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8篇
  免费   1383篇
  国内免费   2135篇
林业   1286篇
农学   3552篇
基础科学   851篇
  1762篇
综合类   7785篇
农作物   2010篇
水产渔业   495篇
畜牧兽医   2362篇
园艺   883篇
植物保护   4440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48篇
  2022年   660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856篇
  2019年   926篇
  2018年   643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1014篇
  2015年   967篇
  2014年   1120篇
  2013年   1125篇
  2012年   1329篇
  2011年   1407篇
  2010年   1224篇
  2009年   1160篇
  2008年   1082篇
  2007年   1105篇
  2006年   1032篇
  2005年   890篇
  2004年   749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563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9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15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稻瘟菌诱导性稻叶脂氧合酶的进一步纯化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DEAE-Toyopearl离子交换、Buty l-Toyopear l疏水层析、CM-Toyopearl离子交换、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和FPLCMono Q等步骤,从非亲和性稻瘟菌侵染稻叶中纯化了两种诱导性脂氧合酶,即CM-Loxl和CM-Lox2。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CM-Lox1和CM-Lox2为单链多肽,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98 kd和102 kd。利用微量免疫法制备了CM-Lox1和CM-Lox2的抗体,制备的抗体效价达到1:1000倍,能检测0.5~2.0 ng的抗原。免疫印迹杂交证明CM-Lox1和CM-Lox2之间存在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此外,Anti-CM-Lox1和Anti-CM-Lox2与水稻中另一稻瘟菌诱导性脂氧合酶RLL以及发芽种子出现的RL-2也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12.
几种化学物质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1真叶期用苯酚、水杨酸、无水对氨基苯磺酸和氯化钾进行诱导接种,可使黄瓜植株产生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的试验中,经上述4种化学物质诱导的植株,其病株率比CK分别降低30%、0%、20%和20%;病叶率发别降低20.61%、6.80%、31.62%和20.72%;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21.73%、35.19%、59.61%和40.84%。在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上述4种化学物质诱导的植株,其病株率分别降低28.57%、42.86%、57.14%和28.57%;病叶率分别降低89.13%、63.13%、72.96%和82.75%;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91.15%、33.33%、55.99%和52.81%。  相似文献   
113.
非自然越夏区小麦白粉病模拟鉴定病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0~1995年根据陕西省关中麦区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特点,人工模拟自然发病条件,在非自然越夏区杨陵(省农科院试验地)成功地建立起白粉病菌可周年存活,且秋、春季均能充分诱发感染的混合菌系病圃,宜对小麦种质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抗白粉病鉴定。利用该病圃已对陕西省1000余份小麦品种(系)及部分国内外抗源亲本材料做了抗病性鉴定和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114.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遗传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域性状分析法,估算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菊酯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027、0.1554和0.1084。假设田间种群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估算值的一半,杀死率为80%,预计抗性增长到10倍时,氰戊菊酯可使用14次,三氟氯氰菊酯可使用19次,溴氟菊酯可使用31次。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氟菊酯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氰戊菊酯;棉铃虫对含氟菊酯的抗性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不含氟的菊酯。试验结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Neurospora crassa对三唑醇的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紫外光诱变获得Neurospora crassa对三唑醇杀菌剂抗性突变体"Nc70"。用2.5μg/ml三唑醇处理,突变体内甲基甾醇与脱甲基甾醇比例变化幅度远远小于亲本敏感菌株"STA"。突变体对三唑醇的吸收能力与敏感菌株相似,但药剂在体细胞内积累较少。三唑醇处理N.crassa 2 h后,药剂在菌体内的含量趋向稳定,突变体内的药量较敏感菌体低56.1%,而麦角甾醇合成量则高于敏感菌株53.7%。  相似文献   
116.
内蒙河套灌区盐碱低产田建立有机质富积层改土培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四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低产盐碱地定点、定位试验与定时测土分析,明确了土壤耕层增施有机物料建立有机质富积层,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尤其是能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提高作物保苗率和显著增加作物产出量。  相似文献   
117.
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了在一个闭锁群体内连续对单个性状进行 1 5个世代选择的情况。选择过程中世代不重叠 ,每个世代的种畜根据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BLUP)法估计的育种值进行选留 ,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比较了不同群体规模、公母比例和性状遗传力对群体遗传方差和近交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扩大育种群规模、增加公畜比例以及对低遗传力性状进行选择时 ,群体遗传方差降低的速度和近交系数上升的速度会更慢 ,在长期选择时可望获得更大的持续进展和适宜的近交增量  相似文献   
118.
 本研究对利用真空渗入法获得的转bar基因及pinⅡ基因菜薹,进行了外源基因的遗传及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bar基因在 代的分离大部分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也有不符合的群体;pin II基因在 代中稳定表达,但各个株系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因而各个株系的抗虫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即使具有相同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各个株系,其PIN I/蛋白表达量和抗虫效果也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9.
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褐飞生物型Ⅱ与分蘖力相关显著,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水稻品种抗褐飞虱孟加拉型与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有效穗相关显著;与生育期相关极显著;与分蘖力、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0.
七种与小麦近缘的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抗性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7种与小麦近缘的多年生野生植物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E. ferga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nshanica、竖立鹅观草Roegneria japonensis、鹅观草R. kamoji和R. tsukushiensis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抗性的生化机制.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rm)与叶片游离脯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其逐步回归方程为:rm=-0.0198 0.1930X脯氨酸** 0.3350X蛋氨酸* ;总酚含量与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丁布含量与内禀自然增长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1**,p<0.01).低含量的游离脯氨酸﹑蛋氨酸及高含量的丁布是小麦近缘多年生野生物种抗蚜的重要生化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