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19篇
基础科学   49篇
  208篇
综合类   1171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706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阐述了桑园套种油冬菜栽培的意义及桑圈套种油冬菜栽培生产的关键技术,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effect of Musa x paradisiaca stem and leaf against the parasitic nematode of small ruminants Haemonchus contortus. Three extracts (aqueous, methanolic and/or dichloromethane) of Musa x paradisiaca stem and leaf were tested in vitro on four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H. contortus using egg hatch assay (EHA), larval development assay (LDA), L3 migration inhibition assay (LMI) and adult worm motility assay (AWM). The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001) ability to stop larval development (inhibition >67% for each extract)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dichloromethane extract of leaf on adult worm motility (43% of inhibition of motility after 24 h of incubation) compared to the negative controls, suggest anthelmintic properties of Musa x paradisiaca stem and leaf against H. contortus. The active principles responsible for the activity could be secondary metabolites such as terpenoid and flavonoid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leaf and stem of the plant.  相似文献   
63.
将11个不结球白菜新品种与南通地区主栽品种味美2号进行了比较试验,测定了蔬菜的单株质量、表型指标以及硝态氮、可溶性蛋白、叶绿素、VC、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品种NAU6和NAU7的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合在南通地区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64.
黔白9号是针对贵州省冬春、早春、春夏反季节大白菜生产需要及春夏叶菜淡季市场需求,采用2个强冬性自交不亲和系材料CQ2和ye14-2杂交育成的中晚熟一代杂种。该品种冬性极强,抗寒性、抗病性强,商品性佳。在冬春严寒条件下长势好,产量4 668.4 kg/667 m2,适宜在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作晚秋种越冬栽春季上市以及早春栽培春夏上市。  相似文献   
65.
LBD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为研究不结球白菜LBD基因对硝酸盐吸收的影响,以紫色不结球白菜自交系NJZX3-4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BcLBD37基因;通过构建PRI101过表达载体,异缘转化拟南芥,实现BcLBD37基因的过表达;同时借助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使不结球白菜中的BcLBD37基因沉默;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BcLBD37基因过表达以及沉默后对硝酸盐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拟南芥中硝酸盐代谢相关基因NIA1、NIA2、NRT1.1、NRT1.7、NRT2.1、NRT2.5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亦显著降低。而在不结球白菜中沉默该基因后,沉默植株PTY-2/4中硝酸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亦显著提高。综上可知,BcLBD37基因通过抑制硝酸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进而抑制$\text{NO}_{3}^{-}$的吸收。本研究为提高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生产效益,实现一年两茬种植。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施肥、土壤处理、机械耕作、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前茬马铃薯和后茬大白菜栽培技术,以实现一年两茬种植。  相似文献   
67.
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 ch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两种除草剂(草甘膦和2,4-D)药害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草甘膦和2,4-D胁迫后,小白菜叶片分别出现黄斑或卷叶现象,产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而施用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后其药害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且二者均以稀释800倍液处理(WY800)的效果最佳,谷胱甘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该结果说明该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可一定程度缓解草甘膦和2,4-D在小白菜上产生的药害.  相似文献   
68.
课题组结合"旱作区域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设施园艺高效节水优新技术集成与示范"近4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适于宁夏旱作区的塑料拱棚礼品西瓜复种秋(紫)甘蓝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并总结归纳该栽培技术,以利于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9.
露地栽培条件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大白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呈平台模式。氮肥利用率在3.3%-12.6%,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最高。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施氮可明显提高0-180 cm剖面土壤NO3--N的累积量,残留的NO3--N的分布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残留深度下移,表现出明显的底层累积。各处理土壤氮均集中在0-100 cm土层中,100 cm土层以下,各处理氮含量渐趋一致。综合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以及环境指标的影响,在本试验肥力水平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能够兼顾作物高产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0.
对11个娃娃菜品种的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毛重与叶柄宽、叶柄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净重与株幅、内叶数、叶柄宽、单株毛重呈显著正相关;净菜率与外叶数、叶柄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内叶数、单株净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柱高对单株毛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柄宽对单株净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净菜率的正向贡献最大,最大叶长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