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9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1887篇
林业   533篇
农学   830篇
基础科学   4152篇
  2717篇
综合类   8857篇
农作物   352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821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386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730篇
  2015年   683篇
  2014年   1099篇
  2013年   939篇
  2012年   1517篇
  2011年   1444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1003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1240篇
  2006年   1070篇
  2005年   838篇
  2004年   753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使用气吸式播种机进行播种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针对目前垂直圆盘式气吸播种机在作业时存在种子着地误差较大的问题,分析其误差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为播种机具性能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2.
为了探讨贵州山区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与设计,笔者应用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与方法,对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进行生态化规划及工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属小流域土地整治类型,地形地貌复杂,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类型多样,应通过构建生态源-生态斑块-生态廊道模式进行景观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复垦、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生态化工程设计,实现研究区农田景观功能的优化与提升。贵州山区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尊重乡土景观,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实现区域土地整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3.
[目的]对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省际及省内比较分析,了解广东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推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从农业现代化投入、农业现代化产出、农业现代化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全国31个省(市)及广东省内四大农业区域(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广东省与国内其他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广东省内四大区域间的差异.[结果]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8位,低于福建、上海、浙江等省(市);农业现代化投入水平、产出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等4项指标表现极不平衡,分别位列第20、4、7和17位.广东省内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珠江三角洲居四大区域之首,山区最弱,与珠江三角洲差距较明显.[建议]创新政府部门农业投资管理方式,加大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投入,重点建设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坚持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以推进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74.
潘经韬 《湖北农业科学》2016,(11):2943-2947
运用DEA测算了2003—2012年的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用水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考察了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农业用水效率比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有效灌溉指数、节水灌溉指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与农业用水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农业用水比重和粮食播种面积比重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75.
王沁  金丽馥 《湖北农业科学》2016,(21):5682-5685
从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进程、典型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尝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中分析了市民化进程在户籍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阻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分析,提出了应从财政制度、土地制度和城市接纳力等方面考虑构建市场化流动的资源配置体系和城乡、区域之间公正平等的一体化国民身份体系。  相似文献   
976.
论述了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路径: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提升科研团队创新实力;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做好科研保障工作;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全面开放科技创新平台;四是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五是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977.
省属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是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农业科研机构的重要力量之一.该文在调查研究福建省"十二五"时期该类院所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现状基础上,应用L-Q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十三五"时期各类型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方法简单可行,结果符合实际;并在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福建省属公益类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8.
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172、99、30、58个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11—2013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4省分别针对以上4种作物,设置不同地膜厚度处理,系统分析了地膜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地膜残留强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现用地膜厚度较薄,96.7%的地膜厚度集中在0.004~0.008 mm之间。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但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随着地膜厚度增加(0.004~0.012 mm),棉花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而马铃薯和花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地膜厚度对作物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膜厚度显著影响地膜残留强度(P0.05),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作物地膜残留强度和地膜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增加地膜厚度对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幅度有限,而在残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显著降低地膜残留强度。为应对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建议我国地膜厚度标准提高至0.010~0.012 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79.
在当前全球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系统梳理和总结当前海外耕地投资模式,将会有力化解中国企业的海外耕地投资风险和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投资成效。基于部门合作视角,利用当前典型海外耕地投资案例资料,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海外耕地投资模式。结果表明,当前主要有"公对公"、"公对私"和"私对私"三种典型的部门合作型海外耕地投资模式。其中,"公对公"模式的合作双方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投资可得到官方支持,项目成效突出,且推广效应明显;投资主导型"公对私"模式是具有官方背景的投资者与来自私人部门的被投资企业间的合作,一般前者资金实力雄厚,且对项目安全性要求较高;引资主导型"公对私"模式是被投资国政府部门与来自私人部门的投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且前者对后者投资实力的筛选较为严格;"私对私"模式是一种在被投资国法律制度框架下的私人部门投资企业间合作,政府一般不参与其中,只负责提供相关管理和服务。研究表明,部门合作型海外耕地投资模式已演化出差异明显的表现形式、操作流程、投资特征和适用特点,中国政府应当在国家层面上重视对海外耕地投资的"公对公"模式和投资主导型"公对私"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中国投资企业应重视对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的"私对私"模式和引资主导型"公对私"模式经验教训的总结与提炼。因此,在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引导下,选择恰当的海外耕地投资模式,不仅是提升中国企业投资效益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和中国深入参与全球耕地资源再分配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980.
都市型农业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崭新农业形态。基于北京、上海、深圳等14个大中城市的实地调研,总结归纳目前我国大中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比较不同发展模式间差异,探讨都市农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可为都市农业在我国中小城市的递级推进提供经验借鉴。结果表明,我国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包括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特色农业集群、农业园区引领、休闲观光带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化经营推动、高效生态循环推动及机制创新驱动等8种,不同发展模式在主要特征、功能导向、业态、驱动要素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研究表明,都市型农业发展除了农业系统自身演变内在需求外,还紧紧依托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资源环境压力的推动、制度政策的支持和城市规划的空间保障。未来都市型农业发展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构建城市群区域协同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统筹兼顾严格保护耕地和满足都市型农业用地,加强工商资本进入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