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林业   259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433篇
  417篇
综合类   746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介绍了一种利用非接触式速度测量装置驱动排种器的工作原理.该装置用前后两个光电传感器来探测路面的反射光信号,根据两路信号的时间差得到相对速度,并用该测速装置来驱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排种器转动,以达到排种和速度同步的目的.此装置可以改善现有播种机靠地轮驱动时由于打滑造成的排种不均匀的问题,使排种更加均匀化.  相似文献   
72.
轴流泵叶轮进出口流场的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获得轴流泵内部流动的真实情况,设计了内部流动测量装置.运用五孔球形探针,对高效轴流泵在0.8Qopt,1.0Qopt和1.2Qopt工况下的叶轮进口和出口速度矢量分布、静压分布和总压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轴面速度、环量、圆周方向分速度和压力分布等.测量结果表明:轴流泵模型进口在0.8Qopt至1.2Qopt工况范围内,流动稳定,进口轴向速度从轮毂到轮缘逐渐减小,且进口预旋很小,不同径向位置的静压基本相等.在最优工况下,轮毂与可调叶片间无间隙时,轴流泵叶轮出口基本呈现等环量流型,轴面速度呈现抛物线分布,且效率高.若轮毂侧存在间隙,间隙处的环量、轴面速度、压力和效率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3.
总结了车辆地面力学研究常用的土壤力学参数检测方法,结合现代农业车辆智能化发展思想,提出了结合车辆动力学参数的在线检测进行土壤力学参数估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视频传输技术,视频流控制技术,带宽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视频和音频等连续媒体在网络中的传输。本文叙述网络视频传输技术在水产病害在线诊断与咨询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An aggregation index (AI) to quantify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scapes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There is often need to measure aggregation levels of spatial patterns within a single map class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studies. The contagion index (CI), shape index (SI), and probability of adjacency of the same class (Qi), all have certain limits when measuring aggrega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We have developed an aggregation index (AI) that is class specific and independent of landscape composition. AI assumes that a class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aggregation (AI =1) is comprised of pixels sharing the most possible edges. A class whose pixels share no edges (completely disaggregated) has the lowest level of aggregation (AI =0). AI is similar to SI and Qi, but it calculates aggregation more precisely than the latter two. We have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I under varied levels of (1) aggregation, (2) number of patches, (3) spatial resolutions, and (4) re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aps at various spatial scales. AI was able to produce reasonable results under all these circumstances. Since it is class specific, it is more precise than CI, which measures overall landscape aggregation. Thus, AI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basis to correla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a class with a specific process. Since AI is a ratio variable, map units do not affect the calculation. It can be compared between classes from the same or different landscapes, or even the same classes from the same landscape under different resolutions.  相似文献   
76.
测墒补灌是近年开发的一种小麦节水栽培新技术,水分管理的土层深度是该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济麦22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在山东兖州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测墒补灌土层深度,补灌至目标土层拔节期相对含水量70%和开花期相对含水量75%,以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60 mm)和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为对照,通过测定花后0~30 d灌浆阶段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群体光合速率、旗叶荧光特性,以及最终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明确测墒补灌达到增产的光合基础及最佳土层。当补灌土层为0~20 cm时,灌水量为50.1~51.2 mm,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冠层光截获率和群体光合速率,以及旗叶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各灌水处理中最低;补灌土层为0~40 cm时,灌水量为73.1~93.1 mm,上述前4项指标比补灌深度20 cm时依次提高6.0%~42.4%、8.5%~27.9%、6.7%~14.5%、11.0%~14.6%,同时旗叶ΦPSII和Fv/Fm亦显著提高;补灌深度加大至60 cm(灌水量87.5~105.4 cm)和80 cm(灌水量101.8~115.0 cm)时,这些指标无显著增加。与光合特性相关指标一致,籽粒产量也表现为补灌深度大于40 cm的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且与定量灌溉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补灌深度20 cm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对0~40 cm土层实施测墒补灌,较定量灌溉减少用水26.9~46.9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2%~16.7%,灌溉效益增加34.0%~68.1%,说明在类似生态条件下,中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的目标土层为0~40 cm。  相似文献   
77.
视觉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生产领域,包括制造行业、文档分析、医疗诊断及农业品质检测等。为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出一种玉米品质自动检测分析方法,即玉米籽粒实时分析系统,具有客观、高效、准确的优势,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模式下主观、低效、误差大等问题。最后,设计出一种基于计算机线扫描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玉米籽粒考种装置。  相似文献   
78.
基于DSP与超声波测距的农业机器人定位与避障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盟 《农机化研究》2017,(8):207-211
随着新兴电子集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已逐渐向数字化转变,高集成芯片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体积小、运算能力强的嵌入式系统慢慢开始取代计算机。为此,首先分析了超声波测距功能及其优越性,采用三球定位技术,设计研究了一种基于DSP和超声波的全局定位系统;然后,采用多路超声波收发模块设计了基于超声波的自主避障控制系统,并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推理方法,实现机器人的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最后,采用Visual C++可视化程序设计软件对避障系统进行仿真和场地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为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  相似文献   
79.
温室机器人道路识别与路径导航研究——基于红外测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温室内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线测距的温室机器人自主导航算法,并使用模糊算法对导航误差进行控制,实现了温室机器人的精确自主移动功能。温室机器人导航过程中,当红外线接收管接受到红外线信号时,会产生一个光强电流,电流放大后可以输出一个模拟电压;根据电压值,通过编程计算,利用电压和距离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机器人和标志物的距离误差;距离信息通过串口传输到PC机上,PC机利用模糊控制原理对距离误差进行判断,发出控制指令。实验测试发现:机器人导航的距离偏差平均值为-1.28cm,均方差为2.68,超调较小,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导航。  相似文献   
80.
养蜂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不占用耕地、不污染环境的特点。蜜蜂授粉还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实现健康、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基于外部性理论及兼顾产业内外部效益,利用国家蜂产业体系固定观察点调研资料、蜂蜜市场价格调查和UNComtrade数据,分析了我国蜂业发展概况、生产模式、布局和发展特征,研判养蜂业面临的挑战,探讨其战略定位。研究表明,定地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但投入低,大转地养年运输距离最大可达1.5万km且单群收益最高。专业化、机械化和组织化是促进近年蜂农饲养规模稳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当前养蜂业面临3个方面的挑战:出口利润直降,高品质蜂产品生产技术与市场双重考验,大田有偿授粉机制尚未建立。因此,从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和全社会福利的视角,充分发挥养蜂业在农业绿色、生态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提出战略定位和相应的政策。应着眼于专业蜂农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积极探索蜂业与种植业的耦合发展的模式,强化养蜂业外部性功能,以标准分级推动优质优价体系,以提升产业内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