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38篇
  55篇
综合类   300篇
农作物   17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研究木薯间套作模式下绿豆适宜的播种时期,旨在为木薯间作绿豆提供科学参考。2014、2015年以绿豆品种中绿5号、桂绿豆L74号为试验材料,在木薯/绿豆间作模式下,开展绿豆的5个不同播种时期试验。2014年试验3月31日播期的绿豆子粒产量最高,中绿5号908.37 kg/hm~2,桂绿豆L74号832.92kg/hm~2;2015年试验3月17日播期的绿豆子粒产量最高,中绿5号1 384.56 kg/hm~2,桂绿豆L74号1 335.22kg/hm~2。在木薯间套作模式下,3月中旬播种中绿5号、桂绿豆L74号收获子粒产量最高,间套作效益最好,为最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木薯杂交种子诱导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为木薯育种及种质创新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的木薯华南5号(SC5)杂交种子组织为外植体材料,包括未成熟种子子叶(a1)和胚芽(b1)、成熟种子子叶(a2)和胚芽(b2)及诱导萌发种子子叶(a3)、胚芽(b3)和胚轴(c3),利用不同外源激素诱导其体细胞胚胎发生、子叶器官形成、不定芽(茎叶器官)发生和生根,并比较不同外源激素的诱导效果.[结果]利用基本培养基(M1)预培养外植体材料可有效控制其污染率(<5.00%),保持其生物活性(>90.00%),预培养材料的褐化率比对照(未预培养, CK)降低30.00%~40.00%,且预培养的子叶(a)、胚芽(b)和胚轴(c)膨大率分别比CK提高6.67%~13.33%、6.67%~50.00%和20.00%.利用4.00 mg/L 2,4-D和12.00 mg/L Picloram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果发现胚芽出胚率较高,胚轴次之,子叶较低;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出胚率高于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4.00 mg/L 2,4-D诱导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效果优于12.00 mg/L Picloram.0.10 mg/L BAP和1.00 mg/L NAA均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分化、增殖,但0.05 mg/L BAP+0.50 mg/L NAA诱导下a、b和c体细胞胚胎增殖率均比单独添加0.10 mg/L BAP或1.00 mg/L NAA显著提高(P<0.05,下同).a2、a3、b1、b2、b3和c3的不定芽发生率分别为30.00%、40.00%、40.00%、53.33%、70.00%和13.33%,即对于同一组织,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体细胞诱导不定芽发生效果优于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且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均以b最优.a2、a3、b1、b2、b3和c3的生根率分别为23.33%、23.33%、16.67%、30.00%、56.67%和0,其中b3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材料,a2、a3、b1和b2的生根率无显著差异,也表现为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比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更易诱导生根,发育更好.7种不同成熟度的杂交种子材料组织中,a2、a3、b1、b2和b3经体细胞诱导获得再生植株,成功率为71.43%.[结论]通过预培养可有效防止木薯杂交种子组织褐化,提高其膨大诱导效果.在木薯生产中,应在培养基中添加4.00 mg/L 2,4-D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混合添加0.05 mg/L BAP和0.50 mg/L NAA进行体细胞胚胎增殖培养,且应选择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如萌发种子胚芽等)作为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93.
华南四省区木薯施用氮磷钾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析华南四省区木薯施用氮磷钾肥效果,指导木薯合理施肥,总结分析2005—2015年华南四省区44组木薯肥料试验数据,计算推荐施肥条件下,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增产量、增产率、肥料产量贡献率、偏生产力。得出木薯施用氮肥的增产量、增产率、产量贡献率、偏生产力均值分别为8.5t/hm~2、39.4%、24.4%、203.5kg/kg,97.7%的试验有增产效果;磷肥的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5t/hm~2、20.8%、13.6%、639.2kg/kg,93.2%的试验有增产效果;钾肥的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5t/hm~2、21.9%、16.8%、209.1kg/kg,95.5%的试验有增产效果;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YIE表现为YIENYIEKYIEP,偏生产力PFP为PFPPPFPKPFPN。在现有推荐施肥技术水平下,氮、磷、钾肥的平均推荐配比为W(N)∶W(P_2O)_5∶W(K_2O)=2.9∶1∶3,最高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57.4、90.0、271.4kg/hm~2。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各地区需遵循"大配方,小调整"的施肥原则,并构建木薯推荐施肥网络体系,以促进木薯高产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94.
不同栽植方式对木薯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完全随机方法,研究不同栽植方式与木薯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的基础上,采用起畦地膜覆盖种茎平插和起畦露地种茎平插这两种栽培方式对木薯增产效果较明显,与常规木薯栽植方式相比,分别增产469.9 kg/667 m2、367.2 kg/667 m2,增产率分别为23.66%和18.49%。  相似文献   
95.
木薯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和一株狗尾草离孺孢(EF452444)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28℃、pH7和光暗交替是菌落生长最适条件,D-葡萄糖和硝酸钠是其最适碳氮源,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和55℃5min。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6.
云南省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木薯生产区的全面调研,概述木薯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7.
木薯淀粉酶解糖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的水解程度(DE值)为指标,对木薯淀粉糖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糖化温度、时间、酶用量、pH和转速等单因素范围分别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温度在60~65℃,反应时间在105~115min,酶用量在1.5~2.5 mL,pH在3.5~4.5,转速约为180 r·min-1时淀粉水解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  相似文献   
98.
总结广西区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以促进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湖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湖南省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木薯的可行性及湖南省木薯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湖南省木薯产业的发展策略,为湖南省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用相对耐寒的2个木薯品种华南124和Arg7为材料,设置14℃弱低温驯化后4℃伤害处理、非驯化直接4℃处理和25℃对照,观察和测定了木薯在低温驯化处理下的形态与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该2个品种经低温驯化处理后比非驯化处理,植株形态损伤减轻,恢复正常温度后形态恢复力增强;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延缓、脯氨酸含量增幅高而丙二醛含量指示的细胞膜破损变小;而在温度恢复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均较快。形态与生理指数一致表明,弱低温驯化能够有效提高木薯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及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