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547篇
农学   247篇
基础科学   166篇
  176篇
综合类   779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lant heigh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eed yield of soybea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important loci affecting soybean plant height using meta‐analysis based on a reference physical map. Plant height related to QTLs was mapped across eight years with a RIL population by WinQTLCart v2.5. 182 QTLs related to plant height of soybean from database and our research were collected, and each QTL was projected onto the soybean physical map by software BioMercator v2.1.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of meta‐QTL ranged from 0.09 to 5.07 Mb, and the mean phenotypic variance ranged from 4.9% to 73.0%. Furthermore, 4,259 candidate genes were located in these consensus QTLs, and 40 of them were involved in the plant growth and stem elongation and annotated as 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D ko04075) in KEGG pathway. These results would lay a foundation for fine mapping of QTLs/genes related to plant height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breeding in soybean.  相似文献   
72.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3.
基于LiDAR的亚热带次生林林窗对幼树更新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亚热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和野外调查数据对林窗及幼树进行监测,分析比较林窗对幼树密度分布和树高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大小和位置对幼树密度分布都有显著影响,喜光树种幼树主要集中在小林窗的中心区或大林窗的过渡区,在大林窗中密度最大(647株/hm2),耐荫树种幼树主要集中在林窗的边缘区,在中等林窗中密度最大(941株/hm~2)。林窗大小对幼树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幼树分别在大林窗和中等林窗中树高生长量最大(69.3 cm/a、57.7 cm/a),喜光树种幼树在中心区的树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其他位置,耐荫树种幼树的树高生长量在位置上的差异不显著。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显示林窗大小是促进幼树树高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幼树树高生长变化在不同林窗中呈聚集性。从幼树密度树高生长情况来看,50~150 m~2林窗较适合促进亚热带次生林的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74.
中国再生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开付  张广斌  徐华  马静 《土壤学报》2020,57(6):1365-1377
再生稻作为一种特殊的水稻耕作模式,种一茬可收获两次,对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有重大意义。综述了中国再生稻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再生稻种植的关键影响因子,阐释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出在种好头季稻的前提下,适当高留桩,在头季稻齐穗后15 d施用尿素150 kg·hm-2作为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 d施用尿素150 kg·hm-2作为发苗肥,同时配施磷钾肥,可在保证土壤养分平衡的基础上使再生稻获得高产,最后讨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认为未来的研究需重点关注再生稻产业化、土壤养分管理、高产栽培技术、稻米品质、温室气体和水体质量,以促进再生稻的发展并为国内同行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5.
思茅松穗条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截顶类型对思茅松萌条数量和母株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受截顶高度的影响明显,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萌条数量多;截顶高度对采穗母株的存活也有较大影响,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存活率高.对1年生采穗母株,截顶前的母株高度对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和母株保存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空间前方交会中外方位元素误差对测量立木高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推导了外方位元素包含误差的情况下,利用空间前方交会法对测量树高的影响,并对影响树高测量精度的外方位元素误差进行了实践检证。结果表明,外方位元素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利用空间前方交会理论测量树高,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7.
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林分立木高度量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树高是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主要测树因子之一,快速准确地量测树高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收集了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市试验林场的16张航片和相应的外方位元素,建立了一个测区,通过模型的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构建测区的立体像对模型;在立体像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的数字摄影测量平台,量测研究区域内的32棵样木的高度;同时使用超声波测高器在准同步状态下实地测量32棵样木的实际高度,并将实地测量结果与数字摄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数据的差异不显著,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立木高度量测的实际精度为90.92%,使用数字摄影测量量测立木高度的方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8.
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草长对饲草玉米SAUMZ1(以下简称饲草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25 cm的处理与留茬15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粗蛋白(CP)含量及CP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留茬5 cm处理。处理C220(草长220 cm时刈割)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190(草长190 cm时刈割),但CP含量和RFV较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高。处理C160(草长160 cm时刈割)的鲜、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CP含量和RFV较高。研究表明,留茬25 cm、草长190 cm刈割适用于青饲;留茬15 cm、草长220 cm刈割适用于青贮。  相似文献   
79.
【目的】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通过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Rht8基因型,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育种效率,也有助于Rht8基因型的多态性研究,并为人工合成小麦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以引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小麦分别与中国四川成都平原主栽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的BC2F2:6后代群体中选育的113份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Rht8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以syn768、Syn769、Syn780和Syn786人工合成小麦为亲本的117份后代衍生群体检测材料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7.78%。从每一个人工合成小麦形成的小的后代衍生群体看,Rht8基因型频率各不相同。以syn768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Rht8基因型频率最高,为96.70%;在以syn769为亲本而育成的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与川麦43育成品种中,Rht8基因型频率最低,为71.64%;以Syn780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3.68%,分离比率约为3:1;以Syn786为亲本育成的材料只有川麦47,该品种不含有Rht8该基因;【结论】不论父本或母本的Rht8的基因型状况如何,它们所产生的杂交后代材料Rht8基因的遗传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80.
利用DH群体进行白菜株高和开展度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AFLP、SRAP、RAPD、SSR及同工酶等标记构建的326个标记位点的白菜遗传图谱和81个DH株系群体,采用M apQTL 5软件对白菜的株高和开展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通过2年试验,在10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27个QTL,主要分布在R 5、R 10连锁群上:其中控制株高的有11个,控制开展度的有16个;获得2年稳定表达的控制株高的QTL 1个,控制开展度的QTL 3个;各QTL加性效应各不相等,其遗传贡献率为13.3%-29.2%;控制株高和控制开展度的QTL位点表现为紧密连锁或相似的位置,主要集中在R 5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