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241篇
基础科学   120篇
  369篇
综合类   1687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636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在某雄黄矿区的野外调查,并结合实验室分析,证实蜈蚣草和五节芒不仅能很好地生长在较高浓度砷污染土壤上,而且还能大量地积累砷到其体内,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尤其是蜈蚣草。砷在蜈蚣草体内的分布表现为羽片>茎秆;而砷在五节芒体内的分布表现为茎秆>羽片。盆栽试验表明,两个品种的油菜(湘杂油1号和湘杂油15号)对砷也有一定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当土壤砷含量小于108.59 mg/kg时,油菜能正常生长,且生物量很大,而当土壤砷含量达到208.83 mg/kg时,砷会对油菜产生毒害作用,其生长速度较慢,对砷的富集能力也减小。因此,在砷污染区可以利用蜈蚣草、五节芒和油菜等具有较高抗砷能力和能大量累积砷的植物构建一个可修复砷污染的人工生态系统,从而更有效地修复砷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992.
调查分析了2000-2005年崇明县种植业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并结合崇明岛的气候、农业生产及地域等特点,探讨了农用化学品使用对崇明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为把崇明建设成生态岛,提出了农用化学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93.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自然条件下城市园林树种乐昌含笑的光响应特性、CO2响应特性及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乐昌含笑的光补偿点为50μmol/m^2·s,光饱和点为1568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1;CO2补偿点为122.8μmol/mol,CO2饱和点为1761μmol/mol,羧化速率为0.03;光合作用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主要生理生态影响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等.  相似文献   
994.
采用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ET(Simple Bioavailability Extraction Test)和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3种in vitro方法研究采自浙江上虞的4种污染土壤中铅、砷的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铅、砷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小肠阶段,不添加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3种方法得到的铅、砷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生物可给性不同,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89.2%、71.3%,56.2%和43.7%,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7.4%、6.6%.5.9%和7.4%.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0.1%、26.9%、18.4%和15.0%,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8%、4.9%、2.8%和3.4%.小肠阶段,不添加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13.9%、11.1%、21.8%和7.7%,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7.1%、7.3%、4.6%和7.3%.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4%、1.7%、4.3%和1.9%,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3%、4.8%、2.8%和2.8%.3种方法使用的条件不同如胃肠溶液成分及其pH是3种方法之间得出的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4种土壤之间的差异则主要是土壤属性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5.
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根区砷铁磷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砂联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淹水-湿润-于湿交替3种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根区介质(石英砂)中砷、铁、磷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阶段和不同根区层次(距土-砂表面0~10 cm为上层.10~20cm为中层.20~30 Cm为下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管理模式下,砷的含量总体高于其它两种水分处理(P<0.05),而铁的含量则湿润处理总体较高(P<0.05).水分对不同生育期磷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根区的中层和下层砂介质中砷含量有高于上层的趋势(P<0.05).铁含量则是上层总体高于下层(P<0.01).而各层中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不同的生育阶段来看,砷和磷含量随生育期的波动不明显,但铁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则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01).此外,在3个水分管理模式中,只有淹水条件下砷和铁的含量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n=36),P<0.05).就各层而言,上层及中层,干湿交替处理下砷铁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5(P<0.05)和0.84(P<0.01);根区的下层淹水管理模式下砷铁、砷磷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87(P<0.01).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澳大利亚蕨类植物粉叶蕨对砷的耐性及吸收富集砷的特征,同时比较了澳大利亚粉叶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L.)Link var.austroamericana(Domin)Farw)和中国蜈蚣草(Pteris vit-tats L.)在澳大利亚的Kurosol土壤上对As的吸收积累差异及植物修复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As投加浓度为2 400 μmol/kg时,虽然粉叶蕨的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但仍维持了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地上部As含量达到2438.33 mg/kg DW时,超过了砷超积累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 000 mg/kg);地上部As积累量为21.6 mg/株DW时,地上部对As的生物富集系数为18.6,地上部As含量大于根系As含量,基本符合As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与As超积累植物蜈蚣草相比较,暴露在As浓度为2 400 μmol/kg环境时,中国蜈蚣草对砷的耐性、地上部As含量及生物富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澳大利亚粉叶蕨,其地上部As含量和积累量分别为2 936.13 mg/kgDW和41.1 mg/株DW.  相似文献   
997.
我国主要肥料产品中有害元素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我国主要肥料产品中砷、铅、镉、铬、汞等有害元素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磷酸铵肥料中砷含量相对较高;过磷酸钙中汞、铅含量相对较高;水溶肥料中镉含量相对较高;有机肥料中铬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对各种肥料的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按相应标准判定,不同有害元素的合格率分别是镉80.0%、汞94.2%、砷95.5%、铅97.8%、铬99.6%;不同肥料产品的合格率分别是微量元素水溶肥料47.0%、含氨基酸水溶肥料56.8%、过磷酸钙57.6%、有机肥料71.4%、磷酸二铵76.9%、磷酸一铵91.7%、复混肥料96.0%.  相似文献   
998.
柴达木盆地干旱区灌溉枸杞田土壤砷空间变异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灌溉农业对土壤砷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可以为土壤砷含量、分布变化趋势提供认识依据,继而为地区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奠定工作基础。选择柴达木盆地一块新开垦枸杞种植田,土地平整后引河水灌溉,种植枸杞。在枸杞种植前及后1~3 a内,定点检测土壤表层(0~20 cm)砷含量,研究其含量及分布变化,并对变化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原生地土壤砷质量分数为0~26.40 mg/kg,变异系数为0.47,有45.5%的样点超过绿色标准(≤20 mg/kg)。种植1~3 a后与原生地比较,表层土壤砷含量最低值增加,最高值降低,平均质量分数为15.50~15.88 mg/kg,随种植年限增加趋于稳定,样点超过绿色标准率呈下降趋势。GIS空间分布图显示,原生地土壤砷含量高点出现在研究区西北端,低点出现在东南端,整体分布有多层次落差。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原生地的最高和最低分布区域逐渐消失,空间分布层次落差范围逐渐缩小,但仍然保留着原生土壤西北端高、东南端低的固有分布特征。调查统计枸杞种植期间每年有约250 g/hm2土壤砷净输入,然而其实际测定的平均值并没有增加,说明存在其他路径的输出如砷的向下迁移。  相似文献   
999.
化学萃取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琮  陈志良  李核 《土壤通报》2013,(1):252-256
因含砷化学品的使用引发重大砷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而土壤是其最大的受害者。土壤中的砷会在农作物体内富集影响其生长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严重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对砷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化学萃取修复技术具有可修复严重砷污染土壤,效率高,修复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目前应用的较广泛。本文综述了化学萃取技术的原理、步骤、过程以及砷污染土壤的化学萃取修复技术中一些对砷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化学萃取修复技术可能的改进方向为砷污染修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含钾矿物的释钾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土壤中含钾矿物的类型、结构特点、钾素含量与钾素释放的关系,区分了含钾矿物在土壤中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含钾矿物钾素释放规律的研究状况,钾素释放的作用机理、动力学特性,以及影响土壤含钾矿物钾素释放的因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