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5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1901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1656篇
基础科学   671篇
  1987篇
综合类   5559篇
农作物   1338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373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90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556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517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656篇
  2012年   819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索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方法]以真甜美6号为材料,施肥水平为主处理(处理A、B、C),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处理a、b、c),研究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叶片叶绿素、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其中,处理A为硝酸磷375kg/hm2,二铵300kg/hm2,油升1200kg/hm2;处理B为NPK三元复合肥750~825kg/hm2;处理C为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1500kg/hm2;处理a、b、c分别为49500、52500、57500株/hm2。[结果]甜玉米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以处理Ab最高,其余依次为:处理Ca>处理Cb>处理Aa>处理Bb>处理Bc>处理Ac>处理Ba>处理Cc;叶绿素a/b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处理Ab>处理Cb>处理Ca>处理Bb>处理Cc>处理Ba>处理Bc>处理Ac>处理Aa。果穗性状以组合处理Ab最好,其次为处理Cb。甜玉米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Cb>处理Ab>处理Cc>处理Bb>处理Ca>处理Aa>处理Ac>处理Bc>处理Ba。[结论]施肥水平对甜玉米产量的影响较种植密度大,适宜当地甜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为:施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种植密度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992.
水杨酸浸种对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某些生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砂基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水杨酸浸种对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膜保护酶、光合速率和水分代谢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水杨酸浸种预处理使水分胁迫下的玉米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活性极显著升高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产生速率极显著下降 ,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弱。水杨酸浸种提高了水分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蛋白质和叶缘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 ,增强了光合速率 ,同时也增强了叶片保水力和干重含水量 ,改善了植株体内的水分代谢。因此 ,水杨酸浸种可减轻水分胁迫对玉米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993.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筋力(强筋、中筋、弱筋)冬小麦品种子粒灌浆过程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3个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小麦品种的AGPP,SBE和强筋品种的SSS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花后20d达到峰值;中筋和弱筋品种的SSS酶活性则呈双峰曲线,花后10d和20d分别有两个峰值,且第2个峰值显著高于第1个峰值.表明强筋品种子粒中淀粉合成酶底物含量丰富,淀粉合成可能比较活跃,而中筋和弱筋品种子粒中支链淀粉合成可能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99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3个饲用玉米品种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饲用玉米生物学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穗行数>行粒数>结实长>吐丝期>穗长>穗粗>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长>结实长>行粒数>穗粗>行数>生物产量>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吐丝期。  相似文献   
995.
雨养条件下春玉米“吨粮田”栽培的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雨养条件下影响春玉米"吨粮田"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吨粮田"的增产因素。【方法】选用先玉335,采用增加种植密度、二次追肥和化学调控3项"吨粮田"栽培技术,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区,连续3年进行"吨粮田"和常规田栽培玉米大田试验,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研究"吨粮田"的光合生产能力,探讨"吨粮田"的增产因素。【结果】在雨养条件下,当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时,"吨粮田"春玉米的平均产量由12 535.5 kg/hm2提高到16 876.5 kg/hm2,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33.37%。分析其增产因素,认为通过增加密度提高了叶面积指数(LAI)、单位面积的光合能力及干物质积累量,使最大LAI达到6.4,较对照增加了3.68%;在吐丝期通过第二次追肥提高了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延长了叶片光合能力的持续期;利用化控技术克服了因高密度和二次追肥所引起的倒伏问题,保证了源的高效供给,"吨粮田"玉米的群体粒叶比较常规田高6.84%。【结论】"吨粮田"栽培可以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库容量。  相似文献   
996.
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普适增长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1个模拟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扩充的Logistic模型,利用禹城、沈阳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实测资料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此模式是模拟叶面积指数随地理位置、品种、播期、密度变化的统一模型.对叶面积指数与积温间关系的分析,综合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密度的叶面积指数资料,得到1条相对叶面积指数变化曲线,可反映特定区域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也可用于区域作物产量模拟和遥感估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玉米配方肥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验证玉米测土配方肥在怀远县的田间使用效果。基于怀远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生产出了总养分含量36%(N-P2O5-K2O=16-8-12)的玉米专用肥(基肥型),并于2006年夏季在怀远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进行了田间肥效试验。玉米配方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果穗粗大,穗粒数多49个,千粒重高18 g,增产410 kg/hm2,增产率5.5%,增收514.50元/hm2。总养分含量36%的玉米配方肥表现出较好的节本增收效果,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8.
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 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为母本 ,7个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的骨干系为父本 ,组配成 6 3个测交组合 ,研究了南斯拉夫自交系 7个性状的配合力 .结果表明 ,980 9各性状的GCA均为显著正值 ,组配出的 980 9×S2 2 杂交组合较对照增产41 6 % ,是最有直接利用价值的自交系 .980 5 ,980 6自交系单株产量的GCA为极显著正值 ,但未组配出超对照的杂交组合 .其余 6个自交系无直接利用价值 .各自交系可用于改良其相应非优势类群自交系  相似文献   
999.
机械化播种不同坐水量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坐水播种试验采用2BQMS-2型坐水免耕气吸播种施肥机进行的,该机一次作业完成开沟、施水、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用鼠道暗式施水开沟器,暗灌水,水肥同施,上层覆盖干土,以减少水分散发。通过不同施水量对出苗率、长势及产量进行田间试验,测试数据经方差及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率在8%时,45m3.hm-2坐水量对出苗率、长势及产量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且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干旱对玉米叶中超氧物岐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细胞中超氧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下降,其失活程度随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加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及膜透性增加与S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同;过度干旱对SOD活性的影响在复水10天时仍较明显;对不同强度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最终表现在籽粒产量变化上,胁迫强度愈大,生理干扰愈重,产量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