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林业   424篇
农学   223篇
基础科学   225篇
  524篇
综合类   1180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559篇
畜牧兽医   501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伊犁河流域黄土区土壤侵蚀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疆伊犁河流域的土壤侵蚀现象较为严重,以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黄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不同降雨历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模拟降雨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同一坡度,植被覆盖能相对的延缓初始产流时间,且降雨强度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短;坡面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强而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沙量影响越明显,坡度为20°时产沙量突减,因此认为试验的临界坡度为20°~25°;降雨强度和产流量、产沙量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986和0.970;短降雨历时的产流量变化较长降雨历时的小,降雨历时和产流量、产沙量之间呈正相关;植被覆盖有明显的减沙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太行山南麓5个林龄侧柏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太行山南麓地区20,30,40,50,60年生侧柏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呈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脲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两种土壤酶活性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从表层0-10 cm至深层30-40 cm酶活性下降幅度均超过46%。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均与土壤含水率、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二者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不完全一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率和砂粒体积分数,二者能解释71.2%的变化;脲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DON、土壤含水率、硝态氮含量和土壤容重,四者能解释71.5%的变化,暗示温度和水分可能是该区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主要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3.
春季解冻期土壤季节性冻融发生最为强烈,极易发生土壤侵蚀,也是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探究春季解冻期不同磷素背景值坡面产流产沙及磷素流失动态过程。结果表明:产流后14 min内径流量和泥沙量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分布,径流相关系数为0.969,泥沙相关系数为0.936;14~18 min内径流量缓慢增加,从18 min开始一直到产流结束径流量基本保持在3 100 ml/min,而泥沙则总体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土壤背景值(APb)越高,径流、泥沙中磷浓度越高;径流中磷素流失比率均值APb20坡面最大,且随着背景值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而泥沙中磷素流失比率均值变化则与径流不同,APb40的坡面其流失比率最小,其他坡面差异较小;径流中磷素流失量与泥沙中磷素流失量呈线性关系,y=6.751x-0.628(R2=0.958)。  相似文献   
104.
多场次降雨对崩岗崩积体细沟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崩积体是崩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土质疏松,极易被侵蚀。细沟侵蚀特征是探讨崩积体侵蚀机制的重要内容。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多场次降雨条件(1.00、1.67、2.33 mm/min分别降3次雨)对崩积体30°坡面(5m×1 m)细沟侵蚀产沙过程及发育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3次降雨的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而1.67和2.33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前2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但第3次降雨后期产沙率急剧增大;2)各降雨强度条件下,沟头溯源作用、细沟平均宽度及深度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细沟特征存在差异,1.00和1.67 mm/min降雨强度时,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坡面的细沟数及细沟密度增加,宽深比减小,但在2.33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结果恰好相反;4)各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侵蚀量及其增加幅度均增大,细沟侵蚀愈剧烈。  相似文献   
105.
针对投票机制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利用人工免疫网络模型的动态适应性、自组织性等特性,通过构建用户的兴趣模型来设计用户投票行为的抗体(抗原)编码及交叉克隆算子,并通过人工免疫网络模型来产生高效的推荐结果。  相似文献   
106.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强度对农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仪器自身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设5种不同的降雨强度分别研究半干旱区林地、草地、人工草地和耕地的产流产沙特征。模拟天然降雨最大雨强5.05mm/min,雨量118.2~300.3mm/h;雨滴落地速度、雨滴动能等降雨特征值与天然降雨特征值是一致的;不同立地条件下径流量、侵蚀模数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并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7.
透水性铺装地面是雨水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通过建立透水砖铺装地面物理模型,采用3种透水砖铺装形式(垫层由不同厚度的无砂混凝土、碎石、中砂组合而成)和1种不透水砖铺装(对照),研究不同垫层结构的透水砖铺装地面在降雨条件下的产流与入渗规律。结果表明:3种透水砖铺装地面系统对地面产流均具有明显的削减作用;在模拟降雨强度为59.36 mm/h的情况下(相当6年1遇1h降雨量),无砂混凝土10 cm和石子15 cm垫层结构的入渗效果最优,此时无地面产流,其径流系数比不透水性铺装对照处理减小85%。  相似文献   
108.
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米槠群落外貌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群落外貌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福建武平米槠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为干扰尺度(CK对照、A级择伐更新、B级天然更新、C级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D级杉木林)的加大藤本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中型叶、草质叶、复叶和落叶的种类逐渐上升或呈“S”型上升,而高芽位植物、小型叶、革质叶、全缘叶、单叶和常绿的种类逐渐下降或呈“S”下降;CK、A级、B级和C级的外貌是由革质、单叶、小型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而D级由草质、单叶、中型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9.
基于MCR-ANN-CA模型的包头市生态用地演变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研究区,耦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元胞自动机(CA)构建MCR-ANN-CA模型。利用MCR模型量化包头市各用地类型演变为生态用地时的阻力,构建CA适宜性规则;利用ANN模型提取CA邻域转换规则,基于包头市2006、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高程、坡度、水体距离、人口密度多项数据,对2016年生态用地演变情景进行模拟,以2016年实际生态用地分布为参照,将该模型模拟结果与CA-Markov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以2016年实际景观分布为参照),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模拟结果的卡帕一致性指数(Kappa index of agreement,KIA)分别为0. 89和0. 87,相对误差分别为3. 10%和5. 31%,MCR-ANN-CA模型显示了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10.
明确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豆品种对主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的抗性。收集了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13 个,对其同时进行盆栽接种和大田接种尖孢镰孢菌的抗性分析试验,大田接种试验设不接种对照。‘垦丰16’和‘合丰55’的抗性最好,盆栽试验中均表现为抗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5.33%和20.67%,大田接种试验中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5.55%和22.89%,与未接种对照相比,减产率最低,分别为3.55%和3.7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垦丰16’和‘合丰55’是适宜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抗尖孢镰孢菌根腐病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