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246篇
基础科学   24篇
  105篇
综合类   1181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198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芥蓝多酚,并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芥蓝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和优化,得到芥蓝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8mL/g、乙醇浓度61%、超声温度63℃和超声时间34min.此时芥蓝多酚提取率为15.03mg/g,与该模型的预测值(15.18mg/g)相比,两者相对误差为0.99%,说明该回归模型得到的提取工艺参数可靠,准确性较高,可以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芥蓝多酚的提取.研究结果为芥蓝多酚的提取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0℃、乙醇-水溶液浓度为40%,以此为微波萃取工艺条件,提取油橄榄叶样及果渣样中多酚物质,并测其含量。结果表明,叶样多酚含量鄂植8号中的最低,为1.02%,城固53中最高,为8.29%;果渣样品中多酚含量,阿斯最低,为0.64%,而莱星最高,为1.56%,油橄榄叶样中多酚含量平均值(4.21%)大于果渣中多酚平均含量(1.10%)。实验结果为从油橄榄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积累主要以花青素及其糖苷类化合物合成为主。在花青素及其糖苷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主要包括3个途径,即:葡萄糖生物合成、苯丙氨酸生物合成以及花青素单体和聚合类化合物的合成,共涉及40多种生物酶。影响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积累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和水分;微环境的pH值;N、P元素及金属离子;生物酶的激发剂和抑制剂。它们一般通过促进或阻碍分支途径、改变底物浓度、激发或抑制相关生物酶的活性、改变中间产物结构等方式影响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羊栖菜褐藻多酚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S180肉瘤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日给予62.5、125、250 mg/kg羊栖菜褐藻多酚灌胃,空白组每日予蒸馏水灌胃,连续8 d。第9天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羊栖菜褐藻多酚均使胸腺指数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的肿瘤质量比空白组明显降低,并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NK细胞杀伤活性(P〈0.05)。高剂量组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羊栖菜褐藻多酚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5.
以油茶壳为原料,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油茶壳中多酚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油茶壳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确定大孔树脂分离油茶壳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油茶壳中多酚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为3.78mg/mL,pH值3.7,油茶壳原料液以3BV/h的流速上柱吸附,再用6倍树脂体积的80%乙醇以3 BV/h的流速解吸,产品中多酚含量达61.3%,回收率为77.64%,样品得率为2.95%。  相似文献   
66.
由加拿大奥卡诺根特种水果公司(Okanagan Specialty Fruits)开发的切开后不易变色的"北极苹果",是一种最新的转基因品种,该品种目前引起了加拿大种植户的广泛关注。该苹果通过植入多酚氧化酶(这是造成变色生化反应中关键的一种酶)含量较低的苹果品种的基因,因此在切开后不会很快变褐,又称非褐变苹果。但美国和加拿大还没批准其商业化生产,北美的种植户有望最早在今年进行该品种的商业化种植。  相似文献   
67.
综述了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各反应条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确定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自动化提供科学依据,并就酶促制备茶黄素在选择多酚氧化酶方面以及同工酶方面做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8.
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对植物抗性起重要作用,可被诱抗剂诱导产生。因此,本研究应用三种诱抗剂(水杨酸SA、壳寡糖CO、茉莉酸甲酯MeJA )及其不同浓度喷施“川苎8号”苎麻幼苗,测定喷施后不同时间其叶片内PPO及POD活性,根据酶活性升高程度来筛选能使苎麻产生较大抗性的合适诱抗剂及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喷施上述三种诱抗剂均能使叶片内PPO及POD活性升高;0.8 mM SA、3 g/L CO和1 mM MeJA喷施均比同类诱抗剂的其他浓度酶活性要高;同时,三种诱抗剂相比,0.8mM SA喷后7-8d, PPO和POD酶活性均达到最大,效果较其他2种诱抗剂稳定。由此认为SA为诱导苎麻产生抗性的合适诱抗剂,0.8 mM浓度提前7 d喷施能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9.
Folin-Ciocalteus法测定马铃薯中的总多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准确测定马铃薯中的总多酚。对影响Folin-Ciocalteus法测定马铃薯中总多酚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1.0 mL样品提取液或标液中依次加入5.0 mL水、1.0 mL显色剂和3.0 mL 7.5%碳酸钠溶液,摇匀,显色2 h后在765 nm测定吸光度的最佳检测条件,并对马铃薯样品进行了测定,精密度为7.7%,回收率为100%~108%。本方法适用于常规实验室马铃薯总多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浒苔多酚(Enteromorpha prolifera polyphenols, EPP)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将24只C57BL/6J小鼠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浒苔多酚处理组(100 mg·kg-1·d-1)以及高剂量浒苔多酚处理组(300 mg·kg-1·d-1),连续灌胃14周,考察不同剂量浒苔多酚干预对肥胖小鼠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肠道菌群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EPP能抑制肥胖小鼠体重增长,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LDL-C)、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此外,EPP干预可提高有益菌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及副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分泌;降低有害菌如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及颤螺菌属(Oscillospira)的相对丰度。因此,浒苔多酚作为功能性食品成分能够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症状。本研究为浒苔多酚作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