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85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35篇
  34篇
综合类   446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堂县脐橙产业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法、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法和综合优势指数法,将金堂脐橙产业同成都地区其他脐橙种植县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金堂脐橙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了将金堂县脐橙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脐橙产出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2.
老挝北部九省主要农作物优势分析与区域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北部九省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在此,搜集了老挝北部9省2003年至2005年的资料,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状况,借此对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进行区域布局,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3.
云南省不同试验区小麦蚕豆间作的产量优势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蚕豆间作是云南省主要间作种植模式之一,具有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提高养分、水分和光能利用效率等优势。本文基于2001—2010年本间套作课题小组40余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对小麦蚕豆间作体系在云南陆良、玉溪、石林和昆明4个试验区的产量优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间作小麦比单作小麦平均增产1324%,间作蚕豆比单作蚕豆平均增产1480%,土地当量比(LER)平均值为114。但不同试验区的间作产量效应差异较大,其中玉溪、陆良和昆明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较大,LER分别为121,114和114。玉溪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蚕豆,而其他试验区间作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小麦。  相似文献   
34.
科学分析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是优化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前提条件。利用2001-2017年中国乳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针对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探讨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主要受到玉米产量、生产者预期和温度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奶牛养殖比较优势。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产区和西部产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和宁夏;非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产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和广西;其余省份为较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因此,从区域发展层面,提出建设优势区域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较优势区域、引导非优势区域转移和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等建议;从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显著性影响因素层面,提出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种植替代玉米的饲料作物、引导乳制品消费、改善养殖基础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35.
从浙南高山蔬菜规模生产的起步、产业形成、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发展转型升级4个阶段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又分析了蔬菜生产发展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浙南高山蔬菜生产发展的思路,如制定高山蔬菜发展规划,培育蔬菜产业新兴业态;加快蔬菜生产设施升级,改善高山蔬菜的生长环境;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蔬菜品质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延伸蔬菜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6.
杨梅不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而且也是退耕还林过程中增收较快的经济树种之一,涪陵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杨梅种植,因此,大力发展优质杨梅栽培技术是涪陵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突破点。近几年,涪陵区杨梅加工业发展迅速,杨梅栽植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区的实际情况,对无公害杨梅栽植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涪陵区的种植现状提出了优化无公害杨梅种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7.
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文章总结了嫁接在保持品种优良形状、丰产和提高抗逆性等方面的优势,介绍了常见的三种嫁接方法(T型芽接、木质芽接、插皮舌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合适嫁接材料、注意嫁接时间、选择合适的嫁接方法、选取合适的生长点等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8.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渔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上海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是许多宝贵的水产资源逐渐衰竭;二是水产养殖导致了环境污染。上海如果要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意搞好渔业产业结构的布局,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文章针对如何确定上海渔业比较优势的问题详细介绍了用国内资源成本测定水产品比较优势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测算了上海主要水产品的比较优势,旨在为上海市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9.
在分析中美玉米生产贸易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中国和美国玉米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美国玉米生产资金和技术密集决定了美国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美国相比,中国在玉米生产的土地生产率、技术效率等方面偏低。在相对比较优势方面,中国玉米生产比大豆生产稍具优势,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均不具备比较优势。提高中国玉米生产效益、降低玉米生产成本,需要规范农资市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玉米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改造中低产田,实施“沃土工程”。  相似文献   
40.
Cotton-based intercropping systems are one of modern agriculture farming systems aiming at improving overall economic profitability of cotton field, which not only release the competition for land between other crops and cotton and increase growing area and yield of both crops, but also represent a mechanistic approach to reconciling crop produc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Recently, cotton-based intercropping systems have been widely focused and applied. Here, we reviewed the potential of cotton-based intercropping systems to reinforce agroecosystem services and functioning, including promoted plant biodiversity, improved overall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profits, increased light use efficiency, improved cotton quality, reduced pest and disease occurrence, and suppressed weed growth. Furth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behind the enhancement of agroecosystem services and functioning by cotton-based intercropping systems through niche complementarity,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and allelopathy between intercropped spec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Finally, the research prospects were also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