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林业   338篇
农学   406篇
基础科学   20篇
  135篇
综合类   2326篇
农作物   281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685篇
园艺   379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旨在分离绵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heep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BMSC),建立绵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为相关研究提供种子细胞。取新生健康绵羊肋骨为试验材料,利用贴壁法分离获得SBMSC;取生长良好的P3代细胞通过免疫荧光,进行CD73、CD90、CD105、CD106表型鉴定;取生长良好的P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软骨、成脂、成骨方向的诱导,对诱导结果分别进行阿利新蓝、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分化结果。SBMSC呈成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P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05和CD106完全符合标准;P3代细胞经软骨、脂肪、骨方向诱导3周后,经阿利新蓝染色,细胞呈亮蓝色;经油红O染色,细胞质内出现橙红色脂滴;茜素红染色表明聚集的细胞团中央能形成钙化结节。说明SBMSC经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向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并具有明显的成软骨、成脂和成骨表型,表明SB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通过贴壁培养法建立了SBMSC完整的体外培养体系,为绵羊育种等方面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2.
范云珲  逯璐  许秋实  郑晰丹  杨童  徐闯 《中国兽医学报》2022,(11):2256-2260+2291
奶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于正常脂肪组织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细胞水平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试验分为2组,分别是试验组(牛前脂肪细胞用20 nmol/L ATRA处理48 h)及对照组。用MTS及EdU及Ki67法检测ATRA对牛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检测ATRA对牛前脂肪细胞中几种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包括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2、3和CCNE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4、6);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并检测分化相关指标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 nmol/L ATRA可抑制牛前脂肪细胞增殖,同时降低S期细胞比例并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CND1、CCND2、CCND3和CCNE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CDK4和CDK6)的蛋白丰度。此外,与对照组相比,ATRA的添加还通过下调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质表达来抑制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结果表明,20 nmol/L ATRA处理48 h会抑制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正常脂肪组...  相似文献   
93.
探究地鳖肽提取物(Eupofyphaga sinensis peptide extract, ESP)对过氧化氢(H2O2)刺激的C2C12细胞肌调节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C2C12细胞其中培养基分别添加ESP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处理细胞诱导其分化融合9 d,除对照组外所有组细胞在试验结束前8 h培养基添加H2O2处理细胞;采用RT-q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肌调节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细胞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对照组可见诱导分化融合9 d的C2C12细胞出现成熟多核肌管,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肌调节因子MyoG基因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C2C12细胞增殖调节因子(Pax7、Myf5、MyoD)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在细胞分化不同时间C2C12细胞分化调节因子(MyoD、MyoG、Myf6)mRNA表达显著下调,表达MyoG细胞阳性率和肌管融合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与H2O2组比较,ESP组C2...  相似文献   
94.
为建立支持细胞体外分化成熟的细胞模型,本试验使用犊牛睾丸支持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波形蛋白和ZO-1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I3K、Akt)、细胞紧密连接相关基因(ZO-1、Connexin-34)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传代次数增加,支持细胞的细胞质充分扩展,逐渐趋于成熟状态;波形蛋白和ZO-1在未成熟与成熟的支持细胞都呈阳性;支持细胞成熟分化后,PI3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ZO-1和Connexin-3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传代培养能够促进支持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95.
抗生素对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生长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两种常用抗生素对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头孢霉素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生长 ,而浓度低于 5 0 0mg L的羧苄青霉素能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两种抗生素对愈伤组织分化均有抑制作用 ,但羧苄青霉素的抑制作用要比头孢霉素小。因此 ,在农杆菌介导高羊茅遗传转化中 ,抑菌剂以选用羧苄青霉素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6.
影响籼粳稻杂交F1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稻291/IRBB60籼粳杂交F1、反交F1及其亲本的花药为外植体,对诱导和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及有机附加物和高温预培养时间等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SK3基本培养基中添加2 mg/L 2,4-D,1 mg/L NAA和1 mg/L KT比只添加2 mg/L 2,4-D的愈伤诱导率高0.67~2.78个百分点;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能明显提高正交F1的愈伤诱导率;MS 1 mg/L NAA 2 mg/L 6-BA 0.5 mg/L KT分化培养基得到了较高的绿苗分化率;正交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培力显著高于反交F1;30℃高温预培养36 h,正交F1花培力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97.
以甘蓝下胚轴为材料,研究根癌农杆菌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感染、共培养各阶段中处理时间对出愈率和抗性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处理时间对甘蓝的出愈率和转化效率有明显的影响,甘蓝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感染、共培养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36h、5min、48h。  相似文献   
98.
红掌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红掌3个不同部位的材料(叶片、叶柄、茎段)为接种外植体,对红掌的离体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差异显著,其中叶柄诱导率最高,达到86.7%,为最佳取材部位。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以MS+6BA2.0 mg·L-1+2,4D0.2 mg·L-1为最好; MS+BA2.0 mg·L-1+NAA0.25 mg·L-1对不定芽分化效果良好。第3期郭军战等红掌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淋巴血管浸润(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在伴有鳞状分化的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伴有鳞状分化的pT1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是否存在LVI分为2组,比较LVI阳性与LVI阴性患者病理特征,并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影响膀胱...  相似文献   
100.
蚕豆是主要食用豆类之一,具有营养丰富、 固氮肥土等优点,但其花荚脱落率高,花荚转化率明显低于其他豆类.试验通过人工去除不同节位的花序,来调整蚕豆植株的源-库比率,探明蚕豆产量形成的关键开花节位及各节位花序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去除各节位小花均能提高其他节位的花荚转化率,中部节位的小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仅保留下部节位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