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9篇
农学   475篇
基础科学   43篇
  247篇
综合类   818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建立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SBMV)的快速、简便、高通量检测技术,加强该病毒的口岸检验检疫,以提纯的SBMV粒子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株19C3、19H9和20G4,其分泌的SBMV腹水单抗效价均达到10-7,且3个单抗与感染SBMV大豆叶片组织粗提液有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不与感染南方豇豆花叶病毒(southern cowpea mosaic virus,SCPMV)的豇豆、健康的大豆、毛豆、豌豆、蚕豆和菜豆叶片组织粗提液发生免疫反应。以制备的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植物中SBMV的ACP-ELISA和dotELISA两种血清学方法。3个单抗中19H9单抗的检测灵敏度最高,以其建立的ACP-ELISA和dot-ELISA方法检测大豆病叶粗提液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163 840和1∶10 240稀释浓度。利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可从上海口岸截获的大豆种子中检测出SBMV,且该检测结果得到RT-PCR方法验证。表明制备的SBMV单抗及建立的SBMV血清学检测技术可有效用于我国SBMV的口岸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52.
在盆栽条件下,以耐冷性不同的2个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龙小豆4号(耐冷型)和天津红(冷敏型)为材料,于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4℃,持续12 h)及预喷施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旨在研究苗期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小豆叶片逆境生理指标(H22O22、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和产量因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幼苗期低温处理12 h后,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小豆叶片H22O22含量分别提高34.82%和27.10%;MDA含量分别提高65.56%和83.79%;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6.67%和18.48%、45.53%和102.44%;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33.12%和24.41%。低温处理导致龙小豆4号百粒重下降2.58%,与喷施清水相比,低温处理12 h后天津红的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分别下降18.55%和10.61%(P<0.05)。喷施外源ABA具有抵御低温的作用,外源ABA促进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9.13%和19.76%;H22O22含量降低7.63%和8.36%;MDA含量降低10.18%和20.27%;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9.06%和13.57%、8.26%和28.51%,同时百粒重分别提高8.56%和8.92%。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的生理应激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外源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小豆的伤害。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盐碱胁迫下产ACC脱氨酶促生菌对绿豆叶片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盐碱胁迫下接种产ACC脱氨酶促生菌(DQJC1)后绿豆叶片内脂类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接种DQJC1可以促进绿豆生长,显著提高了绿豆植株的株高(34.87%)、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44.07%和46.43%)、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30.56%和23.68%)及叶绿素含量(41.61%)。同时在绿豆叶片中共筛选到61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产物,其中包括32种甘油磷脂类、14种固醇类、4种甘油糖脂类、3种鞘脂类和8种其他脂类;其中上调的代谢物主要为甘油磷脂(PC、PG、LPC、PI、PE、LPG)、甘油糖脂(SQDG47∶11)及鞘脂(CerG1d18∶2/16∶0+O),下调的代谢物主要为固醇(TG),甘油糖脂(SQDG:16∶0/16∶0)及鞘脂(CerG1d34∶2+O)。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中有6种代谢物被富集到9条代谢通路中,包括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甘油脂代谢通路、自噬性溶酶体代谢通路、糖基磷脂酰肌醇代谢通路、醚脂质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磷脂酰肌醇代谢通路、α-亚油酸代谢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  相似文献   
54.
研究发芽床不同含水量及NaCl浓度对铜仁珍珠豆型花生种子活力及发芽的影响,试验表明,发芽床含水量从20%升高至40%,铜仁珍珠豆型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上升趋势,含水量继续升高至60%,三项指标呈下降趋势,40%是铜仁珍珠豆型花生最适发芽床含水量,花生发芽各项指标达到最高。用NaCl溶液处理种子,浓度从0mol/L升高至0.5mol/L,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三项指标表现出先急剧后缓慢又急剧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5.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对食用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芸豆(英国红)和小豆(龙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于芸豆和小豆的初花期叶面喷施DTA-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各生育时期叶片光合参数、碳代谢产物、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各生育期的SPAD值、盛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了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叶片淀粉的积累;与CK相比,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的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显著提高了芸豆和小豆鼓粒期荚分配率;DTA-6可有效调控2种食用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DTA-6处理的芸豆和小豆产量分别较CK增加13.30%和12.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56.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直立型小豆品种冀红20、冀红21和唐红201602为材料,分析6个种植密度对不同小豆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小豆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相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间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F值分别为49.36、99.35),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F=3.91)。种植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一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小豆株高、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有效减少主茎分枝数,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57.
以PVA-硼酸混合载体法固定光合细菌处理黄泔水,探讨其对黄泔水处理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包埋条件为10%聚乙烯醇、4%SiO2、0.15%海藻酸钠和30%菌液。在好氧黑暗、pH值8.0、菌液接种量20%、装液量100mL条件下,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黄泔水120h,其CODcr去除率为91%。  相似文献   
58.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324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632,高于国外材料(1.227)40.5%。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代表了普通菜豆形态多样性的44%。基于形态性状,把我国280份普通菜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三大组群:第一组群,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籽粒较大、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少,生长习性以直立为主,主要来自东北和华北地区;第三组群,表现为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籽粒偏小、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多,生长习性主要以蔓生为主,主要来自于西南地区;第二组群普通菜豆的特征特性介于第一和第三组群之间,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59.
120 azuki bean germplasm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were selected for drought-resista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rought-resistance and photooxidation-resistance. So, the detecting technique for photooxidation-resistance should be suggested as a reference method to select the drought-resistance germplasms in azuki bean  相似文献   
60.
从大庆耐盐碱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00株解磷菌,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解磷量进行测定,并结合其他促生特性检验,选出3株耐盐碱高效解磷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鉴定出JC8、JC11和JP8这3株菌,分别为Pseudomonas sp.,Acinetobacter sp.和Micro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