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765篇
  519篇
综合类   472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塑料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高产的先进灌水技术。它集水利、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实现塑料大棚蔬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本文论述了膜下滴灌的灌水量、湿度、地温、气温及抗病虫害等技术要素,并相应地与沟畦灌、无膜滴灌作了对比试验。膜下滴灌较传统沟畦灌、无膜滴灌,节水30.5%、10.9%,增产30.1%、5.93%。  相似文献   
112.
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中水微灌作为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的一种灌溉方式,可以将污水灌溉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的污染减轻到最小,但中水微灌溉将会加大灌溉系统堵塞的可能性。通过对造成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的水质、堵塞原因及堵塞的严重程度的分析认为,中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会造成微灌系统的堵塞,但中水中的无机颗粒是造成灌水器堵塞的首要原因。微灌系统的堵塞取决于污水的处理工艺及中水水质标准,其中主要与灌溉水的pH值,TSS和BOD5等参数有关,这3个水质参数可以用来对微灌系统的堵塞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微灌系统堵塞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水质,合理配置过滤设备及使用大流量灌水器和具有自冲洗功能的灌水器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3.
秦永果 《排灌机械》2007,25(4):43-45
为解决传统微灌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过滤装置孔口堵塞及水头损失较大这一问题,设计了几种不同截面型式的开敞式滤网过滤器,其结构有箱式、圆柱体式及棱柱体式三种型式,并分别对其进行水力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额定流量为2 m^3/h时,以圆柱体式结构的滤网过滤器水头损失为最小(7.95 cm);额定流量为5 m^3/h时,以箱形结构的滤网过滤器水头损失为最小(16.93cm),两者均满足水头损失在30 cm以下的要求。实践应用结果表明,优选的两种开敞式滤网过滤器具有过滤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等优点,对于减缓灌水器堵塞、延长系统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适于低水头微灌系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过滤装置。  相似文献   
114.
膜下滴灌与沟灌海岛棉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方式下棉田的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根外微生物数量均多于细流沟灌;两种灌溉方式都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膜下滴灌使土壤处于厌气条件,土壤酶活性没有明显增加,但由于膜下滴灌可随水滴肥,适时适量供给棉花生长所需肥水,仍能满足海岛棉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15.
基于温室田间土壤大多容重分层和不均匀的特点,进行了原状分层、分层筛分均质和筛分均质3种土壤对湿润体影响的对比研究。试验地土壤为粉土(中国制分类),原状分层和分层筛分均质土壤0~20 cm容重为1.44 g/cm3,20~40 cm为1.63 g/cm3,40~60 cm为1.55 g/cm3,筛分均质土壤采用0~60 cm平均容重1.54 g/cm3。滴头流量设2.7 L/h和1.4 L/h二种,滴头间距有30,50,70,100 cm四种,采用剖面法观测土壤含水率和湿润体发展。试验结果表明:①湿润体在现场原状分层土壤、分层均质和均质土壤中有很大的区别,分层筛分均质和筛分均质土壤中均为碗状原状,而分层土壤的湿润体形状在灌水量较小时为碗状,随灌水时间的延长,其形状逐渐变为椭柱体;②土壤容重分层情况对湿润锋的运移影响很大,分层土壤由于20~40 cm容重较大纵向湿润锋发展缓慢,灌水历时8 h时最大纵向湿润锋分别为27 cm和25 cm,且原状分层土壤灌水量较大时出现0 cm深度处横向湿润锋小于-7~-13 cm深度处湿润锋现象;而筛分均质土壤中纵向湿润锋明显大于分层土壤,灌水历时8 h时最大纵向湿润锋为32 cm;③原状分层土壤湿润体内平均含水率高于分层筛分均质和筛分均质土壤,但各组均高于田持,土壤含水率均匀度均在82%以上。基于这种结果,建议设计湿润比应根据温室土壤特点和设计灌水量进行现场测试确定,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6.
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节水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降雨、灌溉水量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对玉米在喷灌、滴灌、渗灌3种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性和玉米生育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灌溉方式下玉米的生长特性和玉米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渗灌的节水增产效果最好,产量比滴灌增加1.3%,水分生产率由2.64kg/m^3提高到2.68kg/m^3;比喷灌增加6.3%,水分生产率由2.52kg/m^3提高到2.68kg/m^3。  相似文献   
117.
温室滴灌配施尿素下土壤微域内pH值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农业生产实际中,温室滴灌并配合施用尿素的做法较为广泛。研究番茄定额施用尿素,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在土壤脲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转化,生成大量NH4+而造成土壤pH值升高;在48~72h内在一定的土壤微域内形成一个相对较高的pH值区域;同时,土壤pH值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过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其高值出现相对较早而平缓,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8.
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试验表明,在葡萄萌芽期、抽穗期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0%,葡萄产量最大,达到12 439.5kg/hm2;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分别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0%、50%可以起到疏花的作用,果粒质量和果实直径最大,但是产量最小,为10 486.5 kg/hm2;在着色成熟期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45%,葡萄产量为11 934 kg/hm2。研究所得结论对滴灌葡萄的调亏灌溉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9.
In the Canary Islands, water scarcity is one of the constraints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y. Non-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generally represent more water volume than conventional on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resources frequently permits the possibility of a conjunctive use of desalinated (DW) water and 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 (RW). Field testing with both water qualities and different irrigation systems is necessary for optimal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soil salinity and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and alfalfa yield in a 20 month field experiment carried out in the island of Gran Canaria, using municipal RW and freshwater (FW) unde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SDI). Phosphorus speciation was performed both in irrigation waters and in soils (Olsen's inorganic, organic, and microbial). RW had large EC values (2.4 dS m−1) with a remarkable nutrient load contribution and an average total P around 3 mg L−1, predominantly hydrolysable forms, while FW had very low salinity and negligible amounts of P. For the RW treatment a salt gradient was established, causing plant mortality between the irrigation lines. The study of P speciation allows describing P distribution and plant uptake in terms of P forms. Large values of microbial P were produced for the two irrigation waters around the emitters, especially for FW.A faster P-cycling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ly larger inorganic P contents observed in FW irrigated soils, in spite no external sources were added by the irrigation water.  相似文献   
120.
研究施肥量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模式棉花氮素利用效率(NUE)的水氮耦合效应的影响。试验设置1带4行、2带4行、2带6行3种滴灌模式,灌水量和施氮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小区膜下滴灌棉花试验。结果表明,1带4行灌水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大于施氮量,2带4行和2带6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大于灌水量。3种滴灌模式棉花产量与灌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棉花产量与施肥量,1带4行呈显著的正相关,2带4行在施氮量为27.6~69.0 kg/hm2呈负相关,施氮量为69~94.2 kg/hm2呈正相关。2带6行施氮量为27.6~55.2 kg/hm2呈正相关,施氮量为55.2~94.2 kg/hm2呈负相关;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棉花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3种模式均为施氮量大于灌水量。氮素利用效率与施氮量的关系,1带4行和2带4行在施氮量为27.6~82.2 kg/hm2呈负相关,施氮量为82.2~94.2 kg/hm2呈正相关,2带6行呈负相关。3种滴灌模式氮素利用效率与灌水量呈正相关;根据不同滴灌模式对水氮耦合效应,建立以棉花产量、NUE为目标的不同滴灌模式水氮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