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1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1723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1542篇
基础科学   829篇
  1980篇
综合类   5554篇
农作物   1013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314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109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2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1.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salt stress (11 dS m?1) and drought stress (35 % WHC) were investigated for two maize genotypes,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etabolic changes around the time of pollination and the impact on yield determinants at maturity. The relatively salt‐resistant hybrid Pioneer 3906 and the relatively drought‐resistant hybrid Fabregas wer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large plastic containers in a vegetation hall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2011 and 2012).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under both stress conditions. The transpiration rate was only slightly reduced under drought stress; but under salt stres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ccurred 40–53 days after sowing. 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crose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in the salt‐treated maize kernels 2 days after pollination, the availability of assimilates was not limiting and the plants could afford to save water by reduced stomatal opening. Although under both stress conditions the soluble acid invertase activity was reduced 2 days after pollination, concomitantly, an increase in hexose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Thus, in these experiments, the delivery of hexoses by acid invertase activity did not limit kerne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grain yield at maturity between salt and drought stress were most likely caused by salt‐specific effects (Na+ toxicity), Fabregas being more affected than Pioneer 3906.  相似文献   
52.
玉米霜霉病的侵染途径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综述了玉米霜霉病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强进境植物检疫、及时清除病残体和选育高抗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霜霉病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3.
兴安盟春玉米生产现状及生态气候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基层调查和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了兴安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结果认为,兴安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高产稳产,玉米越区种植和浪费热量资源问题突出,并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对稳定兴安盟玉米单产、提高玉米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旨在分析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原料及饲粮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原料及饲粮体外总能消化率以及酶水解物能值,为转基因玉米的营养实质等同性仿生评定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使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饲料原料和饲粮在鸡胃肠道的消化过程,分析同源非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以及对应的3种玉米-豆粕饲粮在不同体外模拟消化阶段的干物质消化率、总能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以及对应饲粮在常规概率成分含量上是相似的。抗草甘膦玉米及饲粮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及饲粮相比,在干物质和能量胃消化率、全消化道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转Bt基因玉米全消化道总能消化率低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P=0.03,变异系数=0.50%),对应玉米饲粮的酶水解物能值则高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饲粮(P=0.02,变异系数=1.12%),但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测试的误差范围内(变异系数≤1.64%)。由此可见,抗草甘膦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与同源对照玉米没有差异,而转Bt基因玉米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所有的测值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的测试误差之内。仿生法发现的差异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有待体内试验验证。仿生法可为转基因饲料营养等同性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5.
田间春播法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小麦新品系冬春性,为小麦品系选育提供帮助。[方法]通过田间春播法对2015年新选育的21个小麦品系进行冬春性分析。[结果]3个播期相互参考,相互印证,参加鉴定的21个品系,最终判定为1个弱冬性,13个半冬性,4个弱春性,3个春性;冬性类14个,春性类7个,冬性类品系占品系总数的66.7%。[结论]田间春播可以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6.
采用206最优回归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播期对遵糯4号鲜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密度和播期范围内,随二因素升高,鲜穗数先升后降。综合考虑,密度在55 500~64 500株/hm2、播期在4月12—18日水平区间内,有利于遵糯4号鲜穗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57.
旱地小麦春季管理要早抓早管、科学抗旱、分类指导,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8.
吉安市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175晚春抛栽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合理安排生产进程与选好播差期、抓好各个生育时期的技术措施2个方面总结了吉安市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175晚春抛栽高产制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玉米茎秆抗倒伏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秆倒伏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品质和机械化收获,是当前玉米生产和育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加强对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的研究,对提高品种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玉米茎秆倒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遗传特征。茎秆倒伏与茎秆自身的强度密切相关。茎秆强度越高,抗倒伏性越强。茎秆强度受茎秆所处的发育阶段、茎秆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及其细胞壁成分等影响。处于分生组织的茎秆细胞分裂旺盛,较易折断,而进入生殖生长后,茎秆表皮、厚壁组织增厚,维管束发育成熟,对茎秆的支撑作用增强。茎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无机物等均可提升茎秆强度。目前,研究者借助高通量表型平台,利用玉米连锁群体和自交系群体,采用各种定位方法,鉴定到一系列影响茎秆形态、强度、细胞壁成分的相关QTL和候选基因。研究表明,基于单倍型的QTL定位方法比基于单个SNP的定位效果好。一致性QTL分析将不同遗传群体的研究整合到一起,能够提高QTL结果的通用性。茎秆强度的遗传基础复杂,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位点间具有加性效应。茎秆成分QTL中的候选基因涉及细胞壁代谢、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等。MAIZEWALL是玉米细胞壁相关基因的重要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包含1 156个玉米细胞壁生物学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强大的资源。已鉴定到一系列影响玉米茎秆细胞壁成分、茎秆形态和强度的基因,其功能涉及纤维素合成路径,如纤维素合成酶类、Cobra类、糖基转移酶和核糖转运蛋白类;苯丙烷路径基因,如控制bm1bm5的相关基因;植物激素类,如赤霉素、生长素、油菜素甾醇相关基因;转录因子如NAC、MYB;miRNA(ZmmiR528)以及F-box基因(stiff1)等。今后应积极探索不同发育时期玉米茎秆倒伏的力学机制;广泛发展自然群体或育种群体进行遗传分析;采取多种定位策略,提高抗倒伏相关基因鉴定的功效;针对优良等位基因,开发各类分子标记,加强抗倒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文将为玉米茎秆抗倒伏遗传机制解析及抗倒伏玉米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以机载LiDAR离散点云数据为数据源,基于植被冠层孔隙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提出一种反演大田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方法。对反演LAI和实测LA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xelsson改进的不规则三角格网加密方法可以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开,结合高分辨率影像能够提取出玉米冠层点云;基于孔隙率反演LAI,尼尔逊参数的选择对结果影响很大,利用扫描天顶角模拟尼尔逊参数,LAI反演结果接近于真实情况。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能精确地反演大田玉米LAI,该研究方法适用于中等高度的农作物,可以扩展到甜菜、甘蔗等其他中等高度农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