚类结果关联度最大,淀粉产量与该时期测得的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0.163),与蔗糖合成酶(SS)活性(r=0.101)、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r=0.016)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加之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步骤繁琐,不适宜作为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在高淀粉产量育种材料筛选时可于栽后100 d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虑干率较高及分枝数较少的品系。本研究可为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葡萄糖水热过程中焦炭结构演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解生物质水热炭化过程中焦炭的形成机制及其理化结构的演变机理,该文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葡萄糖在水热环境中炭化的反应过程和焦炭的表面物理结构及微观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葡萄糖经过水热处理,可以获得富含炭微球的无定形水热焦炭,这些炭微球粒径分布在0.6~7 μm之间,而通过控制水热过程的温度、葡萄糖添加量和停留时间,则可对其收率、形貌、化学组成等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在220℃,4 h,6 g/100 mL的水热条件下,炭微球粒径最小且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54 μm;在220℃,4 h,12 g/100 mL的水热条件下,焦炭收率最高为38.92%。水热焦炭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环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其表面碳化程度高于内核。水热焦炭的形成主要是一系列脱水、聚合、凝结、芳香化、胶体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生物质水热法制备炭微球的过程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