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19篇
基础科学   49篇
  208篇
综合类   1171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706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白菜抗小菜蛾网室鉴定和离体鉴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白菜自交系材料为试材,分别利用网室鉴定和离体鉴定两种方法进行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材料间对小菜蛾抗性均表现极显著差异;在网室鉴定和离体鉴定中,599-3-7均表现高抗,519-3-3均表现中抗,而114-4-4和116-4-4都表现高感,部分材料的表现稍有差异;两种鉴定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6,达到极显著水平;离体鉴定和网室鉴定相结合,能准确、全面地研究植物对小菜蛾的抗性及抗虫机理。  相似文献   
52.
试验选用对TuMV具有不同抗性的8个大白菜高代自交系,配制了“抗×抗”和“抗×感”的4个合抱类型的杂交组合,采用单交法和系谱定向选择,结合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的抗性筛选技术,筛选出26份合抱类高抗TuMV新材料 【英文摘要】 Four combinations of heading Chinese cabbage inbred lines resistant or susceptible to TuMV were made to screen resistance to TuMV and typical ovate head type which has leaf tip closing on the top,but not overlapping. By pedigree method,induiduals from each segregation generation were identified for resistance and head type. After four generations,26 inbred lines with resistance and ideal headtype were obtained.   相似文献   
53.
春甘蓝新品种--黔甘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甘春新品种‘黔甘1号’,叶球扁圆,结球紧实,商品外观好;单球质量1.8kg;中早熟,冬性强,露地越冬栽培不易先期抽薹且丰产;叶肉细嫩,风味品质好,经济性状优良;宜作春甘蓝栽培,也可作冬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54.
根据大竹县农村散养畜禽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畜禽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方案和驱虫试验。  相似文献   
55.
在大田甘蓝地中,以从菜园土壤和菠菜叶片分离得到的氯氰菊酯降解菌株T-1和菌株Y-3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对降解菌降解氯氰菊酯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降解菌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有促进作用;菌株Y-3和菌株T-1在土壤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动态基本类似,半衰期均为10d;具有内生性的菌株Y-3在甘蓝植株体内对氯氰菊酯降解效果较好,半衰期为7d。  相似文献   
56.
对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荛花灌丛的分布及其提取液的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河朔荛花一般分布在阳坡立地上,半阳坡生长不良,阴坡基本无分布,其生物量与立地条件有明显的关系,其乙醇取液对3龄粘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胃毒作用不明显,无触杀作用,对粘虫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7.
基于Pro/E与ADAMS蜗轮蜗杆传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基于Pro/E与ADAMS的蜗轮蜗杆设计及动态仿真的方法和过程,介绍了Parasolid文件接口的使用以及ADAMS齿轮副中啮合点的创建方法,对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8.
为探究青菜对不同类型土壤中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吸收和累积特性,通过盆栽实验,观察了三类土壤(黄褐土、砂姜黑土、红壤)中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噁唑(SMZ)、四环素(TC)、土霉素(OTC)4种典型抗生素在青菜中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青菜累积三类土壤中4种抗生素的含量均在第10天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青菜中抗生素的含量随着土壤中抗生素初始含量(0.1~25.0 mg·kg-1)的增大而增大,抗生素初始含量为25.0 mg·kg-1时,青菜中累积的抗生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低浓度处理组(P<0.05);土壤中抗生素初始含量为25.0 mg·kg-1时,青菜从不同类型土壤中吸收同种抗生素的含量差异较大,排序为红壤(SM2 14 993.6μg·kg-1、SMZ 12 199.2 μg·kg-1、TC 646.1 μg·kg-1、OTC 967.6 μg·kg-1)>黄褐土(SM2 12 598.1 μg·kg-1、SMZ 11 678.5 μg·kg-1、TC463.5 μg·kg-1、OTC 663.8 μg·kg-1)>砂姜黑土(SM2 9 510.4 μg·kg-1、SMZ 3 666.9 μg·kg-1、TC 58.8 μg·kg-1、OTC 90.5 μg·kg-1),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青菜从土壤中累积抗生素的重要因素;在同类土壤中,青菜对不同抗生素的累积顺序为SM2>SMZ>OTC>TC,导致青菜对不同抗生素累积差异的原因,除了土壤对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吸附能力强于磺胺类抗生素(SAs)外,还与不同抗生素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形态)有关。青菜能吸收土壤中的抗生素,在移栽后第10天青菜中抗生素的含量最高,青菜易从酸性土壤(红壤)中吸收抗生素,中性土壤(黄褐土)次之,碱性土壤(砂姜黑土)最低,且青菜对SAs的累积能力强于TCs,土壤中抗生素的初始含量越高,青菜中抗生素的含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远缘杂交将结球白菜的A基因组导入包心芥菜,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结合InDel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出保留白菜基因较多的回交后代,改良包心芥的结球性,丰富包心芥菜的种质资源。【方法】利用幼胚培养技术辅助6份包心芥菜与2份结球白菜进行远缘杂交和回交,选取20个InDel标记追踪白菜A基因组全部染色体,从192的BC1单株中筛选出白菜A基因组标记占比较高的单株。田间调查筛选结球性近似结球白菜的单株。【结果】远缘杂交结合幼胚培养获得了9个种间杂种组合和14个BC1群体。筛选并获得203个在全基因组分布均匀的可区分白菜与芥菜的HRM-InDel标记;利用20个InDel标记追踪192株BC1单株的白菜基因,分离群体偏向传递白菜基因组,有54棵单株标记含量超过90%。【结论】幼胚培养技术可提高白菜与芥菜远缘杂交后回交的结实率,并可加快育种进程;筛选出了白菜基因组占比较高的组合和单株;分离群体明显偏向于传递白菜基因。  相似文献   
60.
广东菜心、芥蓝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心和芥蓝是广东省重要的叶菜类蔬菜,具有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和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蔬菜种类。广东省是菜心和芥蓝秋冬季节的主产区。随着我国北方夏季种植区域的扩大,消费者对叶菜类蔬菜商品性和品质的需求提高,对现有品种的产量、适应性、抗性和风味物质含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挖掘,广东省内各科研单位对菜心和芥蓝进行了大量的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促进了品种从常规种到杂交种的更替,也为未来分子育种打下了基础。而广东省菜心和芥蓝在实际生产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从品种本身特性和挖掘优异种质资源上进行突破,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提升品种在抗性、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的不足。综述了广东省菜心和芥蓝的研究历史、种质资源收集情况、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现状,以期为广东省叶菜类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