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林业   191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492篇
  309篇
综合类   936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甘蔗细茎野生种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自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54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为材料,根据采集地信息及其在20对SSR引物上的分子标记数据和15个表型性状资料,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不同取样量(5%、10%、20%、30%、40%、50%、60%、70%、80%和90%)分析表明,10%的取样比例可获得70%以上的变异保留比例,是较好的核心种质取样规模;对5种采集地分组取样策略(等量法、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比例法、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和2种无分组取样策略(最大变异保留法和随机抽样法)比较表明,简单比例法获得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最好,为最优取样策略。最后,在简单比例法取样筛选出的54份核心样品中,又通过定向选择补充了6份具有优异表型性状的材料,构建了含60份无性系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核心种质,分子和表型检验都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2.
结合济南市经十路交通干线车流拥挤问题,提出了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分层递阶控制城市交通干线车流量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车辆的停车次数和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63.
在实时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绞盘卷管式喷灌机喷头小车随绞盘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最终影响喷灌均匀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8051芯片构成的智能控制系统,给出了其软硬件系统实现的方案,并对该系统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绞盘卷管式喷灌机绞盘速度的自动控制,有效地控制了喷头小车的行走速度,可大大地提高绞盘卷管式喷灌机的喷灌均匀性和自动化程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4.
谷物干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至今仍难以用传统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理论)精确地描述干燥过程。为此,针对谷物干燥过程传统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将模糊控制用于谷物干燥过程控制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5.
Summary Diverse landraces of wheat, collected from the semi-arid (150 to 250 mm of total annual rainfall) Northern Negev desert in Israel wer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genetic resource of drought resistance for wheat breeding. These materials were therefore evaluated for their reponses to drought stress in agron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terms. Up to 68 landraces, comprising of Triticum durum, T. aestivum, and T. compactum were tested in two field drought environments, in one favourable field environment, under post-anthesis chemical plant desiccation which revealed the capacity for grain filling from mobilized stem reserves, under a controlled drought stress in a rainout shelter and in the growth chamber under polyethylene glycol (PEG)-induced water stress. Biomass,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harvest index, plant phenology, canopy temperatures, kernel weight loss by chemical plant desiccation, growth reduction by PEG-induced drought stress and osmotic adjustment were evaluated in the various experiments.Landraces varied significantly for all parameters of drought response as measured in the different experiments,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to their documented large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Variation in grain yield among landraces under an increasing drought stress after tillering was largely affected by spike number per unit area. Kernel weight contributed very little to yield variation among landraces under stress, probably because these tall (average of 131 cm) landraces generally excelled in their capacity to support kernel growth by stem reserve mobilization under stress. Yield under stress was reduced with a longer growth duration of landraces only under early planting but not under late planting. Landraces were generally late flowering but they were still considered well adapted phenologically to their native region where they were always planted late.Landrac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canopy temperature under drought stress. Canopy temperature under stress in the rainout shelter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across landraces with grain yield (r=0.67**) and biomass (r=0.64**) under stress. Canopy temperature under stress in the rainout shelter was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across landraces (r=0.50**) with canopy temperature in one stress field environment. Osmotic adjustment in PEG-stressed plant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r=–0.60**) with percent growth reduction by PEG-induced water stress. It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yield under stress in any of the experiments. In terms of yield under stress, canopy temperatures and stem reserve utilization for grain filling, the most drought resistant landrace was the Juljuli population of T.durum.  相似文献   
66.
许向蒲 《农机化研究》2022,44(1):223-226,232
在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化,有利于合理的分配旅游信息和服务资源,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在农机作业时,特别是在多农机作业时,利用产业集群化思想可以实现农机资源的合理调度与分配,从而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实现多农机协同化生产作业.在农机资源调度与分配时,还可以利用智能化算法对农机的行驶...  相似文献   
67.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是通过科学试验、检测和考核,对农业机械的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的技术评价,是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以及维护农业机械用户、生产单位、销售单位等各方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是国家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分析了农业机械智能化概况,提出了农业机械性能试验鉴定智能化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框架,基于功能框架提出了智能化系统框架结构及试验鉴定流程框架,为后续试验鉴定智能化系统构建提供技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基于毛细管网的日光温室主动式集放热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比日光温室传统保温蓄热后墙与基于毛细管网的主动式集放热系统(AHSCTM)的集放热性能,对AHSCTM的集放热性能进行了测试,构建了AHSCTM水温模型,利用一维差分法对相同环境条件下的外保温复合墙(370mm黏土砖和100mm聚苯乙烯板复合而成)日间储热量和夜间放热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AHSCTM的日间储热量和夜间放热量分别为相同条件下外保温复合墙的84.4%~111.3%和74.8%~100.7%,AHSCTM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为1.1~2.4。在夜间运行期间,AHSCTM放热量是相同时间段内外保温复合墙的98.2%~172.5%。因此,与外保温复合墙相比,AHSCTM有利于提高室内最低气温。改进AHSCTM的日间储热量和夜间放热量得到大幅提升,分别较外保温复合墙高67.6%~112.1%和69.0%~128.3%,COP可达2.8~7.0。改进AHSCTM的储放热性能优于外保温复合墙,说明利用改进AHSCTM配合保温墙体替代传统保温蓄热后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先进设计技术在农业装备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装备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向市场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即是否有先进的设计方法支持科学、高效的研发过程。针对中国农业装备研发整体水平低,以及由于种类繁多和地域差异显著所导致的专业知识、结构形式、实践经验等庞杂,个体设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无法保证研发质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阐述并全面梳理了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从而探讨适合农业装备的先进设计方法与发展方向,以支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对农业装备设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研究表明,结合当前科技水平与社会背景,充分利用3D-CAD虚拟现实的优势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果,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化设计是必然趋势,代表了先进设计的发展方向与最高水平。智能化设计以知识重用为特征,以数字模型资源化为基础,以产品数据管理(PDM)平台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为载体,以广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组织并贯通与设计相关的上下游方案论证、数字样机(DMU)、工程分析(CAE)、工艺流程(CAPP)等研发环节,实现各类计算机辅助技术CAX的高度集成,是人工智能(AI)在设计领域的实践运用。明确了当前先进设计的发展思路,为装备智能化设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理论与体系架构,对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共享成果与专业知识、提高研发效率和水平、提升中国农业装备企业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域差异大、农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多样,农业机械具有多功能、小批量、定制化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特征。当前国内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研发普遍以跟踪、仿制为主,存在研发周期长、效率低、产品可靠性差等问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低下、缺乏核心自主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智能化设计技术以满足用户定制化、多样化需求为目标,以知识工程(KBE)、数据管理(DM)、人工智能(AI)、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整合农业机械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上下游相关企业已有资源,集成产品数据管理(PD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农业机械设计过程的协同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设计水平的关键。本文针对农业机械特点,对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的定义、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总结了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块化设计、知识工程、虚拟仿真、PDM/PLM协同设计等智能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为农业机械设计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