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43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66篇
  78篇
综合类   309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赵汉章 《沙棘》1995,8(4):7-10
用13个参试中国沙棘种源在5个试验点的果实状的变系数CV1作为稳定性参数,对果实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沙棘种源的果实直径、百粒果重的CV变动范围很小,是稳定的遗传性状。而种源的果实产量的CV变动范围大,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数量性状。但不同种源其产量稳定性差异很大,根据CV值的大小,把13个种源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三等。  相似文献   
32.
为科学评价烟丝结构分布的稳定性,建立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原理的烟丝结构分布稳定性的综合表征方法。根据烟丝结构检测结果,首先计算某个批次若干个样品7个不同尺寸烟丝的重量比例(N_(i(1~7)))并得出7个不同尺寸烟丝的重量比例平均值(M_(1~7)),以M_(1~7)代表该批次烟丝结构的整体情况;然后应用相似性原理将该批次每个样品的7个不同尺寸烟丝转换成相似系数(R_(i(1~7))),统计分析该批次每个样品的相似系数求得稳定性系数(SC_i),用来表征该样品与该批次烟丝结构的相似性或差异程度。同时,通过计算若干个样品稳定性系数的平均值(SC),即可表征某批次或某时段烟丝结构的整体分布稳定性。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出了"云烟"某三类规格卷烟3个批次成品烟丝结构的稳定性系数为85.33%~88.04%,3个批次跑条烟丝结构的稳定性系数为90.18%~91.49%,跑条烟丝结构的稳定性总体高于风力送丝前的成品烟丝。该表征方法对烟丝结构分布稳定性的评价具有借鉴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卷烟精细化加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为全面评价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分析了2011—2021年度中国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和一年多点小麦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和最高茎数等性状的试验精确度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品种试验精确度较好,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EV)在5%和10%以下的试点数占比分别在60%和95%以上,但品种比较精确度(RLSD0.05)在3%以下的试验比例不到10%,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单点品种试验RLSD0.05在10%以下的试点数分别占比约60%和90%。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显著优于单年单点试验,上游和中下游试验平均CEV分别在8%和5%以下。采用试点固定模型时,长江上游和中下游试验平均RLSD0.05分别为2.19%和1.49%,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对品种比较精确度的要求;但采用试点随机模型时,小麦品种试验尚无法鉴别出品种间3%的产量差异。试验对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千粒重和穗数的RLSD0.05优于产量性状,而最高茎数和穗粒数的RLSD0.05较低。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区试资料汇总中方差同质性检验的不足,以保留试验误差较小点次(环境)为目的,拟提出以试验误差均方的算术平方根与总体平均之比即机误变异系数不超过某一标准值作为资料的取舍条件。  相似文献   
35.
大豆新品种德豆99-16的丰产稳产性分析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德新  李子双  高凤菊  曹鹏鹏 《种子》2007,26(12):106-108
德豆99-16是山东省德州市农科院以美国"黄沙大豆"为亲本材料,用He-Ne激光辐射诱变技术培育出的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德豆99-16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估算德豆99-16高产稳产性结果与通用方法估测出的高产性和稳产性结果相似,体现了高产基础上的稳产,从而证明了德豆99-16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对德豆99-16增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大面积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在"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的支持下,2008~2009年安阳试验站协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连续三年在豫北小麦主产区——安阳的三个县开展了小麦大田和仓储抽样调查。大田小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以面团稳定时间≥7.0 min评价,32.7%的大田小麦样品达到优质小麦-强筋二级标准(GB/T17892-1999);68.9%的面  相似文献   
37.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特征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植被特征之间差异不是很显著,仅延安与安塞在物种丰富度之间和安塞与吴旗在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0.01<p<0.05),其它的两两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延安森林带北缘→安塞森林草原带植被指数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为17.65%,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增幅最大为21.49%;安塞森林草原带→吴旗草原带物种丰富度指数及其变异系数都呈增大趋势,而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减小趋势,其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植被指数随退耕年限的变化趋势图都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并在退耕20年左右后植被群落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38.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延安、安塞和吴旗选择典型黄土丘陵不同植被类型区的不同年限退耕地为试点,通过S型方法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受传统农业影响的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变异较大;而全P和速效P的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退耕年限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别。退耕初期,受耕作和施肥影响,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特征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变异性较大;随着耕作施肥活动的停止和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使土壤养分含量有一个降低的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异也较大;而随着植被恢复和群落演替的继续,植被枯落物逐步增多,土壤也逐步发育,植被指数与土壤养分均呈增长趋势,并在退耕地20年左右时达到稳定状态,但土壤的发育往往滞后于植被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9.
水稻产量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肥料增产贡献率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历年稻谷产量(1982—2012年)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NPKM处理稻谷产量最高;在养分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于早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致,但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晚稻稻谷产量。不同施肥处理稻谷产量CV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有机无机配施相比较单施化肥能够减小产量CV,各处理晚稻产量的CV大于早稻,但其SYI值小于早稻。NPKM处理的SYI值最高,为0.51;M和NPK处理的SYI值分别为0.44和0.42。肥料对于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有机肥化肥氮化肥磷化肥钾。AMMI模型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在不同试验年份对环境的响应不一样。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氮磷钾完全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NPKM)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决传统施药方式药液在植株中下冠层沉积量不足、雾滴粒径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对常规喷杆喷雾扇形喷头设计了一种双平板感应式荷电装置,试验测量了该扇形静电喷头产生的雾滴荷质比、空间上的横向和纵向粒径分布并验证了在风幕和静电作用下雾滴的沉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荷质比随着静电电压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随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静电作用能够减小雾滴粒径,并且使雾滴粒径横向分布更加均匀;随着喷头远离测量装置,纵向雾滴粒径逐渐增大;风幕作用能够改善雾滴在冠层中的沉积性能,相同条件下,有风幕时雾滴沉积分布的变异系数为0.645,与无风幕时的0.871降低了25.95%;静电作用能够改善雾滴在冠层中的沉积性能,在静电电压0和6 kV作用下,雾滴沉积分布的变异系数减小了50.2%;荷电条件下,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大,雾滴的沉积分布均匀性反而会减小。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喷头荷电装置及风幕式喷杆喷雾机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