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5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570篇
林业   1856篇
农学   955篇
基础科学   699篇
  838篇
综合类   6983篇
农作物   432篇
水产渔业   917篇
畜牧兽医   3474篇
园艺   1713篇
植物保护   794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663篇
  2014年   995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994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1091篇
  2007年   871篇
  2006年   937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586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430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目的]研究不同绿色增效技术对大白菜生理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提升肥料绿色增效施肥技术,为蔬菜优质高产、减肥增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祥云县刘厂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供试作物为黄白菜,分别设置习惯施肥(CK)、习惯施肥+生物质炭(T1)、习惯施肥+微生物菌剂(T2)、习惯施肥+聚谷氨酸(T3)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收获期测定产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不同肥料增效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白菜产量,与习惯施肥(CK)相比,习惯施肥+生物质炭(T1)、习惯施肥+微生物菌剂(T2)、习惯施肥+聚谷氨酸(T3)使白菜产量分别增加了15.48%、33.56%、40.52%;习惯施肥+微生物菌剂(T2)使白菜氮肥吸收量显著增加了19.04%;对白菜的糖、维生素、硝酸盐等品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未达显著作用。[结论]不同绿色增效技术对白菜生长和产量均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对其品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尤其是可以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952.
李春季  喻国辉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7):269-270+274
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热门学科,是开展生物学相关研究的工具和载体,也是农业类高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随着该学科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凸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前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农业类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软硬件设施和基础课程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创新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3.
“新农科”建设、“双万计划”“互联网+教育”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华中农业大学地学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入手,探讨如何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贯穿“四个融入”的理念,即在内容上融入科研进展,在方法上融入信息技术,在目标上融入课程思政,在载体上融入美育工作。探索改革地学类实践教学的着力点,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54.
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思维是衡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大学生检索和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提升其他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有极大的益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针对目前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进行了探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式、教学模块和学生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5.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是一种环保型高效杀菌消毒剂,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配制成含5.0 g·L-1碳酸钠的复配药液,100 mg·L-1的复配药液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消毒效果为100%,200 mg·L-1的复配药液对家蚕白僵菌、黄曲霉菌的消毒效果为100%,2 000 mg·L-1的复配药液对苏芸金芽孢杆菌无消毒效果,200 mg·L-1的复配溶液对沙雷铁氏菌消毒30 min,皮下穿刺的发病率为0。复配药液敞口存放2 d对家蚕多角体病毒仍然有较好的消毒效果,4~5龄隔天添食24 h复配药液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未见不良影响。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复配消毒液不仅可用于蚕室蚕具消毒,也可用于桑叶叶面消毒。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油桐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的根部真菌病害,严重危害油桐主栽品种三年桐,极大地限制了其规模化栽培。而同属的千年桐具有抗枯萎病能力,其根部防御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枯萎病防治和抗性育种提供思路。【方法】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法获得三年桐和千年桐根部提取物;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检测病原菌侵染后三年桐和千年桐根部代谢物成分;利用Illumina HiSeqTM2000、检测病原菌侵染过程中三年桐和千年桐根部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和通路变化,并利用实时定量PCR试验验证基因表达规律;利用R软件包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与三年桐相比,千年桐根部提取物对油桐枯萎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病原菌侵染后千年桐根部产生的芒柄花苷、橙皮苷等异黄酮和黄烷酮化合物是三年桐的1 000倍以上;3)病原菌侵染后千年桐根部负责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上游关键通路“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显著富集;4)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中有4个中心基因,包括4-香豆酸CoA连接酶、β-D-木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N1,通过实时定量PCR试验验证在病原菌侵染早期上调表达,且与其他1 625基因具有极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957.
通过优化微波处理和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建立洋葱中乙草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和丙草胺5种氯代酰胺类除草剂残留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通过量化微波处理得到最佳条件:洋葱大小为1 cm2,微波功率密度为14 W/g,微波时间密度为0.7 s/g.样品处理后,经乙腈均质提取,盐析后提取液经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上机测定.优化的色谱条件为:DB-17(30 m×0.25 mm×0.25μm)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分离,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0μL,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5种氯代酰胺类除草剂在0.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定量限为0.01~1.0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5.7%~109.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206%~4.710%(n=3).该方法去除杂质明显,适用于洋葱中5种氯代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痕量分析.  相似文献   
958.
中国药用竹类多样性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子的药用功能是指竹类植物可以作为中药药材加以利用的属性,是中国竹类功能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药用竹类中,有的本身就是传统中药,历史上早有应用并沿用至今;有的具有保健作用,被竹子分布区及周边群众长期利用,用以养生保健。文章收集整理了中国具有药用功能的竹类植物种类,分析了其药用功能。结果表明,中国传统药用竹类有11属30种1变种4栽培品种,保健竹类有7属8种,共计涉及竹类15属43种及种下分类群。  相似文献   
959.
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地势低平、海水易内侵、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对该地区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文章综述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盐分主要构成、盐胁迫对植物尤其竹类植物的影响,以及竹类植物在滨海盐碱地应用种植情况,认为竹类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生态及经济价值,在滨海盐碱地有种植先例和研究报告,种植技术成熟,可以通过筛选、引种、驯化耐盐碱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水稻花期偶遇干热风/干旱,导致脆弱的生殖细胞快速失水,极大地降低产量,这一过程中钙离子作为通用的第二信使传导了干旱或其他逆境信号,但背后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分析钙离子透过性胁迫反应阳离子通道家族(calcium-permeable stress-responsive cation channels,CSCs)基因的生理和分子功能,为研究作物干热风的感应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思路。【方法】采用电生理学和遗传学方法,利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在水稻中鉴定得到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受体类-钙通道蛋白,名为OsCSC11,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进化关系分析。运用qRT-PCR和GUS报告基因活性分析确认OsCSC11的表达模式,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OsCSC11-GFP融合蛋白,验证OsCSC11的亚细胞定位;同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OsCSC11的突变体,并通过细胞学等手段分析突变体表型和相关生理功能。【结果】蛋白序列比对发现,OsCSC11具有CSCs家族成员典型的保守结构域DUF221,但与其他成员序列差异大,存在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异结构域(motif)属于独立的亚家族。OsCSC11主要在水稻的花药和叶片中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全长OsCSC11处于静息状态,可被高渗透溶液激活;但是删除N端156氨基酸(TM1-3)之后的OsCSC11ΔTM1-3具有组成型的通道活性,特异选择钙、镁二价阳离子;推测TM1-3是这类通道的受体结构域,感应干热风胁迫,而OsCSC11ΔTM1-3区域负责钙信号产生。OsCSC11和OsCSC11ΔTM1-3均定位在细胞质膜上,与其干热风的受体功能相适应。与野生型相比,功能缺失突变体oscsc11-1oscsc11-2的雄蕊较小、花药表面蹙皱,整体多呈弯曲状态,花粉含水量较低,败育率高达60%—70%。【结论】OsCSC11是水稻感应短期干热风/干旱刺激、介导钙离子内流,调控花药水分状态和花粉发育的受体类钙通道,可能参与了水稻雄蕊应对干热风的原初感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