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2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54篇
  157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我国玉米产区的耕作习惯、经济基础、技术水平、自然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的玉米收获机械化道路不是死胡同,是有光明前途的。当前乡镇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富裕起来的农民只要看到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肯定会在农机上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32.
花生摘果机具的研究现状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花生摘果装置与机具的调研和资料检索,简述了各种花生摘果装置与机具的类型及特点。在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花生摘果的主要方式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适应条件等方面介绍了现有4种类型花生摘果装置所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阐述了花生摘果装置与机具在我国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客观地分析了花生摘果机具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33.
在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田间的树桩、石块等障碍物可能引发机器故障,这不仅影响了作业效率,而且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为了适应今后联合收割机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以AT89C51单片机和超声波传感器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介绍了联合收割机的障碍物识别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在联合收割机上采用此系统,可以使其达到所要求的避障目的.  相似文献   
34.
大蒜收获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大蒜收获效率低、损伤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大蒜收获机,主要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操纵系统、振动系统及切割系统。同时,采用了二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方法对影响其性能的入土深度和入土角度这两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获得取整后的最佳参数组合为:入土深度8cm,入土角度2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挖出率为97.96%,大蒜损伤率为1.03%。研究结果对大蒜收获机的研发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5.
郑贤  李滔滔  李丁  韦雨佳 《农机化研究》2021,43(3):119-122,127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木薯收获方式为人工收获,劳动生产率低、工作环境差且经济效益低下,而国外的木薯收获机普遍不适应于我国南方的粘性土壤,存在木薯损失率高且土壤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查阅资料得知,挖拔式木薯收获机十分适应我国南方的木薯种植环境,可减少木薯损失,促进木薯与土壤的分离。为此,利用UG设计了一款挖拔式木薯收获机,利用Adams软件对机器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多组数据,并使用MatLab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以根据运动关系确定关键零件参数,使其可以与目前市面上的拖拉机匹配,实现高效低能耗收获木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履带式丘陵山地胡麻联合收割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丘陵山区地块面积小、道路狭窄,大型联合收割机运输难、进地难、转场难、操作难等现状,解决胡麻茎秆易缠绕、易堵塞、难喂入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履带式丘陵山地胡麻联合收割机。该机采用防缠绕低损割台、纹杆+杆齿组合式小锥度横轴流脱粒滚筒、组合式窄栅格凹板等结构,可实现胡麻茎秆的防缠绕快速喂入、分段式脱粒与分离、清选等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胡麻籽粒含水率为5.42%时,脱净率为98.76%、含杂率3.61%、破损率0.18%、割台损失率1.07%、夹带损失率0.25%,清选损失率0.81%、飞溅损失率0.26%、总损失率2.36%。作业期间整机运行平稳,作业指标符合胡麻机械化收获标准,满足胡麻机械化收获要求,可以作为丘陵山地胡麻联合收割机使用。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谷物收获作业过程中谷物产量在线监测的精度,研制了基于谷物流压力原理的车载谷物产量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谷物流量监测装置、定位装置、割台高度控制开关、核心处理器以及人机交互装置。以谷物产量与谷物流压力间的谷物产量监测数学模型为指导,搭建了谷物产量监测试验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谷物流量监测装置结构参数,研究了传感器数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和监测装置水平倾角对谷物产量监测系统测产误差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参数组合为传感器数量5、传感器安装位置0.24 cm、监测装置水平倾角5°,并对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谷物产量监测系统测产误差为3.27%,满足谷物产量监测的精度要求。对谷物产量监测系统田间实际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测产误差为5.28%,生成的产量分布图为后续田间作业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8.
针对目前大中型甘蔗收获机不适宜坡地、小行距和小地块蔗地作业问题,研发了 4GQ-1C型甘蔗收获机.为验证机器适应性和可靠性,对比现有机型,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GQ-1C型甘蔗收获机在进行单行种植模式甘蔗收获时,相比132、194 kW两种机型的甘蔗收获机,具有甘蔗含杂率低、损失率低和作业灵活等优点,能适应小...  相似文献   
39.
旨在阐明双季稻分蘖数与冠层反射高光谱间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基于不同早、晚稻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于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测定早、晚稻分蘖数,同步使用FieldSpec HandHeld 2型高光谱仪采集早、晚稻冠层反射高光谱数据,分别利用光谱指数法和连续小波变换构建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进行监测,建立双季稻分蘖数光谱监测模型,并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的监测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光谱参数(植被指数和“三边”参数),其中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db7(s9,w735)监测早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754,模型检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0.128;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mexh(s6,w714)监测晚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837,模型检验RRMSE为0.112。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分蘖数快速无损监测和群体质量精确调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0.
针对纵轴流联合收获机在收获稻麦时出现的脱粒不彻底、分离不完全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分段式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锥形脱粒滚筒、脱粒强度可调式凹板筛、360°分离式凹板筛、作业参数电控调节系统等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获得了脱粒强度可调式凹板筛的开关板针对小麦和水稻脱粒的最佳开关状态。为寻求装置作业参数对脱粒效果的影响规律及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试验。以滚筒转速、导流板角度、凹板筛脱粒间隙、凹板筛分离间隙及喂入量作为影响因素,以破碎率、损失率、脱出物含杂率为试验指标,建立了破碎率、损失率、脱出物含杂率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破碎率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滚筒转速、凹板筛脱粒间隙、导流板角度、喂入量、凹板筛分离间隙;对脱出物含杂率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滚筒转速、导流板角度、凹板筛脱粒间隙、喂入量、凹板筛分离间隙;对损失率影响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滚筒转速、导流板角度、凹板筛脱粒间隙、喂入量、凹板筛分离间隙。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确定装置进行小麦脱粒的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脱粒滚筒转速905 r/min、导流板角度69°、凹板筛脱粒间隙18 mm、凹板筛分离间隙19 mm、喂入量4 kg/s。在该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纵轴流脱粒装置相比,整机作业破碎率由1.46%降为1.00%,含杂率由1.85%降为1.43%,损失率由1.72%降为1.20%,各指标实测值与模型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该装置有效解决了破碎率高、脱粒不干净、分离不彻底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纵轴流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的结构改进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