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284篇
农学   201篇
基础科学   236篇
  675篇
综合类   1012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679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91.
通过对有蹄类等哺乳动物的野外调查与监测研究,总结了大样方调查法的通用技术要点,包括调查样方的布设、样方中样线的设计、人员的组成、野外调查与记录、数据统计处理等,同时也对哺乳动物的大样方调查法和其他调查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该文选择丘陵半干旱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辽宁朝阳市北四家小流域作为典型试验区,遵循发生学和主导因素原则,应用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划分小流域土地类型、确定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评价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将该流域土地资源划分为6个等级,并对各等级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其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和开发利用的方向。为我国丘陵半干旱区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和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坚持综合治理发展小流域经济王殿宝(北京市昌平县黑山寨乡水管站,102213)黑山寨小流域位于北京市昌平北部山区,面积48km2,有8个自然村,1600户,5900口人,3100个劳动力,耕地只有246hm2。经济作物以林果为主,是闻名的板栗之乡。由于...  相似文献   
994.
珠海正坑小流域土壤与氮、磷养分流失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及土壤养分流失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形式。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小流域——正坑小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并获取下垫面相关参数,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固态污染物负荷方程,进行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正坑小流域年土壤流失量为455061.60kg,旱坡地和果园两类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具有相对较高的侵蚀模数;土壤N、P养分流失年负荷量分别为6335.32,1150.35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贡献率不同,水田中氮、磷流失对非点源污染负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鲁中南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其水资源供需态势,为高效开发利用流域雨水资源和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以代表该地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确定了小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典型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小流域总需水量中生态需水的比重最大,占总需水量的68.11%,农业生产需水量其次,占31.37%,人畜生活需水量最少,仅为0.52%。以小流域降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评估基础,当降雨设计频率分别为50%,75%和95%时,典型小流域的需水量占可供水量比重分别达到63.1%.75.2%和101.7%,研究区域典型小流域基本上都处于用水高度紧张状态,同时,提出了该地区未来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6.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urban planning in mountainous region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decision on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traffic planning and downtown designing etc, some proposals on general program and concrete rules in town planning were given, hightlighting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own planning in mountainous region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ity planning.  相似文献   
997.
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准地价评估是目前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小城镇由于规模较小,土地利用效益较低,房地产市场不发育,基准地价评估较难。本文根据几个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实践,提出一套实用的、简便的、可操作性强的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选择黄土高塬沟壑区杨家沟小流域(经过多年人工治理)和董庄沟小流域(未进行治理)两条典型对比流域,通过对比两条小流域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肥力、土壤粒径组成、流域径流与输沙模数等指标,旨在揭示两条对比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杨家沟小流域坡上、坡中、坡下等不同坡位0-20cm的土壤容重平均值分别是董庄沟小流域的89%,87%,96%;在径流模数一定的情况下,杨家沟小流域的输沙系数多年平均值为1 045t/km2,董庄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4 333.1t/km2,杨家沟小流域输沙模数只相当于董庄沟小流域的40%左右;杨家沟小流域土壤的速效磷均值为2.05mg/kg,董庄沟小流域土壤的速效磷均值为1.25mg/kg;在浅层土壤(0-20cm)中,杨家沟小流域速效钾含量为399.6mg/kg,董庄沟小流域为303.2mg/kg,比杨家沟低32%,董庄沟小流域土壤全氮(0.65g/kg)、有机质(11.19g/kg)分别比杨家沟土壤全氮(1.05g/kg)、有机质(16.53g/kg)低38%,15%。  相似文献   
999.
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次降雨径流与产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区,根据流域2004—2008年77场典型降雨径流观测资料,研究流域次降雨径流与产沙特征。结果表明:77场降雨中,以25.0~49.9 mm和50.0~100.0 mm的降雨为主,占降雨总数的67.53%,降雨强度以10~40 mm/h为主;降雨量与径流深和产沙模数呈现较为显著的线性相关性,降雨量、径流深及降雨侵蚀力对产沙模数均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径流深和产沙模数的拟合效果最好,R2达0.684 7;在对降雨、径流、产沙共12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径流深、洪峰流量、产沙模数、降雨侵蚀力4个主要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拟合,R2均在0.85以上,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相关指标的定量计算;流域的产沙量主要取决于几次大的暴雨,汛期的降雨决定流域的产流产沙状况。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土流失监测和预报、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等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采用农耕、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川中丘陵区9市(州)所辖的37个县(市、区)21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5年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使25°以上坡耕地面积减少49.28倍,人均基本农田面积增加0.21倍,农业总产值和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37.91%和25.92%,泥沙拦蓄量提高5.41倍,径流拦截能力提高2.19倍;2)生态工程措施使林业总产值增幅达到138.13%,水利水土保持工程提高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及保护机制,治理后,泥沙拦蓄能力提高近5倍,径流拦蓄能力提高近3倍;3)社会效益成果显著,以粮食消费为标准的环境人口容量提高5.97%,以价值消费为标准的环境人口容量提高37.97%。说明川中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卓有成效,这离不开当地农民的支持和配合,其中农耕措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最明显,可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