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166篇
农学   180篇
基础科学   164篇
  223篇
综合类   735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79—2007年统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复种指数与热量、水资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的复种指数理论潜力和可挖掘潜力。结果表明:2007年与1979年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减少,耕地复种指数下降。以研究区2007年的耕地复种指数为参照,该区耕地复种指数理论可挖掘潜力为108.37%,其中最大的是浙江为160.5%,其次是湖北、江西、上海,分别为130.7%,113.0%,110.6%,其余各地也较大。复种指数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如何挖掘本区耕地复种指数潜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土地制度创新等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2.
[目的]针对当前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研究利用耐冷微生物进行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从城市生活污水厂筛选出3株有较高COD降解效率的耐冷菌,组成复合菌群,用以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结果]在低温条件下(10℃),三株耐冷菌有较高的COD去除功能,降解效率可达40;以上,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较强.组合成的复合菌群,有助于提高生物处理的能力,其COD去除效率比单菌可提高10;~20;.[结论]耐冷微生物复合菌群在低温条件下有较好的COD处理能力,在低温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针对洛阳牡丹花期与牡丹花会开幕时间不相吻合这一现象,通过研究洛阳高山种植区1992-2010年迎日红、洛阳红和首案红牡丹花期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大气温度、地温、有效积温等与牡丹花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洛阳高山种植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的平均温度和积温与牡丹花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晚花品种构建模型预测误差范围在-2.375 2~2.456 5d,误差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4.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林分蓄积相关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第一公因子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其定义为基本林分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32.89%;第二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8.16%;第三公因子为海拔和坡向,定义为立地条件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3.33%.最后把样地分为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进行了多元回归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5.
多熟制稻作区水田旋耕埋草机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我国南方油-稻、麦-稻、稻-稻、肥-稻等多种水稻种植制度长期并存,水稻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田间的秸秆愈留愈高,传统人畜力和常规机械耕整方式难以将其翻埋还田的突出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不良后果,阐述了最新研制成功的专利技术及装备船式旋耕埋草机的基本结构、工作机理与试验结果.通过机船合一、结构组合、性能综合所构建的本作业机组,体现了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解决了水田现代耕作的难题.  相似文献   
96.
论有机农业目标体系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农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角度,对农业效益的目标体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同时,建立起农业中不同利益主体目标的关联.有机农业通过政府粮食安全目标、生产者生计安全目标和消费者食品安全目标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间的均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7.
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总结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本试验对2种立地条件下的多树种混交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模式在立地条件较好的苗圃地生长相对较好,其中柚木(Tectonagrandis)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均达到显著水平,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以及红锥(Castanopsishystrix)则无显著差异,且林分总体材积蓄积量无显著差异,表明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模式在试验中两种立地条件下均能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2)采用综合权重分析法评价树种的速生效果结果表明,以观光木速生效果较佳,按速生效果从高到低排序为:观光木>柚木>灰木莲(Man?glietiaglanca)>红锥>降香黄檀>格木(Erythrophleumfordii)。  相似文献   
98.
基于NSGA-Ⅱ农业多水源复合系统多目标配置模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多目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原理,建立佳木斯地区农业多水源灌溉系统多目标供水优化配置模型。运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结果表明,模型可达到经济目标较大时环境目标较小效果。选取三个方案权衡分析经济和环境目标,高来水情景中方案一经济目标是88.88×10~8元,环境目标588.12×10~4kg,方案二分别是88.00×10~8元,580.55×10~4kg,方案三分别是85.56×10~8元,574.50×10~4kg。在三个不同最优解中,决策者可根据偏好或实际情况选择决策方案,为当地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普遍采用勺链式排种器。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导致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漏播现象随着机具作业速度的提高更加明显;切块薯种尺寸跨度较大,小尺寸薯种较多时重播率增大。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搭建了勺链式排种器试验台,以机具前进速度和薯种大小为试验因素、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旋转正交试验回归分析,利用软件Design-Expert8.0.6对回归模型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2.44 km/h、薯种大小为41.34 mm时,漏播率和重播率的最优解分别为3.54%和5.52%。该研究为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田间作业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
【Objective】 At present, most drought studies were based on historical drought events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trends. This paper sought to simulate the drought index method when outputting future meteorological data based on CMIP5 model, and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t and future drought changes in Shaanxi Province, which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in Shaanxi Province. 【Method】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18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CMIP5 model, the future meteorological data were output. The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T0) was simulated by comparing three kinds of models. The standar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 (SPEI) and relative moisture index (MI)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eference crop ET0 and precipitation data to reflect the drought degre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in the past (1958-2017) and in the future (2018-2100) were compared.【Result】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simulation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reference crop ET0 (RMSE=0.457 mm·d -1). In the RCP2.6 and RCP8.5 scenarios, the future drought index showed an upward trend. Under the RCP8.5 scenario, there was a sudden change in the drought index in the 1940s. The degree of drought would decrease in the fu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would be more uneven during the year. In the future, the degree of drought would decrease during summer maize growth season, and the degree of drought would increase during winter wheat growth season.【Conclusion】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nt of drought change we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RCP scenarios. The changes in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by SPEI and MI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s in some time period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dry crop yields, it was necessary to enhance soil water storage and conservation capacity, especially to strengthen drought resistance during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