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1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558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396篇
基础科学   574篇
  794篇
综合类   1654篇
农作物   270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132篇
植物保护   39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旱地全膜双垄沟残膜捡拾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西北旱地全膜双垄沟残膜捡拾机仿形能力差、拾净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旱地全膜双垄沟滚筒式残膜捡拾机。同时,阐述了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通过机构分析和计算确定了关键部件工作参数,旨在为残膜回收提供一种新的机具。  相似文献   
42.
秸杆覆盖保墒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试验资料的计算结果为依据,研究了秸杆覆盖的保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条带状秸杆覆盖在产量、单位面积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等方面,都比无覆盖和全覆盖优越,从而为生产部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秸秆覆盖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方高寒区典型城市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冬季大田试验(试验周期2013-11-01—2014-04-30),设置自然无覆盖、覆盖秸秆厚度5、10、15 cm 4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20、40、60、100、140、180 cm深度土壤液态含水率以及气象数据,分析季节性冻融期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0~60cm土层内液态含水率增加或减小的时间拐点发生延迟,随着秸秆覆盖厚度的增加其延迟效果越明显,但土壤冻结期的延迟效果比冻土融化期明显;秸秆覆盖阻碍了冻土融化初期融雪水入渗,使自然无覆盖处理液态含水率在20、40、60 cm土壤深度出现短暂的峰值,而在冻土融化末期秸秆覆盖抑制了土壤水蒸发,使各秸秆覆盖处理液态含水率在20、40、60 cm土壤深度又高于自然无覆盖。秸秆覆盖可有效平抑冻融期0~60 cm土层土壤液态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平抑效果具有减弱趋势;积雪融水和秸秆覆盖的双重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墒情,但其增墒能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0~60 cm土层的平均增墒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15、10、5 cm。  相似文献   
44.
叶芬霞 《中国沼气》2001,19(1):16-19
将用于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载体经好氧挂膜预处理,采用有机负荷递增法启动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好氧预处理后的反应器比对照提前15天完成启动,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和耐水力负荷能力。这与污泥结构良好,持留能力强,污泥流失量小呈正相关。在反应器的稳态运行和再启动运行期间,反应器的主要运行参数与对照反应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5.
针对棉田耕作层内残膜力学性能差及膜土分离困难,残膜拾净率低和回收的残膜含土量高等问题,该研究对卷辊式残膜回收部件进行优化。在分析起膜捡膜工作过程和建立卷辊弹齿与膜土团聚体之间动力学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耦合算法,建立卷辊弹齿-膜土团聚体接触计算模型,探究卷辊弹齿与膜土团聚体之间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卷辊弹齿接触膜土团聚体后残膜受力程度和土壤扰动程度的变化规律。以卷辊回转半径、弹齿直径、弹齿顶端折弯角为试验因素,以残膜平均峰值应力及土壤最大应变为指标开展仿真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对卷辊弹齿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获得卷辊弹齿最优结构参数为:卷辊回转半径100 mm、弹齿直径5 mm、弹齿顶端折弯角42°,此时残膜平均峰值应力为0.1201 MPa,土壤最大应变为3.7584。为了验证优化后卷辊弹齿的捡拾作业性能,以拾净率和含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拾净率为80.34%,含土率为37.13%,与初代研制的样机相比拾净率提升了8.74个百分点,含土率下降了12.18个百分点,机具作业性能明显提升且试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为残膜回收机关键部件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残膜清杂是残膜回收的重要环节,现有机型的清杂装置存在清杂效果差及工作不可靠的缺点。为此,结合夹指链式残膜回收装置的改进设计与试验,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栅条的清杂装置。通过对该装置清杂机理进行分析,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建立起清杂率与栅条间距b、栅条角度α、栅条长度L间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响应曲面,寻得最优方案,确立了栅条式清杂装置的结构与尺寸。田间试验表明:当栅条间距为75mm、栅条角度为51°、栅条长度为870mm时,清杂率达85.35%。由此证明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可为相关残膜清杂装置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成为水稻栽培的重要目标。水稻覆膜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具有增产增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环保效果的优良技术。综述了覆膜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生产的影响,探讨了水稻覆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覆膜方式、膜的材质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水稻覆膜机插的效益比较,展望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8.
为获得菌丝体生物质材料优化性能的最佳工艺参数,该研究以最小缓冲系数和弯曲强度为评定指标,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菌种接种量、基质颗粒度和水添加量对平菇菌丝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试验9组菌丝体材料中菌丝平均直径最大为1 641 nm,最小为520 nm,前者后者的3.16倍,表明不同工艺参数显著(P<0.05)影响菌丝生长状态。影响菌丝体材料力学性能的最大因素是基质颗粒度,其次是水添加量和接种量。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10%、基质颗粒度10 mm和水添加量60%,对应菌丝体材料的最小缓冲系数最低为4.17、弯曲强度最大为417.43 kPa,与发泡聚苯乙烯泡沫的弯曲强度相近。研究结果可为菌丝体材料制备工艺参数与性能的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不同紫甘蓝花青素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基智能指示膜性能的影响,提高指示膜的综合包装性能,考察指示膜对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的监测效果。以大豆分离蛋白(SoyProteinIsolate,SPI)为原料,添加紫甘蓝花青素(Purple CabbageAnthocyanins,PCA)制备指示膜,对其结构、热性能、机械性能、色度及其稳定性和pH敏感性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将指示膜应用于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监测中。结果表明:相对于SPI/Na2SO4膜,含有质量分数4%紫甘蓝花青素的指示膜,拉伸强度从2.46MPa增加到3.77 MPa,断裂伸长率从105.36%增加到131.96%;与标准白的色差从21.13增加到52.88,指示膜明度降低,色度偏黄绿色,结晶温度比SPI/Na2SO4膜升高。指示膜的色度在常温下5 d内不出现可视性色差,但pH敏感性强。将指示膜应用于巴氏杀菌乳新鲜度监测中,指示膜的颜色随着牛乳变质由绿变红,指示膜与原始膜的色差变化与巴氏杀菌乳的pH值变化呈相反趋势,且色差可见。因此,该指示膜具有监测巴氏杀菌乳腐败过程的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0.
不同配方花生除草地膜覆盖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配方的花生除草地膜进行花生水田覆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盖膜后34 d,K6310、K6210、B238、C306除草地膜对水田杂草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防效达到90%以上,K6110除草地膜对杂草的防效仅为60%;盖膜后56 d,K6310除草地膜对杂草的防效高于C306除草地膜,K6210、B238除草地膜对杂草的防效远低于C306除草地膜;此外,花生应用除草地膜覆盖栽培比普通地膜增产17.61%~37.06%;通径分析表明,除草地膜主要是通过增加单株结荚数、提高收获株数、促进单株产量来实现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