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9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林业   653篇
农学   387篇
基础科学   377篇
  533篇
综合类   2199篇
农作物   48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9篇
园艺   191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提高绿洲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了啤酒大麦垄作沟灌栽培的产量效应及节水效果。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方式有较好的增产、节水、增温效应,与平作栽培相比,4、5月份5cm土层的温度分别提高1.27℃和1.39℃,垄作沟灌栽培啤酒大麦田间长势优于平作栽培,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相对增大,水分对产量的贡献率提高,增产节水效果显著。在相同的灌溉定额下,垄作沟灌较平作栽培啤酒大麦千粒重增加2.10~5.37g,穗粒数增加0.7~7.2粒,产量增加480.5~1 983.6kg.hm-2,增幅6.86%~55.0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8%~35.40%,节水1 500m3.hm-2,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2.
云南甘蔗品种布局及种植类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期完成的云南省2008~2009年榨季甘蔗种植情况的统计结果,分析云南省2008~2009年榨季甘蔗品种、种植类型的布局以及现代甘蔗农艺技术的推广现状,揭示云南省甘蔗种植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3.
从整地、品种选择、苗木定植、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埋土越冬等方面介绍了半干旱气候区青铜峡市酿酒葡萄提质增效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4.
对2020年黄淮海夏播区玉米联合体审定的产量前20位品种进行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选育和种植品种上,应选择比对照增产5.0%以上、抗穗腐病、千粒重在330 g以上、容重在720 g/L以上、穗高系数等于或接近0.382、高淀粉(粗淀粉含量在72%以上)、赖氨酸含量在0.3%以上、中大穗(穗长在17.8 cm以上)、穗行16左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5.
为明确山药不同种植模式(两茬间隔0、3、6、10 a,分别记为YPI-0、YPI-3、YPI-6和YPI-10)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为分析指标,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土壤常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通过改变种植模式防治植物寄生线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pH值,及有机质、速...  相似文献   
116.
根据云南省推广甘蔗收获机械的实际情况,从农户层面探究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宣传推广效果不佳的具体原因,从多个角度提出增强推广应用效果的可行性建议,为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在云南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薇菜是1种具有经济开发潜力的食用蕨类植物,但其经济利用受到野生资源量的限制。为了探讨其适宜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作者对宜昌大老岭地区的野生薇菜种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研究表明:①偏好以软阔树种占优势的中、成龄森林立地,成熟针叶林和中、成龄硬阔林立地次之;以海拔900~1 500 m最为适宜;分布以北坡为主。②利用野生母株繁殖,生长快、见效早;孢子繁殖母株培育时间长,但投入产出比低,经济效益好。③薇菜对土壤肥力要求高,施高效叶面肥能快速促进其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18.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对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扶沟县为研究区域,以多生育期Sentinel-1A和Sentinel-2A/B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构建光谱特征、植被特征和极化特征的多生育期数据集,分析各类地物的特征曲线,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单生育期单传感器、单生育期多传感器、多生育期单传感器和多生育期多传感器的遥感影像进行精细分类,实现县域冬小麦制图。结果显示:单生育期的雷达影像无法满足制图要求,拔节期的总体精度最高,仅为62.9%,多生育期雷达影像分类精度达到81.9%,基本满足制图要求;单生育期的光学影像和融合影像在成熟期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分别为93.4%和95.1%,Kappa系数分别为92.4%和94.8%,可以绘制较为精准的冬小麦分布图;多生育期融合影像绘制的扶沟县2019年冬小麦空间分布图,总体精度为96.8%,结果最优。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的多生育期遥感影像可以为县域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9.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lanting material and plant density on stevia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under western Himalayan conditions during 2011 and 2012. The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a split plot design consisted of two types of planting material (rooted slips and fresh seedlings) in the main plot and five inter- and intra-row spacing in subplot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Yield attributes and dry leaf biomass yield of stevia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type of planting material; however, plant densit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yield attributes and leaf and stem dry biomass. Although the wider spacing (60 × 45 cm) gave more leaves, higher leaf area index, higher leaf dry mass per plant as compared to closer spacing, it resulted in lower values of these attributes per unit area. Plants spaced in 30 × 30 cm accumulated 41.2% and 42.8% more total biomass than 60 × 45 cm. Steviol glycoside content did not change due to different planting materials and plant densities; however, closer plant spacing (30 × 30 cm) recorded 114.8% and 70.0% higher steviol glycoside accumulation compared to wider row spacing (60 × 45 cm) in 2011 and 201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0.
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7’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以裸地平作为对照,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和全沙覆盖平作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小麦田0~40 cm土壤水分条件明显改善,尤其在干旱年份,能满足小麦前期生长,同时促进小麦出苗后对0~20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种植第1年PM在60~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大,SM和CK在40~60 cm土层耗水量最大;种植第2年PM以120~1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多,SM和CK则以60~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多。连续种植两年后,PM耗水深度从120 cm延伸到200 cm,SM耗水深度从120 cm延伸到140 cm,CK耗水深度无变化;小麦田休闲效率PM最大,SM次之,CK最小,但是各处理休闲效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可见,PM和SM能改善小麦前期生长水分环境,促进出苗后耗水,并加快小麦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因而与CK相比,PM产量增加48.77%~815.79%,SM产量增加49.41%~702.24%。但随种植年限增加,耗水深度加大,休闲效率降低,多年种植可能对土壤水分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