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203篇
  1504篇
综合类   722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续礼  姜小三  杨树江  张春平  潘剑君 《土壤》2007,39(4):633-636
降雨侵蚀力是定量监测评价一个地区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找到适宜简便的计算方法十分重要.卜兆宏提出的降雨侵蚀力新算法具有简便易用的优点.本文利用位于豫西山区鲁山县的3个水文雨量站10年185次的自记降雨过程资料,以经典算法年R值为基准,对新算法在该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新算法结果与经典值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一致性高达90.2%,模型有效系数为96.4%,相对误差为7.7%,说明新算法能够在该区应用,可以采取此法对该区的降雨侵蚀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同时对资料摘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六安地区油菜蚜虫种群发生特点,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利用黄板诱集和田间系统调查开展了油菜有翅蚜、若虫种群消长动态监测,研究了田间种群变化与气温、降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翅蚜发生呈现1个发生主峰期,即11—12月;若虫发生有3个峰期,即11月下旬至12月、翌年1月、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油菜整个生育期月均气温3~25℃,月均降雨量21~261 mm,有翅蚜种群发生量与气温变化成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成显著负相关。若虫种群量在寄主油菜品种中双11上,与气温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在寄主品种秦优10号上,与气温低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在寄主品种中核杂418上,与气温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综上所述,油菜有翅蚜和若虫种群发生动态与油菜生长期相吻合,气温是影响油菜蚜虫种群构建与消长的关键因子,降雨量对油菜蚜虫田间种群动态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
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雨和施氮是影响渭北旱塬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降雨年际变幅大对其影响更大,因此小麦增产效应受降雨年型显著影响。分析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旱地麦田水分利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能够为实现渭北旱地冬小麦 “因雨施氮”和稳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20年连续3年在陕西合阳县开展田间定位施氮试验,以晋麦47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240 kg·hm-2(分别以N0、N60、N120、N180、N240表示),研究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对冬小麦生育期0—200 cm土层水分变化动态、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降雨年型和施氮对冬小麦播前底墒及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1)休闲期降雨与播前底墒呈线性相关,每增加1 mm夏季降雨,底墒增加0.9 mm。在丰水年和平水年休闲期降雨充足,前季小麦增加施氮量对下季小麦播前底墒无显著影响;在欠水年休闲期降雨较少,前季小麦每增施氮100 kg·hm-2,下季小麦播前底墒减少15.4 mm。丰水年较欠水年和平水年均能提高冬小麦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因而分别增加生育期耗水量35.7%和6.6%。全生育期0—1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波动较大,但160—200 cm 深层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丰水年的水分利用效率较欠水年和平水年分别提高55.7%和26.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12.3%和39.1%,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8.3%和5.2%。(2)与N0处理相比,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均降低各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生育期耗水量4.6%—14.6%、6.0%—8.6%、2.2%—9.5%,分别增加水分利用效率20.7%—39.8%、4.7%—33.3%、13.1%—35.4%,分别增产7.1%—28.1%、1.5%—34.1%、8.5%—28.9%,分别提高蛋白质含量5.6%—10.4%、10.1%—17.7%、8.5%—15.6%。(3)施氮量和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拟合方程表明,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满足旱地冬小麦稳产优质的最适施氮量范围分别为189—202、116—124和161—174 kg·hm-2。【结论】综合来看,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9—202、116—124和161—174 kg·hm-2,并可采取“播前底墒确定基施氮肥量+播种至拔节期降雨确定追施氮肥量”的“因雨施氮”管理模式,既能满足旱地冬小麦稳产优质,也可保证水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4.
为揭示耕作方式对土壤特性及土壤水分的降雨响应过程的影响,以广西喀斯特地区粉垄耕作和免耕甘蔗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定位监测系统对0~10、10~30、30~50 cm土壤含水量及降雨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粉垄耕作的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在0~10、10~30、30~5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5.4%、69.7%、46.2%,差异显著(P<0.05).②两种处理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程度均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中雨事件下,免耕仅在0~10 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有较为明显的响应.在大雨和暴雨下,免耕10~30 cm层对降雨的响应时间分别滞后于粉垄耕作9 h和3 h,30~50 cm层分别为2 h和5 h.粉垄耕作的土壤含水量与降雨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对降雨有着极为显著的响应过程.③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整体上呈现随土壤深度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中雨、大雨和暴雨事件发生前,粉垄耕作30~50 cm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均低于免耕,而降雨发生后30~50 cm层土壤含水量及变异系数均大于免耕,表明在降雨发生后粉垄耕作的深层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综上,粉垄耕作改善了土壤环境,显著提升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及各层次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程度,从而使各层次土壤水分在降雨发生时得以快速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5.
掌握水稻灌溉需求规律是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科学依据.选取全国12个典型水稻种植区,构建田间水量平衡模型推求1960-2019年水稻逐年常规灌溉制度,采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水量平衡各要素趋势变化,同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最大互信息系数(MIC)进行要素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主要稻区水稻作物需水量ETc表现为中稻(556.39 mm)>晚稻(491.47 mm)>早稻(393.54 mm);灌溉需求表现为中稻(435.94 mm)>晚稻(346.87 mm)>早稻(147.52 mm);降雨利用率表现为晚稻(69.60%)>中稻(65.46%)>早稻(54.68%).近60年来,水稻ETc主要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和东北稻区水稻灌溉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西南和北方稻区主要呈上升趋势.降雨对灌溉需求的影响在北方稻区由生育期累计降雨量主导,而在南方稻区主要由降雨分布特征主导.  相似文献   
96.
模拟降雨下重庆喀斯特槽谷区径流氮磷元素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降雨强度和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耕层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可变坡钢槽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坡面坡度为25°,岩石裸露率为15%,岩层倾角为30°,地下孔裂隙度为3%,降雨强度分别为30、60和90mm/h,模拟降雨持续时间为1h。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地表产流量表现为裸坡顺层坡逆层坡;地下产流量表现为逆层坡顺层坡裸坡。2)在3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径流全氮浓度最高;在6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铵态氮浓度和硝态氮浓度最高;磷浓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逆层坡的径流氮磷浓度最高。3)氮磷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且地下流失量高于地上流失量;不同岩层倾向条件下,氮磷流失量地上表现为裸坡顺层坡逆层坡,地下表现为逆层坡顺层坡裸坡;氮在逆层坡的流失量最多,磷在顺层坡的流失量最多。本研究可为在喀斯特槽谷区布设保水保土措施以及改善土壤质量上针对不同岩层倾向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本文在湖北太子山选取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麻栎五角枫混交林、柏木红果冬青混交林和马尾松红果冬青混交林共5种林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天然降雨监测的方法,研究5种林分林分林冠层、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分别对降雨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林场中阔叶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最差的是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98.
《畜禽业》2007,(5):45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12日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4月4日以来,西南大部、华南东南部出现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一般10至50mm,部分地区旱情进一步缓和:北方大部无有效降雨过程,旱情持续。  相似文献   
99.
《中国农资》2014,(21):20-20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5月31日至6月6日),主要降雨区位于江南、华南中北部及贵州东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4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180毫米,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东部、黄淮、江淮等地有8-20毫米降雨,部分地区有30-40毫米。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云南、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偏高3℃左右。主要天气过程:31日至6月3日,江南、华南中北部将有  相似文献   
100.
在仿生态繁育池繁苗的基础上,结合大鲵食性及营养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育研究,提出了大鲵产卵前、后的分组培育,使大鲵的雌雄性腺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