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1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林业   1903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848篇
  1140篇
综合类   3244篇
农作物   232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788篇
园艺   1184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分析四川丘陵典型农区种养格局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于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四川丘陵区中江县选择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和流域内4个研究点,研究了种植区、养殖区和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水体CODCr、TN、NO3--N、NH4+-N和T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地表水质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枯水期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4+-N和TP,且分别比年平均值提高15.67%、59.35%和12.83%;丰水期主要污染物为TN,比年平均值提高19.27%。种养格局影响地表水中TN、NO3--N、NH4+-N和TP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养殖区种养混合区种植区;与种植区相比,生猪规模化养殖废污排放是造成种养混合区地表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其CODCr、TN、NO3--N、NH4+-N和TP浓度分别提高了17.79%、198.15%、132.10%、219.85%、567.57%。规模化养殖显著提高了地表水总污染指数,改变了地表水污染类型,种植区地表水污染类型为兼有CODCr污染的总氮污染型,而养殖区和种养结合区地表水均为兼有总磷污染的总氮污染型;种植区和种养混合区水质均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种植区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养殖区和受养殖业污染影响的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均为恶性污染,生猪集中养殖特别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废污排放加剧了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从水体污染治理角度,在种植区开展水土养分流失特别是氮素流失控制的同时,亟需加强区域生猪规模化养殖业粪污的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促进四川丘陵区规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92.
本对闽江流域20个植被类型的水效率进行了测定,并从生态角度对这些类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阔叶林、柳杉林、格氏栲林、建柏林、杉木建柏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是水源涵养林和缓洪林的适宜林种。在该流域大力营造和合理配置这些林种,对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闽江,发展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闽江是我省最大的河流,主流长552公里,流经32个县、市,流域面积6.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年迳流量达552.9亿立方米,是我省水利交通的命脉。近年来,由于该流域森林过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林分质量不断下降,造成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河川枯水位下降,枯水期延长,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因此,从生态学角度了解闽江流域植被 的理水功能,为合理经营和营造闽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缓洪林提供科学依据,是保护闽江发展我省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3.
武夷山土壤形成特点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健飞 《土壤通报》2000,31(3):97-101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 6个代表性剖面 ,研究了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检索了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随海拔由低到高 ,依次为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等亚纲 ;并与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USST)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WRB)等不同分类系统中的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参比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由于农耕面积的进一步扩大,阴山北麓植被破坏程度加深,水蚀风蚀沙化现象日益严重。本文以内蒙古阴山北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一地区缓坡丘陵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为这一地区的生态治理过程中,植被类型、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数字依据。结果表明:(1)后山地区与内地相反,缓坡丘陵土壤水分以阳坡为最高,阴坡次之,顶部为最低;(2)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分布受植被类型等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特性。  相似文献   
995.
隰县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全省35个贫困县之一。近几年来,抓住生态建设示范县的大好机遇,奋力开展水土保持,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治理上。其主要经验:一是强化坝系工程建设,二是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园区,三是大力发展山地微灌,创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96.
按照制定的土壤侵蚀图成图系列,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点,以地形结构特征图为主要控制,按地形一植被条件(或土地利用)一致性原则圈定图斑,用多层逐步判别归类法确定土壤侵蚀的相对等级,再运用试错迭代法并参照各小流域的实测土壤侵蚀资料把土壤侵蚀分级图转化为定量的土壤侵蚀强度图,完成了洪水沟流域的侵蚀等级的地面绝对定标,得到反映各侵蚀因子综合作用的且有充分的地面侵蚀实测数据支持的士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相似文献   
997.
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北暗区岩溶槽谷鸡公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主要物理性质,认为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自然林地向草坡地、人工林地、菜地、耕地转换,土壤砂化严重,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明显降低,用干筛测得的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结构相差不大,而用湿筛测得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相差较大,团聚体结构破坏率较大。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菜地、耕地向撂荒地转换,土壤各项物理指标都有改善。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坏与石漠化形成过程有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在退化方向和阶段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但土地撂荒后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98.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首先介绍了近10年来王家沟流域作物生产变化的情况,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基于土壤侵蚀的YIELD作物生产力模型并结合各作物的实际观测资料,从气象因素(降雨量,气温)以及耕作措施两方面分析了该小流域作物生产力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气象因素(大气降水)和土壤侵蚀的共同影响下,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是影响该区作物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世界性的农业用水的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农业用水 国的用水大户由于缺乏灌溉用水,至使我国50%以上的旱地不得不靠天吃饭,造成粮食长期低而不稳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山地果园单向牵引式双轨运输机运行时存在钢丝绳松脱或断裂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摩擦制动装置,在描述载物滑车总体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制动装置制动过程、关键结构的受力分析及台架制动测试试验.有限元分析表明,支撑柱的最大应力为6.3 MPa,最大位移为2.1×10-5 mm,且出现在支撑柱与摩擦片固定装置相连的螺栓截面上;轨道的最大应力为70.9 MPa,最大位移约为0.65 mm,且出现在直轨道与摩擦片接触面上,呈对称分布.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动装置的制动成功率为100%;高速摄影试验表明,随着装载质量的增大,制动时间及振幅均增加.该研究可为山地果园单向牵引式轨道运输机械的整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